疫情之下的幼儿园开启“外卖”模式
不甘坐以待毙,积极寻找出路自救——
随着我市疫情的逐步好转,各行各业开始逐步复苏。但为了疫情防控的持续稳定、降低病毒传播风险,部分行业还在继续翘首以盼地等待复工消息。在闭园近四个月的时间里,民办幼儿园依然要面对着高昂的费用,经营面临巨大困难。
怎样才能挺过这段困难时期?如何才能保障园里幼师们的生活温饱,并给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心?作为我市三家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张丹丹迅速决断,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配置,毅然决然地领着20余名幼师开启了“外卖”模式。
零收入大支出
幼儿园难维持
“您也是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我们幼儿园送外卖消息的吧?”接到记者的电话时,张丹丹略显疲惫的声音中多了一丝兴奋和坚定。“看来我们的宣传还是蛮有效果的,外卖的口碑也不错,这条路能稍微走得顺畅长远些了。在目前看来,这事儿还算靠谱,多少能缓解幼师们的一些压力,无论是心理还是生活上的。”
张丹丹告诉记者,幼儿园经营外卖这条路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经营的幼儿园共有三家,其中阳明区一家,房租每年15万元;爱民区两家,房租分别是每年25万元和每年18万元。幼儿园内包括幼师、厨师、保洁等人员在内共有近50名员工,在正常情况下平均每个月人工支出就要达到15万元以上。
“我这三家幼儿园每年都有200多个孩子入园,往年基本过了初七大人开始上班后,孩子们就会陆续被送到幼儿园,到了3月份入园率就能达到90%以上。”张丹丹告诉记者,今年由于疫情原因,近四个月来幼儿园一直没有收入,还要面对巨额房租等费用,已经无力再支付幼师们的薪资,导致部分幼师想要离职转行。
对此,张丹丹表示十分理解,她对提出离职请求的幼师们只有一句话“如果你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就去好好干吧。等到幼儿园能开园了,你想回来就再回来接着干!”
不甘坐以待毙
做外卖来自救
“看着那些与我共事多年的幼师们信任的眼神,身处他们艰难的生存环境,我知道不能这样下去了!”张丹丹的声音多了些起伏,她告诉记者,早在4月初,她就决心带着幼师们一起干点什么,总要干点什么。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利用幼儿园的厨房设备和年轻幼师们的创新思维和手艺,做外卖!
这个想法在幼儿园工作群里一公布,就得到了20多名工作人员的积极响应。张丹丹立刻着手准备,此举也得到了辖区市场监管局的支持,尽快为其幼儿园完成了各项实地审查,第一时间为其办理了经营餐饮外卖所需的相关证照。
经过一番培训和方案制定,4月15日,由幼儿园老师和厨师组成的餐饮团队严格按照防疫要求正式开始外卖运营。“我们的幼师都是多才多艺的,几乎都会制作一些甜品和饮品,不仅好吃,外形也特别小巧可爱。”张丹丹告诉记者,刚开始的一个星期,他们试着做了一些甜品和饮品在微信朋友圈里出售。之后逐渐开始增加样式,开始制作创意中餐及水饺等。
“我们的厨师之前都是做饭给孩子们吃,在厨房配置和食材选择上相比普通饭店都要严格,做出来的食品当然更加干净卫生,味道也不差。”张丹丹自豪地说,刚刚开始做外卖时,都是工作人员在朋友圈里放上菜品图片和价格进行宣传,几乎都卖给了自家亲朋好友,偶尔也会有学生家长惠顾。优质的食材和不错的味道,再加上年轻幼师们的些许创意,他们的外卖广受好评。经过微信朋友圈间的“口口相传”,外卖量从最初的每天二三十单增长到了每天六七十单,良好的口碑让他们的外卖生意越发红火。
“在刚开始运营外卖时,我们整个团队就制定了按照每天利润平均分配的原则发放工资。虽然刚开始干的这个月每天每人拿不着多少钱,也陆续有几名幼师退出,但留下来的依然充满了干劲和欢笑。”张丹丹的声音越发温暖柔和,她告诉记者,跟着她做外卖的幼师们各司其职,有的做中餐,有的做饮品,有的送外卖,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挣得钱不多,但总算有了事干。同时,在大家的一致认同下,他们还做起了力所能及的爱心公益事业。“外卖‘开业’的这一个月来,我们已经为社区志愿者、环卫工、医护人员等送去了100份爱心便当、50份爱心水饺和50份爱心饮品,多少也算是我们对一线工作人员的一点敬意吧。”张丹丹开心地说。
如今,张丹丹的幼儿园外卖生意越做越火,已经与“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外卖平台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准备近期入驻。同时,他们的外卖不仅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更吸引了幼儿教育业内人士的大量关注,纷纷向张丹丹“取经”。为此,张丹丹还特别建立了一个“幼师创业联盟”,为同样在疫情期间踌躇迷茫的同行们提供了一个共同交流、协作的平台。目前,该联盟内已经有100多人入驻共同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在这些幼儿教育从业者的心里,“寒冬”不再那么难熬,它必将过去,迎来下一个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