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山区的一个农民,为什么让邓小平、金日成
读真实的历史,明更多的道理。
引子在一片山林环绕的四川广安岳池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老伯在这里生活。他与家人就像周围许多的的住户一样,平日里锄地劳作,每天粗茶淡饭,过得十分平静充实。
就在1984年,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全国认识了这位朴实的老伯。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件事呢?原来这位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老伯竟然让邓小平找了有33年之久,连朝鲜元首金日成听说这名老伯被找到后,都十分热情的邀请他到自己的国家做客。
在他21岁那年参加了一场战斗,身负重伤后被送到医院抢救。接到这位重伤的年轻人后,内蒙古包头的部队医院进行了全力抢救,终于将在鬼门关的他拽了回来。
病情痊愈以后,这战争接近尾声,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四川岳池县,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开始生活,战场上的惊险和他英勇无畏的事迹都被他藏在心里,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1947年,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四处抓壮丁打仗,柴云振不幸成为其中一员。一年后,眼看淮海战役开战在即,柴云振跟随部队上了战场,此时的柴云振刚刚成年。
在国军部队中,柴云振深有感触,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大家好不容易一起努力赶走外敌,内部又起了斗争,看不到一点新生活的曙光,战士们心中都有怨言,以至于军队中纪律没有纪律,打起仗来也是懒懒散散的。当时的国民党指挥将领贪图享受,对手下士兵的生死毫不在意。
解放军这边却截然相反,从上到下纪律严明,而且对待投诚的士兵也欣然接受,两边待遇一对比真是天差地别。这种情况下,柴云振和几个战友毅然决定找个机会加入解放军的阵营。
加入解放军后的柴云振如鱼得水,带着年轻人的拼搏劲儿屡建战功,充分展示了自己敏捷是身手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1950年柴云振又跟随部队支援朝鲜战争,不曾想到,柴云振在朴达峰阻击战役中一战成名!
根据资料记载,柴云振所在的二野渡江是全军的先遣队,面对美军和加拿大军疯狂的炮火进攻,几乎毫无反抗能力,只能放弃两座山头连连后撤,勉强支撑到第六天。这时的柴云振只是一个手下只有九名战士的小班长,临危受命的接到了突击敌人抢回山头主峰的任务。
借着夜色的掩护,柴云振带着自己的小队伍义无反顾的出发了。
柴云振指挥大家,四人作为诱饵吸引敌人火力,其他五人负责进攻,冒着生命危险步步前进。柴云振不是一个鲁莽的人,他有着一定的军事头脑,知道这种情况下只能智取,他仔细观察发现为了防止志愿军借着夜色偷袭,间隔五分钟美军就会发射一次照明弹,这五分钟就是他们的机会。
借着四人的几声枪响来了一招声东击西,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同样的办法,柴云振又拿下来另一座山头。在美军与柴云振三次交手过程中,美军并没有讨到多少好处,同样的柴云振和他的战友也是损失惨重。
柴云振并没有多少时间为身边一个接着一个牺牲的战友伤心,很快就要投入下一场的战斗中,直到最后剩下柴云振一个人面对冲上来的敌人……志愿军冲上来的时候,大家只看到柴云振倒在血泊中,微弱的呼吸证明他还活着,连忙送去了营地做急救处理。
但是营地只有基本的医疗设施,要救治受伤严重的柴云振只能送到设备齐全的医院去。志愿军总部立刻做了决定:派直升机送柴云振回国治疗。
即使抢救过来了,柴云振也在医院进行了一年的康复治疗,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之后,柴云振选择了回到家乡。朝鲜战争结束后,柴云振被评为"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连朝鲜也为他颁布了"一级国家勋章",战功荣誉勋章都下来了,大家却不知道去哪儿找这些勋章的主人,只能暂时保留下来,另一方面并没有放弃寻找柴云振的下落。
198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柴云振的儿子发现了"寻找英雄"的告示,这才知道自己的父亲竟然是这么一位了不起的英雄!邓小平得知消息后,亲自为柴云振颁布荣誉勋章,而柴云振也忍不住热泪盈眶道:"谢谢国家!还记得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