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本坚决不投降,会是什么结果?前线饿死
日本在二战后期已经被逼上绝境,前线实力被中美苏牵制,大后方又遭受原子弹的攻击,这种情况下如果日本坚决不投降,依旧顽抗那么等待它的又是什么呢?我们先分析一下当时日本国内的状况就可以得到答案。由于日本的狂妄自大将美国这个强国拉进战场,导致了它在太平洋战场上处在下风地位,没有尝到一丝甜头,当时日本海军几乎消失殆尽,海上力量更是难以与美军相比,为了进一步牵制日军,美军在日本岛周围大量放置水雷,将日本岛团团围住,导致日本军需物资根本运不出去,无法补给战场需要,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航运就是日本的生命线。水雷遍布,国内所需物资也无法运进来。
当时日本国内由于年年战争,国内的各行各业都无法正常开展,加上一切资源战场优先,国内资源已经被挖空,所剩无几,战争后期资源都不足以支撑船舶的维修,国内百姓的生活更是一团糟,真是应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一来,百姓每天都生活在饥饿之中,饱受折磨,这是一种致命性的打击 ,即使这样这些“老弱病残”还要被逼着上前线,即使是妇女也要和男人一样从军出战。
而当时驻守在东北地区日本的关东军,战况也不好,由于德国败局已定,苏军腾出手来收拾在日本的关东军,日军根本就不是战斗民族的对手,被打得落花流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日军还是坚持顽抗的话,除了战败别无选择,甚至还有可能面对美国和苏联两个军事大国的夹击,那个时候可能就不是投不投降这个较为温和的处理方式了,而是日本岛将会更换主人了。
据日本1945年的资料显示,当时日本的农作物大量减产,根本不能满足日常需求,645吨的产量,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个数字,我们举个例子看一下这个产量能带来多少价值,哪怕日本国内全部勒紧裤腰带,将这批农作物作为军需用品一粒不剩的供给战场,也仅仅能够维持战场半年的需求,这样的话半年一过,日军又会陷入困境,但是这个物资是老百姓全数奉上的,前线能缓半年,大后方可能撑一个周就饿殍遍野了。
而且由于苏联老大哥加入中国战场,大大提高了反法西斯中国战场的战斗力,日本军队处处受限,各方面实力都在走下坡路,没有办法拉长战线,日军狂妄自大将美国拉进战场却无力还击,在太平洋战场上伤亡惨重,再加上日本国内通货膨胀,国民经济债台高筑,泡沫经济随时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极为艰苦,在这种国内外的双重打击下,日本没有资格再继续与各大国叫板,就算日本坚持战争,相信过不了多久不是被几大国夹击就是国内起义不断,败局已定。
日本从发动侵华战争开始,就需要大量兵源支持战场,为了满足前线士兵的需要,国内一直持续不断的在征兵,甚至为了补充兵源,为了凑够人数,让队伍看上去更宏伟,很多“智障士兵”被迫入伍,加之日本军部以言论迷惑国民,征讨农民参军,而且被征进军队的还需要身体强健,这样在战场上才更好的与各大国抗衡。所以农民从这时起就一直是参军的主力,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农产量大量减少,不能满足日常所需,农产品生产者的缺乏无疑会导致大量耕地无人护理的局面。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耕地减产,收成不足,日本国内已经出现饥荒状态,老百姓吃不饱是一个方面,加上美军的水雷封锁,物资不能进也不能出,前线士兵作战会消耗大量体力然而并没有及时的物资补充,有的为了能控制饥饿感,常常以树皮为食。当时的状况已经表明,日本想要在这外有强敌内有灾民的情况下全身而退,就只能看战场表现,如果在战场上一直处于劣势地位,最后就是前线饿死士兵,大后方饿死百姓。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日本侵犯者残暴开战,造成无数人流离失所,横尸遍野,很多做法可称得上是惨无人道枉为人。但是受到军国主义洗脑的远远不止日本士兵,日本的老百姓也是这场战争的刽子手。尤其是当时的日本女性,远远没有看上去那样温顺,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女性来说,天皇就是自己的天,自己的神,她们极度崇尚天皇,认为天皇是高不可攀的圣洁人物,天皇的指令可以让她们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
