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退役军人安置四大模式详解

剑客行者 三剑客

退役军人安置四大模式详解

三剑客 题图 /大唐


近期,《退役军人安置条例》的出台备受瞩目。

很多人模糊了这一条例与“逐月”法规,认为安置条例的使命和任务,就是把“逐月”的标准、意义、效果等落实到位,是为“逐月”而生的。

其实不然。

如果是这样,那这个法规就不必命名为安置条例了,直接叫“逐月细则”岂不更合适?

事实上,这部法规的存在意义,也绝不是“逐月”的载体和细则,而是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的一个细化和升级,是为了让退役军人安置更有准心,更有方向,更有获得感。


退役军人安置四大模式详解

退役军人安置四大模式详解

前段时间,事务部组织新闻通气会,在谈及安置条例的时候,有关负责人曾经这样表示:

事务部正在研究《退役军人安置条例》,将会探索实施分类安置、对口安置、精准安置,积极推广转业军官“直通车”安置模式,要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主动联系当地驻军,准确掌握即将退役军人实际需求。

这段话怎么解?其实说出了未来退役军人安置中的四种模式,如果真的这样实施,未来退役军人安置的模式和效果将会升级,必然能给退役军人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四种模式就是分类安置、对口安置、精准安置、“直通车”安置。

在这四种模式中,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直通车式安置,是推广的,也就是已经比较成熟的;另一种是分类安置、对口安置、精准安置,需要探索实施的,也就是有这样的目标,但是具体的方式、方法、标准等还在研究探索之中,暂时没有更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推广。

但是无论是可以推广的还是正在研究的,其实都代表了未来退役军人安置的一个方向,而之前那种“我安你听”“一安了之”的安置模式和安置思路,会逐步被这四种安置模式所取代。全新的,更为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安置模式,会走进大家的生活,来到大家的身边。


退役军人安置四大模式详解

退役军人安置四大模式详解

四种模式的特点如何,一一来看。

第一,“直通车”式安置。2019年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退役军人事务部孙部长提出了“探索直通车式安置”,随后河南、北京、山西等多个省市率先开展直通车安置的试点和施行。如今,探索变成了推广,足见工作的成熟和成型。

“直通车”式安置,是一种安置方式的改革,目前在军转领域实施。它以推动军转干部高质量安置为目标,将转业安置工作与退役军人在部队的服役表现和贡献密切挂钩,把军转干部的特点与安置单位的需求结合起来,尽量切实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科学安置。

而能够直通安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重点对象直接安置。(二)专业人才对口安置。(三)特殊人才选调安置。(四)个别单位双向联系安置。

一般说来,直通车式安置下几个要素:以需求为牵引、全面的信息保障、区别化的政策。而直通车式安置的意义在于,增加了退役军人一次选岗机会,提高了安置的适应度和适配度,体现了个人实际和地方需求的直线联系。 “直通车式安置”可能有点像高考的“提前录取”+“自主招生”的集合体。

目前这种方式会被推广,而这样的推广,一种是地域范围的推广,由个别省市推广到全国;另一种是工作范围的拓展,未来退役士兵安置中,也会有安置的“直通车”。

第二,分类安置。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在施行实施的,也就是按类别、分类别安置。而未来安置条例规定的分类安置,剑客认为会在分类的标准、类别等有所提升。

比如,安置主体分类的升级。以往安置的主体是军官、退役士兵。现在分类有所改变,按照《退役军人保障法》的规定,分成军官、军士和义务兵三类,将退役士兵细分为军士和义务兵。

再比如安置方式分类的改变。和以往相比,增加了“逐月领取退役金”这一选项,并且对安置主体对应的安置方式进行了明确。逐月领取退役金用于军官、军士,自主就业、安排工作、供养等通用于军士、义务兵。


退役军人安置四大模式详解

退役军人安置四大模式详解

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分类。已有的进行升级,没有的进行创立,这就是分类安置的基本原则。分类安置的意义在于,让安置对象和范围以及标准等,更为精确和准备,更适合不同的情况,也便于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第三,对口安置。关于对口安置,很多战友的反映可能是专业的对口,学啥的分到啥单位去。其实,这应该只是对口安置的一个方面,剑客认为,未来对口安置可能还包括专业对口、经历对口、需求对口等。

比如专业对口,就是按照你所学的专业,就近就便安置到专业相同、专业可用的单位和岗位去,避免“拉郎配”问题的出现;需求对口,就是按照安置单位的需求,对接退役军人的安置意愿,实现最大限度的“无缝连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经历对口,就是针对部分退役军人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其工作经历却符合相关需求的情况,让经历转化为竞争力。

对口安置的价值在于,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最符合标准的人能够到最适合的单位去,实现了退役军人这一优良人力资源的科学、有效配置,避免了“需要的人没来”“来的人不需要”等现象的发生。

第四,精准安置。顾名思义,就是在安置的精准上下功夫,以精准作为基本的安置原则和标准。精,数量肯定不会太多。叫准,范围肯定不会太大。


退役军人安置四大模式详解

退役军人安置四大模式详解

根据现有情况,推测精准安置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安置信息的精准,即使针对当年安置的退役军人的数量、分布、学历、经历等,进行精准了解,为地方安置做好准备;安置方法的精准,单选、双选、功绩制安置等等,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对于有特殊经历,或者特殊贡献的退役军人,实现一对一、点对点的安置。安置意愿的精准,就是提前收集整理退役军人的安置需求,通过大数据和信息共享,实现安置岗位的精准收集安排;安置需求的精准,就是对安置单位的需求进行精准梳理,提前告知退役军人,确保大家选择的科学性全面性;安置方式的精准,就是科学选择单选、双选、功绩制等安置选岗模式。

上级要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主动联系当地驻军,准确掌握即将退役军人实际需求。

精准的背后,必然是更多的付出和更多的汗水,但是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必然可以换来退役军人的笑脸和幸福。

这里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有四种不同的安置模式,但是其实这些模式都不是独立运行、各自为战的,都是相互融合、相互配合的。

比如:直通车安置,其实是及时分类安置、对口安置的结合体,还能看到精准安置的影子;精准安置要想实现精准,分类、对口都是基础,直通车也是有效的方式。所以这四种模式会融入整个安置过程之中,一起发力、共同作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做好退役军人的安置工作。

此外,任何模式的推广完善需要时间,更需要实践。目前,普遍认为比较成熟的是直通车式安置,其余三种还在完善过程中。

多点耐心,毕竟最终的受益者还是退役军人自己。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