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民进京寻找老首长:我当年替你负过伤,谁
1985年,开国将军周希汉办完了离休手续,准备安度晚年。不过,闲不下来的周希汉担心很多历史细节被后世所遗忘,于是周希汉开始撰写回忆录,为后世留一些历史资料。而说巧不巧:这天周希汉的家里,来了个不请自来的访客:这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农民。他说他是周希汉的通讯兵,1942年因为受伤而提前退役。如今生活十分艰难,希望周希汉能帮助一下自己。当时,把这位老农民带到周希汉身边的,是其女儿周晓红。
其实,这是这位老人第三次前来寻找周希汉了。前两次这位老农民来周希汉的单位找周希汉的时候,被门口的警卫拦住了,警卫请示周希汉的时候,周希汉表示不见。因此,老农民没办法,找到周希汉的女儿,希望周希汉的女儿能帮助一下自己。周晓红审视了一下眼前的农民,觉得他比较可怜,于是周晓红出于恻隐之心,把这位老农民带到了周希汉面前。老农民见到周希汉以后,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希望将军给写一份证明,证明自己参加过八路军并且在部队入过党,那么他的经济待遇就会得到改善。周晓红打算劝说父亲,于是对将军提到:这老汉如果没有你的证明,一年只有四百块生活费,这日子没法过了。周希汉听了女儿的话以后,白了女儿一眼:不错了,一年四百块,这比我们过得都好。
很多当代年轻人读到这段话,都认为将军冷漠,但其实都忽略了一件事:这是1985年的四百块,不是2020年的四百块。要知道,即便是在90年代初期,很多国营企业的职工,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一百多块,甚至在1990年,有位上海的电焊工,其房贷一个月也只有几十块(月薪比房贷高几十块),因此结合一下当时的物价体系,我们可以知道:一年四百块在当时那个时代,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
眼见周希汉如此态度,老人着急了:于是老人讲了很多和周希汉的往事,希望周希汉能想起自己。可是周希汉依旧表示没记得老汉:毕竟自己带兵打仗这么多年,带过的兵里面,光牺牲的就成千上万,他哪里记得眼前的这位老汉到底是谁。老汉说自己是通讯兵,而周希汉则表示:自己有几十个通讯兵,但就是记不得有他。老汉一听激动了,还把自己当年为了救战马而用身子档炮弹,结果胳膊炸坏了的事情讲了出来——当时是在洛阳,敌人偷袭,周希汉紧急集合队伍,而敌人的炮弹轰了过来,老汉唯恐战马被炮弹冲击,于是用身子挡着炮弹,结果胳膊被炸坏了。这老汉还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残废胳膊。
就这样,双方交涉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在老人的软磨硬泡和周晓红的请求下,周希汉无奈之余,只好给老汉写了一份较为模糊的证明。而后,周希汉告诉老人:自己这样做,已经违反原则了,希望你回去以后,不要再来找我要什么证明了,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找当地的办事机构来处理。周晓红负责送老人离开。觉得老人可怜的周晓红,在老人临走前,还给了老人一笔钱。周晓红对父亲的行为不理解,而周希汉认为:自己确实记不得认识这么一个警卫员,并且,如果警卫员真是党员,就该知道党员的使命是多奉献、少索取,不能总想着要待遇,更何况,一年四百块的收益,比一般家庭都要好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