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磨一剑!印度成立第二个LCA中队,“光辉”量
近日据环球网援引印度媒体报道,印度空军总司令巴达乌里亚宣布印度空军第18"飞弹"中队将成为印度空军第二支装备"光辉"LCA战机的中队。据悉该中队在1965建立,参与过1971年的印巴战争算得上是印度空军的一支老部队。
("光辉"战斗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制,用以取代正在老化的米格-21战斗机,磕磕绊绊弄了31年才定型量产)
"光辉"战机是一型印度国产的轻型战斗机,印度媒体常常拿它和巴基斯坦的JF-17"枭龙"进行对比,把它看作印度国产战斗机的希望。不过且不论性能上的高下,就比拼产能"光辉"就已经远远输了。"光辉"战斗机目前仅仅装备了不足2个印度航空中队,与已经成为巴基斯坦防空力量中坚的"枭龙"相比更像是维持印度大国形象的"玩具"。
(很少见的光辉LCA满挂载起飞)
印度"光辉"战机早在1983年就开始立项研制,印度先后与法国、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合作开发该项目。2001年光辉的原型机首飞,印度先后制造了16架原型机,试飞了十几年,终于在2014年才完成了定型,随后进行了量产,当然还是交给印度航空界的独角兽企业斯坦航空公司来生产。可以说"光辉"的气动布局和外形取自法国,用的是美国的F404和F414发动机,使用以色列的航电系统,印度原创的部分少之又少,印度斯坦公司的任务就是把从西方高价购买的零件组装到一起。
(印度第11架量产版"光辉"LCA)
即使印度国内的任务就只有组装,光辉战斗机的产量依旧低得可怜。光辉战斗机于2014年就宣布开始量产,不过直到2016年印度政府才开始资助印度斯坦公司,并要求其开启第二条生产线,为了提高产量印度斯坦公司还将一些战机的零件交给一些小型私营企业代工,就这样直到2019年光辉量产版才交付了16架,用了三年才达到印度政府期望的一年生产量。
(光辉战机生产线)
并且这前16架还是战力"阉割版"不具备空中加油能力、挂载超视距导弹等特点。全战斗力标准的"光辉"在第17号量产机上才实现。2020年3月17日,斯坦航空宣布第一架具备完全作战能力的量产型"光辉"LCA战斗机首飞成功(算下来,从2014年起,6年的时间造了不到20架)。
(枭龙如今已经开始生产Block3型了)
而反观枭龙,其在2003年首飞,2007年交付部队使用。截至2020年1月已经有135架"枭龙"制造完成交付给巴基斯坦空军使用,装备了至少6个中队。枭龙的生产线一条在成飞,另一条在巴基斯坦。就仅仅算巴基斯坦的产量,一年也能生产20架以上。
而按照印度空军的计划,他们至少将装备40架光辉,按照印度斯坦公司这个6年18架,一年3架的效率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实现。
(JF-17"枭龙"战机)
除了印度斯坦公司的效率低下的原因之外,光辉的订单数量过少也是其年产量低的一大原因。目前印度空军只打算采购40架光辉,设立一条新的"光辉"生产线要花费150亿卢比成本,考虑到成本问题印度斯坦公司也不打算提高光辉的生产速度。
(印度的主力战机苏-30MKI)
可能印度空军也是明白相较于这种试水的国产"光辉"战机,还是先装备国外的先进战机比较靠谱。目前印度斯坦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苏-30MKI战机的量产上,在今年的4月份,才刚刚交付第272架苏-30MKI战机,并且印度空军可能还要继续采购此型战机,而非华而不实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