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军犬的使命,“永远忠诚”,行伍间的工作
狗因其具有高度的神经活动功能,对气味的辨别是人类的几万倍之多,听力是人类的十六倍,视野广阔,具有弱光能力,善于在夜间观察事物。因其具备的各种素质,经过训练后,可担负追踪、鉴别、警戒、看守、巡逻、搜捕、通讯、携弹、侦破、搜查毒品、爆炸物等任务。
说到犬只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四千六百年,犬就被用于狩猎、警戒和进攻敌人。
九月,契丹至,敬达大败,寻为所围。晋高祖及蕃众自晋安寨南门外,长百余里,阔五十里,布以氈帐,用毛索挂铃,而部伍多犬,以备警急。营中尝有夜遁者,出则犬吠铃动,跬步不能行焉。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敬达传》)
译文:用毛索挂铃,而部伍中多带狗,用来警戒。营中曾经有夜逃者,一逃出就有犬叫铃动,半步不能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英等国用于战争的军犬达数万条以上。它们从事着,运送医疗用品,运送装备,哨兵,侦察,传递信息等工作。
拉着马克沁的军犬,战争中地形复杂,许多任务动物往往比人类完成的更出色
1942年7月,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朱可夫元帅运用军警学校提供的500条“携弹犬”,组成了4个反坦克军犬连,每连有125条受过特殊训练的军犬。作战时,“携弹犬”带上炸药去同敌人坦克拼命,共炸毁德军坦克300多辆,约占整个斯大林格勒防御战役击毁德军坦克总数的三分之一,对战役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训练中的反坦克犬,图中为苏军的t-34坦克,反坦克犬在战争初期确实给德军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这些狗狗贴地行进,且速度很快,加之战场上复杂的条件下,德军坦克很难发现它们。即使发现了,坦克的机枪由于角度的限制也很难命中它们,因此在战争初期德军的坦克在这些反坦克犬英勇的攻击下伤亡不少。然而反坦克犬也有非常大的缺点,首先战场上的环境并不像训练场,枪炮的声响很容易吓坏这些反坦克犬,使得它们不受控制,有的逃之夭夭,有的甚至会掉头回到己方阵地;其次,狗的辨识能力非常有限,由于在训练场上常常使用苏联自己坦克,因此在战场上这些反坦克犬反倒对己方坦克更加熟悉,在1942年就发生了一群反坦克犬炸毁己方坦克的严重事故。因此到了1942年末,反坦克犬开始从前线部队中撤装,而此时苏联的军工生产已经逐渐走上正轨,盟军的援助也在源源不断的抵达前线,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也使用了大量军犬,仅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斗序列中就有465条军犬。这些军犬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湾战争中,美军利用军犬搜雷和拉尸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二战中及二战后,共有18条狗获得了英国政府颁发的“迪金”勋章。
迪金勋章是授予动物界的最高军事奖章,被称为动物界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1994年6月20日,美国国防部为一尊短毛猎犬铜像揭幕,以纪念战争中牺牲的军犬,铜像的题词是“永远忠诚”,这尊铜像置于关岛的军犬公墓。
1949年,中国军队开始创建军犬繁殖培训机构,最初建于北京,50年代分为两个军犬队,迁往黑龙江和昆明。到60年代初,各大军区相继建立了军犬队,先后繁殖培训了大量的军犬,在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80年代中期,军犬被重新重视起来,中国军队军犬事业开始振兴。各大军区、海、空军和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武警都建有军犬训练基地,全军每年可繁殖培训出2000多条军犬送往部队。边防连队、军用仓库、特警部队、保卫部门大都使用了军犬,全军重点仓库基本上实现了以犬助哨。如今,已有近万条军犬在军队服役,成为一种有着特殊作用的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