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1955年怀仁堂授衔,毛泽东亲授元帅令,为何仍有

【 文 | 狮子 】

1955年的9月27日,是中国军人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有了自己的元帅和将军。

要知道,在战争年代我们的军队是没有军衔的,人民解放军自打建军时就因为种种缘故没能实行军衔制,以至于在抗美援朝胜利后,英勇无畏的志愿军在谈判桌上就出现了尴尬的一幕:

对方有军衔,我方没有,为了“平起平坐”,只能临时给谈判代表安上一个头衔,比如某某将军、某某上校……这种尴尬在1955年得以终结。

因为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毛主席正式签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正式规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的条件,来源,军衔,奖励,权利和义务等问题。

1955年怀仁堂授衔,毛泽东亲授元帅令,为何仍有

怀仁堂

这一系列的文件像一缕春风,吹遍了军内外,并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

“太好了,我们也可以授衔了!”

“这也是军队正规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评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终,在彭德怀、罗荣桓的共同主抓下,军衔评定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按照党中央的有关规定:

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的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的待遇;

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的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

少将是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而且,中将以上就是高级将领,可以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

1955年怀仁堂授衔,毛泽东亲授元帅令,为何仍有

1955年怀仁堂授衔画面

除了确定不同军衔的待遇,在最初的授衔方案中,毛泽东被授予了大元帅军衔,当时军工厂的大衣都已制好,除了1个大元帅,还授予13人元帅衔,14人为大将。

13个人,除了后来的十大元帅,另外3个人是周恩来、刘少奇和邓小平。

但是,毛主席知道自己像苏联的斯大林总统一样被评为大元帅后,他很严肃的说道:

“这个大元帅,我就不要了,让我穿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上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

就这样,毛泽东拒绝了当大元帅,那件为他做好的大元帅服,也永远的放在了博物馆中。

主席又看了看身边的刘少奇同志:“你在部队里工作过,你也应该评元帅”。

少奇同志当即表示:“不要评了”。

周恩来总理和小平同志也纷纷摆了摆手:“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毛泽东又转身笑着问了下李先念等人:“你们几位的大将军衔还要不要啊?”

他们也连连摇了摇头,婉拒了。

1955年怀仁堂授衔,毛泽东亲授元帅令,为何仍有

怀仁堂授衔仪式

就这样,在以毛主席为首的一些领导同志主动提出不授衔后,很多地方干部也不再争着评定军衔,这也解决了很多评定工作中的矛盾。

于是,由初定的13人元帅衔,14位大将衔变为了10大元帅和10大将军。

但这并不是最终名单,因为按照军委座谈会的意见,元帅不是增,而是减的问题,元帅本应是11人。

这在1955年9月3日,罗荣桓等将起草的函稿呈周恩来并刘少奇审查修改,罗荣桓等在该函稿中明确提到过:

“中央已决定现任军委委员之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 11位同志均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

到正式授衔前半个月,11个元帅变成了10个元帅,小平同志与元帅军衔擦肩而过。

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坚持下,则共和国确定了10个元帅,不然就成9个了。

1955年怀仁堂授衔,毛泽东亲授元帅令,为何仍有

彭真在宣读授衔命令

1955年的9月27日,终于迎来了这伟大的时刻,授予元帅军衔及勋章的典礼先后在怀仁堂隆重举行,总共有1300多人参加了典礼。

那一年的秋天,中南海的晚霞极其迷人,下午五点,气势磅礴的乐章——《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南海的上空响亮奏响。

毛主席站起来,他亲手将授予元帅签署的《授予军衔命令》状一一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在如雷的掌声中,元帅们依次走上台来,从最高统帅中接过了那金光闪闪的勋章。

在这整个授衔的过程中,在这神圣而庄严的一刻,毛主席的表情是严肃而认真的,这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老帅们,戎马半生才终于打出了一个红彤彤的中国。

1955年怀仁堂授衔,毛泽东亲授元帅令,为何仍有

毛主席为彭老总授予元帅令

与此同时,周总理将授予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命令状一一颁发给了粟裕等将领。

授衔、授勋典礼在《胜利进行曲》的军乐声中完成了,这时,记者镜头里的元帅们,人人兴高采烈,脸上洋溢着难以言表的激动和幸福。

傍晚,在怀仁堂的北草坪上,穿着军服的元帅和将军们,几乎是排着队,涨着绯红的脸颊,端着酒杯来到了刘少奇、周恩来同志的身边。

“给少奇同志敬杯酒!”

