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胜利对中国有多重要?如今无论哪一国
从西汉以后,朝鲜半岛就是中国的附庸国,受其管辖,也被其保护。后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不敌日本,迫使当时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辱国灭性的不平等条约,朝鲜半岛被迫独立,以满足日本的野心。虽然朝鲜半岛成为独立国家,事实上就是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由于被日本控制,在二战后朝鲜半岛和日本算是一起投降了,但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擅自决定了朝鲜半岛的处理办法,以北纬38度线为界,朝鲜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南边由美国统治,北边由苏联统治。
之后的朝鲜战争其实就是南北地区之间发生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中国为了援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也参与了这场战争。彭德怀总司令率领军队前往支援,在朝鲜人民军队的配合下,反抗美军的侵略行为。在这次战争中,中国志愿军无畏艰险,消灭了大量敌人,以战士们的鲜血为代价,终于在1953年7月,战争双方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但是直到现在,朝鲜半岛依然是两个国家共同存在。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象征着上一代志愿军的精神食粮。这场战争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石,根据一些战争史料记载,人们开始陷入了思考,中国志愿军去参与这场战争是否值得呢?还有人说停战不能被称作胜利。今天我们不剖析美国角度,换一种思维进行思考。雅尔塔首脑会议上,斯大林提出将外蒙古独立,以此作为把中国纳入苏联势力范围的关键一步,同时也是将外蒙古作为一个战略缓冲区,以间接控制我国东北和新疆,并干涉中长铁路和港口的工作。通过控制外蒙古以便随时进攻我国北方地区,直接威胁我国领土权。
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国在经济、贸易等方面渐渐产生矛盾,一旦中长铁路始终归于苏联管理,苏联始终对我国都会产生一个威胁,这对当时的新中国来说是不可行的。自中国将美国打得屁滚尿流后,苏联开始感到害怕,此后便不再对东北进行控制。自抗美援朝一战结束后,让华夏儿女产生极强的自豪感,将中国带向了新的旅程。
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后,美国上将麦克阿瑟凭借着在二战时的亮眼战绩,得到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和威望,因此在选择16个国家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时,麦克阿瑟顺利当选。在经历了仁川登陆战后,联合国军没有停止向北进攻的步伐,并越过了三八线。本来这位上将的个性就十分狂妄,在越过三八线之后更是自信心爆棚。而这种轻视对手的态度也终于让美军体验到了失败的滋味。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本打算将防御线建在德川和宁远一带,用以对抗联合国军的进攻,但没想到敌军的运行速度超出了预料,于是联合军的失败从此刻开始发生了。
在1950年10月25日,战争的号角就此吹响,中国的志愿军第40军所属部队就遭受到了南朝鲜军第1师和第6师先头部队的集火,在经过激烈的对战后,我军大获全胜。同年11月1日的晚上,我方迅速反扑,向云山发动了攻击,我国志愿军顽强抵御两个夜晚,11月3日起,敌军紧急撤退。而我军很快停止了进攻,并没有对美军穷追不舍。除去逃脱的个别敌军,剩下的敌人都选择了投降,之后,进行增援的美骑1师第5团也不敌我军的攻击,选择了撤退。通过对战后的尸体和武器进行清点,这次战斗差不多消灭了美军1800人,收缴并捣毁坦克28辆,还收获了190门火炮。抗美援朝的首次战斗,让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为了过去式。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是名留青史也是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精神的一次战役.其中,长津湖战役可谓是重中之重,因为它是整个朝鲜战争的拐点。1950年的寒冷冬季,我国志愿军和美国海军,在长津湖地区还处于零下三十多度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交锋。战争所造成的损失是极其严重的,以致事后双方从未提及。我国志愿军没有冬装,没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用的是像步枪一样极其简陋的武器,粮食已经被冻得像石头一样硬了,而敌军拥有技术优良的装备,医疗配备齐全,后勤补给充足的美军,凭借着自身的毅力和精神艰苦地和敌人战斗了20天,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
美军被吓得赶紧撤退,只能狼狈地从海路逃离,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回响,参加此次战役的志愿军第也伤亡惨重,伤亡两万人左右,四千余人冻死于寒冷的异地。寒酷的天气下,作战的地区温度为-40℃,我军的后勤补给非常紧缺,没有空军力量给予支持,地面火力与美军差距悬殊,单单冻伤的人员就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志愿军在衣物单薄,武器少且落后,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把硬件设施处于优势方的美国,并且屡次建立战功的王者军队一举拿下,这样看来,我国的志愿军真是太牛逼了。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是最主要的参战国,但皆是苏联默许金日成进攻韩国所引起的,苏联未正式参与朝鲜战争,只不过在装备上为中国提供了些许帮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英勇无畏,为了打击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伤亡惨重,联合国在战后对双方伤亡有一个简要的统计,中国出兵支援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有65万人死亡,美方军事实力在那时无人可敌,有这些尖锐武器,美军的伤亡不到我军的一半只有26万人。有人说,中国的取胜是因为人多,不断向战场输送援军,那么这个说法有真实的数据支撑吗?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本书中写到:“记者们总喜欢谈到“亚洲游牧群众的人海战术”。这样的言辞是很不负责任的。事实上,以团以上的单位进行出击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些军事任务大部分都是一个排的兵力去完成。中国红军的优势,不是因为人口基数大,而是我军聪明的才智和顽强的精神。美国于《战争中的美国从书•朝鲜战争》一书中讲到:“当美国的报纸里充斥着关于中国“人浪”攻击的夸张报道时, 在前线的事实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中国军队令人敬畏, 不是因为他们人数众多,而是因为他们善于运用欺骗战术和达成攻击的突然性”。”很明显我们可以了解到,志愿军在数量上并没有所谓的优势可言,所谓的“人海战术”不过是美方在抹黑我们而已。
