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证件丢失无法证明身份,无奈找老上级,司
引言
中国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最终总结出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严酷但又是事实的历史经验教训。14年的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取得胜利结束,许许多多的勇士不畏死亡,浴血奋战,用自己的鲜血与肉体护住了祖国取得了胜利。
抗日英雄杨靖宇也曾在他的诗句中写到过,一些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战士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过上了平凡而又安定的日子。为什么这位老农自称是团长,为什么又没人愿意相信他呢?那又是谁证明了他的身份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神秘的老农。
原来这位不被人所看重的老农叫侯礼祥,1912年出生在湖北江陵县一个比较贫困的家庭,因为家中并不富裕,时局又正处战乱,老农小时候只念了四年的简易私塾便不再上学了,虽说只念过四年私塾,但放在当时,也算个文化人了。与同龄人相比较起来,他也算的上是一个"知识分子"了。清朝末年政府昏庸无能,国破凋零,食不果腹,为了生存也为了保护国家,1928年,刚满16的侯礼祥独自一人去了江西参加革命,1929年,也就是次年,侯礼祥加入了红军的行列,在十八岁那年便上了战场,开始了真正与敌人硬碰硬的日子。
他作战勇猛杀敌无数,总是冲在队伍的最前头,因此很快就受到了上级的注意并得到了赏识,因为自己的冲锋陷阵与身先士卒,再加上上级对他的看好,他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仅短短用了几年的时间,侯礼祥便已经在部队上当上了营长,在带队经历长征的时候,侯礼祥与当时担任另一个团的团长的杨得志关系十分要好,关系好到以后有孩子可以指腹为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的艰难困苦可是不是有嘴巴说说那么简单,是真的千难万险,不只有恶劣的周遭环境,还有敌人的枪林弹雨,在长征的过程中,侯礼祥曾多次受伤,有一次甚至有枪子直接击中了侯礼祥,但是造化弄人,侯礼祥并没有因为被击中颈部而丢掉生命,可能是上天的眷顾,他还是继续能跟上长征的步伐。在红军成功会师之后,侯礼祥因为在长征过程中优越的表现,被升职成为了团长。而后,候礼祥又被调往另一个地方担任团长。有一次战斗中,侯礼祥身负重伤,差一点就把命搭了进去,也因为这次受伤他无法完全恢复到原来的体质,无法进行高强度的工作了。
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叶剑英亲自将他介绍给了中共湖北省委,在这之后的时间里,候礼祥安置到了县上,但是,在这里,相关部门并没有给他什么工作去做,侯礼祥没有钱没饭吃更没有办法养活自己,便跟侯家的族长说好借用他们的祠堂开了一间牌铺,牌铺每天都会来很多人,也正是因为人多,里面的人也是什么人都有,这不就有人就把主意打到了候礼祥身上,后来,有个小偷将他藏在床下存放着自己所有身份证明的皮箱偷走了。这一偷,便也把候礼祥的身份偷走了,没有了身份证明,他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所以在建国之后,候礼祥被召回侯家台参加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了自己的放牛生涯,这让以前当过团长的他
心中难免愤愤不平,平时与他人说道自己曾经是团长人家也只当他是吹牛当笑话听听。
但在1971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候礼祥在公社林场劳动改造期间,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老上级杨得志的消息,他内心的火焰再次燃起,暗暗在心底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老上级,为自己证明身份。等候礼祥找到他"以前的老上级"的时候,一路的奔波劳累让他看起来蓬头垢面,又经过一些波折后,杨得志接待了候礼祥,相互看看,曾经的小伙子双双都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要进行对调,当时的杨得志在武汉担任职务,在进行一次视察工作的时候,他突然记起了曾经见过面请求自己为他证明身份的候礼祥,就这样,杨得志亲自千里迢迢赶到候礼祥所在的地方,为这个自己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老部下证明,而候礼祥的团长身份也终于得到了证明。但是因为候礼祥丢了身份证明后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也多年没有缴纳党费所以自动退出了也无法恢复党籍,这也是候礼祥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这样一看候礼祥的一生令人汗颜。1991年冬天,候礼祥去世,享年80岁。
结语:
通过候礼祥老红军的故事我们深有感叹,过去的遗憾我们无法挽救,但我们放眼现在,很多像候礼祥老人这样的老军人们,应该也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与爱戴。因为这些曾经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值得,他们值得被称赞,也值得被爱戴。
参考资料:
《游山西村》
《诗二 送战友编歌壮行保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