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电文状告部队,周总理反复看完电报,后感
在中国研究核武器的关键阶段,苏联专家撤走了。面对赫鲁晓夫背信弃义的行为,作为具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此时此刻的心情是什么滋味,每一个核科学家心里都很清楚;这对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以至于中国的历史,将意味着什么,每一个核科学家心里同样很清楚。然而,他们心里更清楚的是:中国人的尊严是不可侮的,因为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尊严和骨气再也不是埋藏在地层深处的矿物,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精神对炎黄子孙来说,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坚实有力的支撑点!
研究人员从上到下都进入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发愤图强的工作状态。办公楼、图书馆和资料室里,灯光通宵达旦地亮着。这是被激发起来的工作热情极为高涨的时候,连灯光、书籍、笔墨、纸张等等都卷入到这种工作状态里来。休息?这时候的图书管理员、资料员和打字员,都熬星星,战月亮,不能休息,更何况是攻关的科技人员呢!他们忙着翻阅资料,讨论方案,苦心研究,精心设计。他们向来未曾经过如此沉重的打击,又惭愧没有为祖国做过多少事,心情很是愧疚与不安,只想把自己的每一点心血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梦想孕育的辉煌出力,为中华民族千百万儿女盼望的光荣出力。
中国人的骨气在他们心中升起了希望之帆。
《义勇军进行曲》激荡人心的旋律激起了他们报效祖国的雄心和壮志。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风采焕发着他们身躯中蕴藏的热情和能量。
中国,一场规模空前的独立自主、奋发图强、依靠自己的力量向原子能进军的伟大战役悄悄打响了!可他们——向核科学进军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是在粮食不够吃、副食品供应不足,甚至在忍饥挨饿的情况下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
这是凝结一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壮志的中国知识分子!
这是集聚一腔不怕鬼、不信邪豪气的中国知识分子!
这又是一群多么可敬可爱的知识分子啊!
由于工作过度疲劳,聂荣臻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刚住进去,心里总觉得不安。在寂静的夜里,这不安愈加强烈,大半夜也没有睡着。白天国防科委干部汇报的声音,宛如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依然在耳边淙淙地响着。
一种极度不安的心情煎熬着一代元帅聂荣臻。他向来关心、爱护那些胸中涌动着民族热血的广大科技人员,现在,他们每天超长时间地工作,身体的消耗真是太大了,没有足够的营养品怎么行呢?可当前,正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困难时期,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都表示自己不吃肉,不吃蛋,决心和群众一起在忍耐中苦度艰难岁月。面对这般困境,如何改善科技人员的生活呢?
聂荣臻先汇报了导弹研究院、核武器研究所的情况然后请示说:"总理,为了让我们的国宝多吃一点,吃好一点,我想是不是可以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各大军区、海军化点缘,让他们支援些肉、蛋、黄豆、海带之类的东西,以便解决燃眉之急。"
向来尊重、爱护知识分子的周总理,听罢聂荣臻的汇报说:"我看这个办法很好,有困难互相援助是我们红军的老传统啊……"他沉吟片刻,又加了句:"这件事不能迟延,要快办!"
这样,聂荣臻的手紧紧抓住电话筒,像是抓住了一缕阳光。那话筒又好比一根通气的管子,元帅发出的求援之声连同微微呼出的热气从国防科委办公楼一直流向海军和北京、广州、济南、沈阳等军区。
不久,各军区支援的食品送来了,比预料的要多得多。聂荣臻对国防科委各部门的领导说:这些猪肉、鱼、蛋、海带、黄豆、水果等副食品,是全军勒紧腰带省下来的,因而是无比珍贵的,也是一项有力的政治工作。要把这些东西以中央和军委的名义全部分配给每个专家和技术人员。他特别强调说,行政工作人员一律不分。也许担心没有领会他的话,他笑了笑,又很快地加了一个干脆利索的短句:"我是要检查的!"
在当时,全军、全国人民都因天灾人祸不得不在粮食、副食品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艰苦奋斗,连毛泽东、周总理等都只吃普通伙食,昼夜连轴转也就是多吃几块红薯或掺了玉米面的馒头。在这种情况下,数以万计的国防科研战线上的知识分子,手捧以中央和军委名义发下来的副食品,许多人热泪盈眶,半晌说不出话来。不仅是王淦昌、彭桓武、邓稼先这些崭露头角的原子核物理学家,也不仅是任新民、屠守锷、谢光选这些初显锋芒的导弹总设计师,就是钱学森、钱三强这样声闻遐迩的大科学家,也难以抑制自己汹涌澎湃的感情,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国家接连发生天灾,人民生活困难严重,主席、总理都吃掺了玉米面的馒头,喝白菜汤,我们却有肉有鱼有鸡蛋,还有水果,让我们怎样感谢军委啊!……"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很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所有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都表示,要为两弹拼搏再拼搏,研制国防尖端武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不久,聂荣臻真的检查了。他要安东去五院检查,五院政委刘有光是该院出名的认真的人,说话、办事、开会,样样都很认真。因为他的认真,一切文件,甚至一份简报,都要经过他亲自审阅,而且他还要细心修改字句,连一个点都不放过。这次分东西,他更是认真对待,不敢超越雷池一步。当安东问到有关情况时,他十分严肃地拍着胸脯说:"要是我们当行政领导的分了半两,开除我的党籍!"
