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国海军航空兵反舰力量的演变,从手段单一到

中国海军航空兵成立于1952年,在最初的十几年内,反舰手段是比较单一的。当时的海军航空兵,主要反舰平台是亚音速轰炸机伊尔-28。最初的战术也只是携带普通炸弹执行临空轰炸任务,反舰效果自然就谈不上。

中国海军航空兵反舰力量的演变,从手段单一到

伊尔-28属于第一代喷气式轰炸机,速度、载弹量和火力都有限

到1967年,伊尔-28的国产版本轰-5开始装备,并且配套的反舰武器有鱼-2型火箭助推鱼雷。相比于只能临空投掷的普通炸弹,鱼-2的装备至少能让轰-5远离舰艇高射炮的威胁,不过面对防空导弹的时候这个组合还是起不到任何作用。

中国海军航空兵反舰力量的演变,从手段单一到

注意轰-5机翼下的鱼雷挂架

慢吞吞的轰-5显然是无法满足需求的,1970年,海军提出在强-5的基础上改装一款鱼雷攻击机,并命名为强-5乙。强-5乙的配套武器还是鱼-2。不过强-5乙只生产了6架供部队试用,被证明鱼雷攻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战争,海军需要反舰导弹的载机。

中国海军航空兵反舰力量的演变,从手段单一到

强-5乙终究是昙花一现

1981年,在轰-6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轰-6D首飞,并于1985年服役。轰-6D是海军航空兵第一种反舰导弹发射平台,可以发射C-601反舰导弹。在飞豹出现之前,轰6D+C601是海军仅有的现代化反舰组合。

中国海军航空兵反舰力量的演变,从手段单一到

轰-6D还出口过伊拉克,但是除了打油轮就没有其他战果了

但轰-6D这种笨重的亚音速轰炸机的战场生存能力是存疑的,面对七八十年代出现的各种防空火力,海军航空兵需要新一代的反舰手段,包括远距离打击和高速度突防。新的需求下催生了歼轰-7“飞豹”的诞生,并发展至今。

中国海军航空兵反舰力量的演变,从手段单一到

这个组合也就是解决空射反舰导弹有无的问题

歼轰-7属于战斗轰炸机,特点就是高速突防能力。1998年服役以后,凭借新型的鹰击-81反舰导弹,飞豹+鹰击-81的组合也是2000年前后海军为数不多的现代化反舰手段。而鹰击-83K的服役,则让飞豹可以在标准-2的射程之外开火。

中国海军航空兵反舰力量的演变,从手段单一到

画面下方就是鹰击-81

当然,进入2000年后,海军航空兵的反舰手段也多样化起来。比如2004年的轰-6G,具备发射鹰击-83K的能力,并且在2010年之后升级软件可以发射鹰击-12。至于轰-6K,那自然是可以发射海军目前所有的空射反舰导弹。

中国海军航空兵反舰力量的演变,从手段单一到

这个画面就是在轰-6G上拍的

而2004年引进的24架苏-30MK2,凭借配套的KH-31A反舰导弹,一度成为海军航空兵最强的反舰力量。

中国海军航空兵反舰力量的演变,从手段单一到

KH-31A反舰导弹

发展到现在,海军航空兵的主力反舰手段就是轰-6G/K+鹰击12,歼-15/飞豹+鹰击-83K。不过随着更新型的轰-6N服役,所有的轰-6G都要被取代;而飞豹也可能被歼-16替换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