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世纪,为啥海军更偏爱小口径步枪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李海军步枪(Lee Navy)的文章,里头谈到了美国海军在1895年装备的这款6mm口径直拉栓步枪,然后有兄弟问我,6mm在当时而言妥妥是个小口径,是巧合还是说海军真的就特别偏爱小口径,我想了想,觉得这事儿应该是有理由的,所以这篇和大家聊聊这个。

(从左到右依次为6mm Lee,6.5mm友坂,6.5mm卡尔卡诺,6.5mm曼利夏无缘,6.5mm曼利夏凸缘,6.5mm毛瑟,7.92mm毛瑟圆头,7.92mm毛瑟尖头,英国.303(7.7mm),俄毛7.62x54R)
咱们首先想,弹头口径越小,弹丸质量就轻,风阻也更小,因此如果是同等的发射药装药量,那么肯定是小口径子弹的初速更快,弹道也更低伸平直。现代的小口径步枪弹依旧保持了这两特点,而极高的初速让子弹在一定存速下射中人体后更容易翻滚破裂,提高杀伤。低伸平直的弹道可以让射手不用太在意归零距离,尤其是在300米内几乎不用调照门,子弹落点都大差不差。

(AK的7.62x39和民用版5.56的弹道下坠对比)
当然,小口径的缺点自然有,因为弹头轻,远距离的存能较差是肯定的。
然后咱们再想海陆军对子弹的需求。
至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步枪、机枪是战场的绝对主力,即便到一战时期,大家都还隔着大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堑壕互怼,子弹的射程,尤其是在远距离的存能非常关键。弹头小了轻了就等同于手短了,因此陆军更倾向较大口径的全威力步枪弹。多数都在7-8mm之间,好比咱们很熟悉的.30-06、.303、7.62x54R、7.92x57都是这个范围区间。
而海军不一样了,他们没有陆军马鹿的那种野战需求,步枪更多使用是用于守卫自家军港或者在舰炮掩护下进行登陆作战,对步枪的远距离存能没那么多要求,反而是平直的弹道和高初速更加重要。所以说海军对步枪的需求出发点和陆军有那么些区别。
除了一开头提到的李海军步枪之外,咱们还能看到一些小口径海军步枪。比如英国人在一战期间为海军装备过7mm毛瑟(西班牙毛瑟),同期皇家海军也问日本人购买过15万支6.5mm三八大盖/三〇金钩

不过话说回来,多一个口径多一分负担,尤其随着军事后勤学说的完善,后来海陆军的口径就统一了。这也有时代局限性,因为美国的6mm李海军步枪当时走的就是高初速路线,然而那会儿的枪管工艺对高初速和渣发射药带来的过度烧蚀无解,因此仅装备了几年就开始和陆军统一枪支弹药。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