电文的大意是:……火箭部队将额吉纳旗一条30里的沙枣防护林带的树叶摘得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在大漠中颤抖……
字里行间,跳荡着牧民们的急切、焦虑,当然也包含着指责,严厉的指责。
额济纳旗的电报到达中南海的当天,正逢总参谋长罗瑞卿拿着火箭部队副司令员李福泽的报告,急如星火地赶到总理办公室。
罗瑞卿没想到,他进门一连喊了两声总理,可总理不知是没听见,还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没有理会,也没有回过头来,仍坐在写字台前看着什么。
周总理反复看着电报。
窗外,太阳收起了最后一片光亮,但晚霞的余辉尚未消尽,映得房屋树木都发出一片杏黄;中南海海面平静得像一面金光灿烂的镜子。一切都显得那么沉静,一切仿佛都在思索着什么。
饥饿像猛兽一样扑向酒泉,威胁着火箭部队的生存。在严重的饥饿面前,火箭部队毁掉防护林带,把树叶磨成粉团,掺进粮食中充饥……周总理望着窗外的月色沉思着。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处在最困难的时刻,战略导弹部在饥饿线上挣扎,但是毁掉防护林带严重违犯了纪律,额吉纳旗告到国务院。这件事要处理得当,不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周总理没有再想下去。他从沙发椅上慢慢站起来,一转头目光恰好与罗瑞卿的明眸相对了。于是,他就招呼罗瑞卿坐下,然后用沉重的口气说:"总长,你来得正好啊,我刚刚批了一个文件,情况非常严重,要仔细调查,妥善处理。"
罗瑞卿倏然间拧起眉,忙问总理:
"什么事啊?"
周总理的眼睛里射出了焦虑的光:
"额吉纳旗告到国务院,部队毁掉一条30里的沙枣防护林带......你拿去看看吧。"
罗瑞卿接过文件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在开始惊悸的那一刹那间,由于事关重大,他的心跳禁不住迅疾加快,像有一只充满活力的小松鼠,要抓破那脆弱的心脏似的,但不大一会儿,他的心平静下来,因为从总理的批示中,又感觉到了总理对火箭部队的一片爱心。他边看边在心中暗自默念着:总理啊,您对部队的关心真是让人终生难忘啊!他自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戎马生涯已经30多个春秋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激动。他觉得总理关心部队,善解人意,于是就怀着感激的心情对总理说:"总理呵,这件事不用仔细调查了,额吉纳旗的电报完全属实,李福泽副令员已经告诉我了,这次来正要向你报告呢。"
看来,此事确实用不着调查了。
周总理点了点头,旋即把目光投向罗瑞卿。
罗瑞卿把李福泽在报告中提出紧急请求的事情向总理作了原原本本的汇报,然后,焦急万分地对总理说:"再过一周,火箭基地就要断粮……"
周总理叹息一声说:"防护林如同阳光和水一样,是牧民不可缺少的东西,他们缚住一条沙龙不容易啊!……"
罗瑞卿赞同地点着头,心情也格外沉重。周总理沉吟片刻,问道:"那么,那个团吃沙枣叶有多久了?"