率性直接的彭老总元帅,碰了碰刘少奇同志的酒杯。

“总理我们干一杯!”

“主席,我敬您!”

……

热闹的晚宴刚刚结束,舞曲就响了起来,在舒缓的舞曲伴奏下,将军和元帅们,欢快的跳起了舞来。

1955年怀仁堂授衔,毛泽东亲授元帅令,为何仍有

怀仁堂授衔仪式 前排 朱老总和彭老总

其实那天出席怀仁堂授衔授勋典礼的元帅只来了7位,没有来的是叶剑英、林彪和刘伯承3位元帅。

林彪和刘伯承因为生病那时在青岛疗养,叶剑英在辽宁筹备反登陆军事演习,所以也未能出席。

为了确保十大元帅的标准像同时在各大报纸上刊登出来,叶剑英的元帅服照片是派人将衣服拿到大连拍成的。

而刘伯承和林彪的身着元帅服的镜头,是由资深摄影记者李华与解放军画报社的柳成行一同受命前往青岛拍下的。

1955年怀仁堂授衔,毛泽东亲授元帅令,为何仍有

十大元帅

坐在往青岛的火车上,李华就开始盘算怎么拍好两位元帅,他本想将一位元帅安排在海边,把另一位安排在花丛中。

比较有趣的是,拍摄现场和他预想的相差可大了。

他们先到了刘伯承元帅的住处,因为眼疾的原因,他已经戴了一副墨镜,坐在客厅的藤椅上等待着他们。

“你们刚下车,吃饭了么?”刘帅站起身和两位小同志握了握手,很平静的问到。

一生戎马的元帅,在战场上一向以儒将著称,对于这次授衔他看得比较淡,但又很是重视,因为这是我军实现正规划的很重要的一步,至于他本人,对授不授元帅军衔到是不在意的。

要拍照了,刘帅笑了笑让两位小同志放轻松:

“你们说怎么拍,我就怎么配合,你们当导演,我听从你们指挥。”

“我们怎么能指挥刘帅?”

“刘帅请您从会客室走出来,先向东走,然后再向西,走两个来回。”

“好!”刘帅痛快的答应着。

很快,镜头就顺利拍完了,为了给剪辑的同志多备些素材,李华还特意多拍了几个特写。

1955年怀仁堂授衔,毛泽东亲授元帅令,为何仍有

刘伯承元帅标准像

告别刘帅后,接着他们就去林帅的住处了。

“常胜将军”林彪当时因为生病,比较怕风、怕光,屋里也一直有一股药味,所以李华就问秘书:

“能不能请林帅到室外去拍?因为屋里光线太暗,感光度不够。”

最后秘书将窗户全部打开了,林帅也从卧室走了出来,看着精神还不错,看到两人他说了句:

“你们来了。”

柳成行是军人,赶快立正向他行了个军礼,李华已经将镜头对准了林帅。

林彪又问了句:“你是总政的,你们萧华主任身体好点了么?”

“听说好多了”。

林彪点了点头,叶群上前抚平了他的衣角,微笑着提醒他:“你在屋里走动走动,记者同志好拍照呀!”

林帅很随意,从东头走到西头,又站在窗边不动了,那样子很像是在沉思。

李华觉得这很像林帅的风格,赶快抓拍下了这组镜头。

1955年怀仁堂授衔,毛泽东亲授元帅令,为何仍有

林帅标准像

至此,十大元帅的标准像,才一同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了。

转眼,60多年的光阴一闪而过,当年在怀仁堂接受军衔的十大元帅和十员大将都已作古。

然而,五五授衔在中国的史册上永远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便是随着时间的流失,也会熠熠生辉!

我是@河东狮子,感谢关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