天皇说前线需要兵源补充,日本女性就鼓励丈夫参军,为国奉献。这样还不够,女性还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自发组织成队伍,向军人献上身体,这就是我们提起就觉得龌龊的日本慰安妇,每位女性都自发进入军中慰问各位士兵。二战末期日本石油严重缺乏,燃料极度缺乏,此时日本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挖起了松树根,只是因为有专家说,用干馏松树枝可以获取松树油,使其成为石油的替代品。可见日本对战争的狂热是与生俱来的。
二战快要结束时,日本人向全世界展示了“要想置其死亡,必先使其疯狂”。当时日本国内高喊一亿玉碎的口号,宁愿牺牲这一亿人,也不能投降,也要继续“战斗”,如果美国想要攻打日本本土,日本人变准备以血肉之躯去进攻和防御,要与美国决一死战,妇孺儿童士气高涨,已经做好了为大日本帝国捐躯的准备。日本人已经走投无路,一亿国民都已经准备好,刻在骨子里主仆观,每个日本人都想为天皇效忠。为了必须要让民众完全听信领导者的话,日本政府每天都会为其洗脑,恶意丑化美国大兵的形象,必须要同美军顽强抵抗,才能免受其害。在政府的无根据夸张言辞下。日本民众一心只想战斗下去。
1945年7月25日,在这之前美军原计划是想要登陆日本岛,在日本本土与日军一较高下,但是原子弹的试爆成功,让美军空军司令改变了原来的作战方法。当时的日本国内士气高涨,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如果按照原计划,直接登陆日本,那么日军和日本民众可能会更加疯狂,对于美军来说,这样远距离作战势必会造成美军巨大伤亡,牺牲大量美国大兵去换取胜利,这是美方不愿看到的。
在投放原子弹这种杀伤力很强的武器前,美国善意的给日本民众提醒,但是当时的日本民众陷在自己好战情绪中,认为这是美国的障眼法,再加上日本政府的各种洗脑式安慰,只是美国在虚张声势,所以很多日本民众都没有重视美国的警告,当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投放的时候,由于这种武器第一次见而且见到的人已经化成灰了,加之各种通讯的破坏,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它的威力,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既没有应对措施也没有躲避,真的是无知即无畏,日本民众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死神已经在敲门了。三天后第二枚原子弹被投放,日本终于意识到再不投降就是灭族之灾,这次重创后,日本再也叫嚣不了了,没有多久日本天皇就全国通告宣布无条件投降。
现在,我们继续分析一下最初的问题,如果日本继续执迷不悟的将战争进行下去,最终又会是怎么的局势改变呢?各位阅读者了解到这儿或许已经明了,日本战线遍布亚洲太平洋地区,所需物资极大,国内长期的经济消耗,没有办法继续给日军提供战争消耗品。造成失败的原因是内忧外患的情况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首先在之前我们已经提到1945年的粮食产量只有仅仅645吨,军粮问题都难以解决,对内不能解决燃眉之急,又怎能无后顾之忧的对抗外敌?
即使当时日本以“全民皆兵”的状态应对,总不可能灭掉人欲,空腹上场,战败的消息早晚会传遍大街小巷。再加上美国已经准备登陆日本岛,德国的突然投降更是让苏军从欧洲战场上腾出手来,日本驻扎在东北的关东军基本被苏军全歼,如果日本继续叫板,极有可能面临割地赔款的局面,所以日本此时是否投降都不会影响他们最终会接受怎样的结局,或者说投降至少还能保住这个国家。
战争是极其残忍的,只要有战乱就会有牺牲,无辜的百姓总会是战争的牺牲品。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持久战中,不管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老百姓,还是好战的日本民众都同样被战争支配中,亲人间的生离死别,山河破碎。国无力,家不全,各种设施在战争中变成废墟,原来的灿烂文明在战争中变成废墟。
战争与死亡是挂钩的,不仅是无数人的厮杀,还有环境等污染,耕地难以恢复,必定会造成经济的损失。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国花了半个多世纪发展经济,但这并不能解除这场战事所给我们带来的悲痛与伤害,在如今和平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能够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我们应该铭记先烈,是他们用自己的血与泪换取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稳定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