美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传说在朝鲜战争后一度成为人们的笑话,自然就会把这场战争拿来分析个透彻。在回顾整场战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这样几个重大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美军严重轻敌,在美国人眼中,中国根本就没有大规模出兵的能力。主要考虑到中国同日本的作战才刚刚结束,还处于一穷二白,缺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艰难时期,此时的美国国力强盛,美军战力在世界军队中也可以说是无人匹敌,要想同美军对抗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
麦克阿瑟作为联合国军队的总司令,同那些美国政府的官员秉持着相同的观念,完全不顾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军意图越过三八线的多次申明,他依然固执的认为美军靠着技术领先、制造精良的武器装备,配备着落后武器装备的中国简直不值一提。古人言,傲卒多败,这是人类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出的道理,但麦克阿瑟显然忘了这些在生活中朴实有用的真理,终于闹出了那个人尽皆知的关于“圣诞节火鸡”的笑话。此外,美国军队实施了单一军队行进的错误作战方式。
由于朝鲜半岛北部地形复杂多变,受贯穿北朝鲜的太白山脉影响,想要进军北朝鲜,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被分成两路进攻就成了无可避免的事情,而这就导致了两队因作战距离过远失去了本该有的协同作战能力,善于穿插和分割的中国军队对这些没有联系的部队分别进行了围剿,散乱又缺乏战术的美国军队在英勇的志愿军面前迅速溃败了下去。那时的美国士兵受麦克阿瑟的影响早就变得心浮气躁,只是想着如何快速攻下北朝鲜,回家吃圣诞节火鸡只重视行军速度而忽视了防守,本就分裂成两个部队的美军再次因为就地扎营这种休养方式进行了更小的分裂,各自变得孤立无援,给了中国军队极好的进攻突破点。朝鲜战争在半个世纪后依然话题热度不减,尤其是在美国的军事评论领域,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这场战争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有人觉得,在朝鲜战争中,日本才是渔翁得利,这主要是因为,在整个朝鲜战争发生的这几年内,日本经济被快速拉动,综合国力得到了一个崛起式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条件且当时与美国处于同盟关系,日本就成为了为美军在朝鲜半岛作战提供物质和装备的后勤,这就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向前发展。物资供应不仅是在经济发展方面提供了助力,还将日本处于崩溃边缘的汽车工业又拉了回来。
1950年的夏天,只一个月的时间,美军委托日本汽车企业经手的卡车就达到了6000辆还多,1980年,日本汽车出厂量已达世界第一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日本迎来了新曙光。所以盛伟准之夫在他的著作《日本政治史》里表明,中国的参与算是间接带动了日本的恢复发展,消除了二战对日本的影响。日本的盟国,美国,长期为日本提供保护,给了日本能够无所顾忌发展国力的勇气。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取得胜利的抗美援朝战争无疑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场战争最值得为人称道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实力弱小的一方取得了胜利,美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传说就止步于此,靠着小米加步枪,穿着破棉袄烂草鞋,新中国以这样落后的武器装备,给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联合国军孔武有力的打击。这场战役给了正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抬头的美帝国主义当头一棒,保障了我国国家安全,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中国引来了大力建设社会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小高潮,轻重工业和科学技术都在这一时期开始迅猛发展,这些在某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得益于抗美援朝战争,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的全面展示。
中国在世界大舞台上的话语权进一步得到了巩固。朝鲜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无视中国警告,试图越过三八线并颠覆北朝鲜政权,中国志愿军英勇不畏强权,成功的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击退至南韩,这相当于在向美国发出警告,中国不是纸老虎,中国始终坚持言行合一,想必这也是如今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不敢再随意冒犯中国的原因之一。
当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施于援手时,一般就只有金钱支援或物质支援。更别说把自己国家的核心技术、先进生产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一并提供给一个新成立且落后的农业大国,甚至还要帮其建立全套的工业体系,这完全就是异想天开。可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让世人都为之诧异的一次跨国工业支援行动,就出现在前苏联和中国,并且前苏联一共为中国提供了156项工业项目的援助。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此时的中国在经历了数年的战争后,在国家建设上十分落后,完全不懂如何开拓工业发展的道路,根本不知从何入手。在中国志愿军的努力下,抗美援朝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苏联看到了中国政府对自己毫无私心的帮助,同时还破坏了自己最大的劲敌美国想占领亚洲土地的野心,也相信拥有如此强大的意志力的中国在未来能成长为一个非常厉害的国家,自然不想与之为敌。在中苏双方协商后,同意了我国提出的帮助我们修建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的要求,而我国当时是计划在第一个五年内要修建上百个大型工业项目,以当时中国薄弱的工业能力来看,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在仔细勘察后,苏联决定,中国第一批次的工业项目建设为50个。主要是电力、钢铁、煤炭、制铝、机械、化学等项目的建设。
1953年苏联又在中国实现另外91个援建项目,包括了钢铁、有色冶金、煤矿、炼油、重型机械、动力和电力机器、化肥、火力发电、医药等多个方面的建设。这次的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在中国完整的打造出了一套同苏联完全一样的工业体系。所以,在未满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以非常小的代价就建设好了拥有超高配置的国防工业基础,创下了全世界近现代史上成本最低且速度最快的记录。这也使得中国成功甩掉了农业国的身份,并一只脚踏进了工业国的队伍中,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在世界历史内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