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张家大段”鲜为人知的牡丹江开发史(六)

“张家大段”鲜为人知的牡丹江开发史(六)

《牡丹江晨报》样张

上期回顾:

  (陈达 牡丹江晨报融媒体首席记者杜山)1928年,刘汉兴(陈龙)与张恒修次女淑涵在宁安城结婚。“九•一八”事变后,刘汉兴率领全连士兵投奔共产党员李延禄领导的抗日部队,先后任营、团长和军副参谋长。1933年经抗日联军创建人之一周保中介绍刘汉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在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后出任抗日联军第二军参谋长。

  刘汉兴与淑涵的婚姻,并不美满,也可以说是一场阴差阳错、偷梁换柱的婚姻,但刘汉兴私下酝酿兵变率部起事抗日,得到了“张家大段”的积极支持。

“张家大段”鲜为人知的牡丹江开发史(六)

(版画 东北抗日义勇军)

张家人的决定

  刘汉兴(陈龙)带抗日武装起义的消息传到北甸子后,张家大段“第四支”的北甸子“张家大院”当家人张文祥召集全家男女老幼几十口人开会,将自己在“日俄战争”期间所见日军种种暴行讲给大家,他告诫家人们:当年大清政府派我们来“张家大段”,目的就是为了屯垦戍边,守护好这片土地。我们姓张的人守土有责,绝不能卖国求荣,当民族的败类。凡是张家的男人就要拿起枪去打日本,拼个你死我活……

  张家人经过三天商讨,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一是,家中的青壮男人除了上了年纪的张文祥和哑巴张恒林外,其他人都要离家去抗日,投入到刘汉兴为首的抗日义勇军中。第二,“张家大段”北甸子张家大院由一家分成四家、化整为零,逃离北甸子躲避日寇杀害。

  几天后.张家的男人们(其中有张文祥老人的三个儿子、五个孙子、二个孙女婿)向牡丹江进发,走向抗日的战场……

“张家大段”鲜为人知的牡丹江开发史(六)

(不甘当亡国奴的热血男儿)

  张家后人张德配当年仅有十岁,后来在《家史》一书中写到当年最后一次见到了张家长辈们出征时的情景:这些天“有大批中国军队由牡丹江方向开来,经过我家(北甸子)门前的大道向东走去,有步兵也有骑兵还有家属。那年(1931年)11月的一天,刘汉兴(陈龙)和父亲(张文祥三子张恒滨)的这支队伍也开过去。路过家门时,父亲、四叔(张文祥四子张恒仁)、哥哥们到家稍加休息,对亲人们做了一些嘱咐,便和队伍一路向东走去。当年三十九岁的父亲已穿上军装,挎着匣枪,骑在家里的高大红马上显得十分英武。张德峰堂二哥(马桥河三叔的二儿子)骑着马紧随父亲的身后,向八面通一带的抗日战场进发。母亲刚刚生下小妹淑琦不久,她拉着我和家人们—直将队伍送出十几里之外的靠山屯才挥手告别。那是母亲和我与父亲的最后一次离别,也是永别……”

血雨腥风的日子

  张德配在《家史》一书中说“刘汉兴(陈龙)受地下党的影响,在共产党人李延禄的指挥下,坚决抵制蒋介石让东北军进关待命的命令,率领自己的连队参加抗日。他与父亲(张文祥三子张恒滨)组成了抗日义勇军独 立支队,刘汉兴(陈龙)任队长也称司令,父亲为参议相当于政治委员,何玉麒为副官(刘汉兴原副官,娶了张恒修的大女儿与刘汉兴为连襟),四叔(张恒仁)为连长。德宣哥哥为书记官(张恒滨的长子,讲述人张德配的亲大哥)。这只抗日队伍的领导成员,既有统一的爱国思想又有亲属关系的结合,又服从于李延禄等地下党的领导,在当年社牡江东北山区一带的几支抗日队伍当中,父亲所在的这支队伍是抗日热情最高涨、信念是最坚定的。”

“张家大段”鲜为人知的牡丹江开发史(六)

(陈龙像)

  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抗日将士用生命、用血肉亲情构成了坚固的根据地。

  与此同时,日军侵华兵力不断增多。1932年3月6日,宁安失守。吉林省防军二十—旅旅长赵芷香背弃抗日盟约投敌。其部下张振邦、郭英奎两个团及警卫营起义参加了自卫军。1932年5月18日,原镇守宁安县东北军二十一旅的刘万奎(外号刘快腿,时任国民自卫军第四旅旅长)部,在海林镇与入侵的日军进行苦战,随着日军增援部队的陆续到来,伤亡惨重的刘万奎部向五林地区当时的国民救国军根据地撤退。宁安沦陷后,日军在北火磨的空地设置了飞机场,经常派飞机对五林地区进行军事侦察。

“张家大段”鲜为人知的牡丹江开发史(六)

抗日民众

  在李延禄的建议下,救国军司令部王德林转师穆棱兴源镇。“3月15日9时,五虎林突来飞机四架,以百八十磅重弹,连续轰炸。声达马桥河。轰炸计三小时之久。”驻扎五虎林部队的亨利油坊也被日本军机炸成一片废墟,飞 机接着轰炸五河村,将刘万奎的12名亲属炸死。为避免遭到敌机的再次轰炸,刘万奎率领部队向林口雕翎撤退。

  刘万奎部队从五林败退时丟下了大宗的军用物资。长期盘踞在五林地区的大地主赵保义,趁地利之便将这些军需品占为己有。有了这些武器弹药,赵保义打着抗日的旗号不断扩张地盘. 其武装也由百余人迅速扩充至数百人。

“张家大段”鲜为人知的牡丹江开发史(六)

(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

  日本特务机关派出大量特务, 频繁活动于护路军、国民救国军、自卫军等义勇军上层领导间,开展挑拨离间、收买诱降等政治瓦解活动。日寇势力侵入到五林地区后,赵保义的意志全面土崩瓦解,率众降日并当了伪满保长,其地主武装改编为自卫团大排队。

  得知赵保义背叛抗日盟约公开投靠日寇,抗日义勇军独立支队的参议张恒滨十分恼火,他认为赵保义只是一时糊涂走错了路,自己应该将爱国还是卖国的厉害关系向赵说清楚。当时,刘汉兴(陈龙)抗日义勇军独立支队因能打善战,已经成为自卫军内赫赫有名的“刘汉兴营”,张恒滨认为赵保义应该十分忌惮这支队伍,自己对赵保义还是有影响力的。张恒滨希望通过努力使赵保义回心转意,于是,主动联系赵保义进行谈判。


下期预告:抗日期间“张家大段”遭受了怎样的牺牲?张家的后人们有着什么样的结局?敬请关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