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国第一懒人,吃饭都得别人帮忙,父母去世后

首语

在《增广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里的慈母指的是那些过于放纵自己孩子的母亲们,长此以往下来将一个孩子养废,无法迅速融入到社会当中,最终难免会走上歧途。先不说这句话是否是正确的,从古至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父母的溺爱使得孩子骄奢淫逸胡作非为,最终沦为平庸或是走上歪路。

中国第一懒人,吃饭都得别人帮忙,父母去世后

1919年我国正处于民主与科学启蒙时期,国内思想改革运动蓬勃发展,同年11月1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发表了一篇文章,题名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作者在文章中精准的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家庭亲人权重,而父权在家庭中占据主导位置,作为一名父亲应当怎样教育自己的儿女,将他导向什么样的方向。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思想浪潮,让当时旧中国的人们反思父子关系应当如何变革。

中国第一懒人,吃饭都得别人帮忙,父母去世后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一个家庭中父母在子女面前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始终是一项难题,父母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导子女同样争论不断。有些人认为子女生下来就应当严格管教,犯了错就要用棍棒伺候,但还有些人认为子女应当加以宠爱,不应该对他们过于严厉。但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正所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人应当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子女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河南省信阳市曾经有过这样一起事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因为自己太懒,竟然活生生的在家中饿死,是他没有行动能力或是有智力缺陷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个小伙子的四肢健全头脑正常,完全有自主行动的能力,但却在自己最好的年华里走向了这样的结局,难免让人唏嘘不已。

中国第一懒人,吃饭都得别人帮忙,父母去世后

这个小伙子叫杨锁,堪称我国第一懒人,吃饭都懒得自己动手,要别人帮忙,是他生下来就这个样子吗?答案是否定的。他的名字叫做杨锁,父母把他当做这个家里唯一的宝贝,同时也希望能够把他锁在自己的身边,永远的留在家中。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应该有所察觉,杨锁的父母过于溺爱他。

村子里的人回忆称,杨锁从生下来起就很少出门,每天都自己一个人在家躺着就是坐着。等到杨锁八岁那年,他的父母甚至还专门用一个担子挑着他上学,不让杨锁走路。他放学回家后不做作业被老师批评,杨锁的父母甚至还专门为此找上学校,这十多年的时间里让杨锁完全放弃了自我行动能力,每天甚至连吃饭都要别人给他喂到嘴边。

中国第一懒人,吃饭都得别人帮忙,父母去世后

然而不幸的是,杨锁的父母在他23岁那一年相继去世,他在自己的父母去世后被活活“懒死”,自己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他拿出去卖掉换食物来吃,没有东西卖就在村子中挨家挨户乞讨,而且每次都是吃了一顿就回家睡觉,睡一整天饿得受不了了之后再继续出去乞讨,如此循环往复了很长一段时间。

杨锁的堂哥看不过去,还曾特意把他接回到自己的家中,希望他能够帮忙干点活维持生计,可杨锁却什么都不做,每天在自己的堂哥家就是睡觉吃饭,时间长了之后堂哥实在受不了,又把他送回了他自己的家中,杨锁回到家以后又继续自己之前的生活,整日以乞讨为生。

中国第一懒人,吃饭都得别人帮忙,父母去世后

2009年12月,杨锁的堂哥于心不忍,带着食物看望自己的这个弟弟,可没想到却在弟弟的家中看到了一具冷冰冰的尸体,原来杨锁因为懒得出门而活生生的饿死在了他的床上。这件事情被当地媒体曝光之后,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连村民都说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看到这么懒的人,竟然能把自己懒死。

中国第一懒人,吃饭都得别人帮忙,父母去世后

有很多人将杨锁的死归结于他自己太懒,但追根溯源我们可以发现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父母的过分溺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内杨锁的生活已经与宠物无异,慢慢的失去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杨锁父母的过分溺爱宛如慢性毒药缓慢的扼杀了他,杨锁的父母就像是大自然中的动物一样只知道行使最基本的哺育行为,却没有给他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最终导致这一悲剧的诞生。

结语

父母应当如何教导自己的子女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每一个孩子在出生之后就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白纸,如何教育引导取决于父母的一言一行。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一些父母能够改掉自己不正确的育儿观念,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

参考资料:《增广贤文》 《新青年》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