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160人的游击队变成9千人的大部队,他只用十个月

160人的游击队只用了十个月就变成了9000人的大部队,而且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听起来有点像神话,而创造这个“神话”的就是李先念。李先念是湖北红安人,17岁参加革命,19岁加入红军队伍,担任过红30军政委。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先念出任中共豫鄂边区省委军事部长。1939年初他率领160余人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自河南竹沟南下,进入豫鄂边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160人的游击队变成9千人的大部队,他只用十个月

当时豫鄂边区日、伪、顽势力盘根错节,斗争形势极为复杂。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李先念不仅打开局面站住了脚,还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将这支160人的游击队发展成了9000多人的大部队,堪称奇迹。那么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首先是打击日伪势力扩大影响。游击队刚进入豫鄂边区时只有160人,虽然兵力少,但行动却非常灵活,李先念指挥部队先后多次对小股伪军和日军进行伏击,积小胜为大胜,很快就在当地打出了名声,不少热血青年纷纷报名参军,游击队因此得以迅速扩大。

160人的游击队变成9千人的大部队,他只用十个月

其次积极争取中间势力,并迫使部分伪军投诚。在和日寇作战的同时,李先念还十分重视对中间势力的争取,在他的努力下,在信阳一带和日寇作战的蔡韬庵带领手下300多人加入了我军。同时通过积极的统战工作和军事压力,伪军汪步青手下1600多人反正,跟随我军抗日。此外李先念还积极争取西北军、川军、桂军合作抗日,友好相处,西北军中的何基沣和张克侠还给我军送来了部分武器弹药,游击支队的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

160人的游击队变成9千人的大部队,他只用十个月

最后一个原因是得到了鄂豫皖和鄂中等地抗日武装力量的支持。为了形成拳头力量,更有效的打击敌人,李先念将豫鄂边、鄂豫皖和鄂中的抗日武装力量统一起来,合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随着我军力量的强大,李先念率部主动出击,在新街等地多次和日伪军作战,在打击敌人的同时还扩大了影响,1939年11月,独立支队扩大到9000多人,随后改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为司令员,此时他到豫鄂边区才仅仅十个月。

160人的游击队变成9千人的大部队,他只用十个月

一年多以后,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5师,全师15000多人,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之后他率部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蚕食”,并在侏儒山战役歼敌5200多人。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李先念率部共和日伪军作战500余次,歼敌43000多人,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李先念历任湖北省委书记、中南局副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并在1977年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官至正国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