"五天了。"
周总理的心里一缩,感叹道:"这是多么好的部队嘛!他们宁可去采集树叶充饥,也不向国家伸手索取什么,这是为国分忧啊!说到这里,他沉默了半响,用叮嘱的口气对罗瑞卿说:"不要责怪他们,请当地政府把断粮的情况,丝毫不加隐瞒地告诉牧民,相信他们也会谅解的。这是百年不遇的大灾年,我们又没尽到责任,没有把粮食问题解决好啊。"
罗瑞卿说:"是啊,责任不在部队,而在我们。我这个参谋长也感到愧疚。"
此刻,周总理没有再说什么。他当即拿起电话简,给粮食部部长陈国栋打电话。
对方说了些什么,罗瑞卿没有听见。
电话挂上了。屋子里出现了片刻的宁静。
罗瑞卿从周总理忧郁的脸上明白了一切。他顿时产生了这样感觉:国家那点仅有的库存,不能再动啦,要留着救急。怎么办呢?他望着面前的周总理,原本丰满的脸庞明显消瘦了,而且显得发黄、憔悴,皱眉时,眼角的鱼尾纹清晰可辨,大大的眼睛凹陷下去了,叫人感到那里面蓄积着一丝深深的凄苦。多少天来,各省不断报来饿死人的数字,已经使日理万机的总理眉宇间不时翻滚着愁云,而火箭部队断粮的消息,更加紧锁了这位几亿人的大管家的眉头。眼看他身体每况愈下,可他近来吃的是玉米面窝窝头,而且一顿就吃两个,三两重。长此下去,怎能吃得消呵?罗瑞卿这么思忖着,便禁不住劝总理休息,改天再议。但周总理摆了摆手,表示此事不能拖延。
周总理走到窗前,推开南窗,天空闪烁的群星便映入眼帘,秀丽的星光、月色,展示了如画一般的风景,但是他无心去观赏,他时而把浓黑的眉毛锁紧,时而手托下颚凝想。
庄严的沉默。
罗瑞卿也悄然坐在那里,半晌不说话。
这种沉默已经持续了一阵子了。
突然,周恩来转过脸,朝坐在东边的罗瑞卿跟前挪了几步,站住,望着他的老部下,眼睛似乎变亮了:"你们这会正在开军委扩大会吧?"
罗瑞卿连忙回答:"是的,各大军区的领导同志都来了。"
"好,好。"周恩来又望着罗瑞卿急切地问,"那么,各大军区的领导们知道我们的火箭部队快要断粮了吗?"
罗瑞卿摆了摆手:"依我看,现在还不知道。"
这时,周总理似乎松了一口气,拧紧的眉头也稍稍舒展了些,语调平和地说:"总长,我看办法有了,军队之间互帮互助,这是长征时就有的好传统嘛。"稍顷,他笑了笑,对罗瑞卿下逐客令:"现在你可以走了……"
周恩来日夜为国操劳,真是到了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的程度,他已经连续几个晚上没有很好休息了,再不能让他这样熬下去了,必须请他尽快休息一下,因此,罗瑞卿很快从总理办公室走出来,又踏进总理身边工作人员的值班室,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从现在起不要打扰总理,他需要好好地睡一觉……
五、第二天上午八九点钟的光景,周总理神色庄重地走进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大厅,热烈紧张的会议一下子沉静下来军委三总部的老总和各大军区的负责人突然看到站在他们面前的竟然是敬爱的周总理,顿时欣喜之极,全体起立致意。与此同时,大家禁不住鼓起掌来,表示热烈欢迎。但是,当掌声停下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与会的将帅们都不免有些惊诧,以往总理走进会场时,总是微笑着与各位元帅、将军们亲切地打招呼,而今天却大不一样,不仅面部表情沉重,而且脸色严肃,这是怎么了呢?莫非发生了什么事吗?人们心里打了许多问号,可谁也猜不透。
这时,周总理径直地走向主席台,在旁边的一个位子上坐了下来。已经取代了彭老总而开始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林彪,用他那地地道道的湖北黄冈口音宣布:"现在请总理给我们作指示!"
"打扰你们了,"周总理抬眼望了望全场说道:打扰你们的会议了!我今天到这里来,不是作指示,而是专门为我们的火箭部队募捐!"
"总理来募捐"与会的各大军区和各兵种的司令、政委们心理猛然一怔,一双双眼中带出些诧异的神色,脸上的各种表情归结到一点就是不知所措。他们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总理脸庞上那凝重的浓眉,听他慢慢往下讲。
周恩来说:"过多年的努力,昔日的'死亡之海'上,已建成亚洲第一座核试验场,用不了多久,中国的火箭、导弹就要直上九重霄,携带着一个民族的千载强国之梦和至高无上的尊严,向千里之外的大漠深处飞去。"
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周总理接着说:"但是,现在大戈壁上的火箭部队非常困难,他们处于大西北沙漠深处,那里是不毛之地,许多地方真是寸草不生,连挖野菜都没条件。万般无奈,有的部队只有寻觅骆驼刺充饥。有的部队为了打一只野羊,甚至追赶几十公里……"
会场上一片肃静。大家默默地望着总理,心里禁不住泛起一阵酸楚的浪花。
周总理心里苦得说不下去了。他抑制了一下极度不安的情绪,又继续往下讲:"我与粮食部长通过电话,国库所存已经到了不能再动的地步。所以嘛,今天我来向你们各位将军求援。"
火箭、导弹基地粮食告罄的消息从总理嘴里说出来,分量显得格外重。将军们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凝着总理消瘦的脸庞,他是那样的疲惫,但他还是那样的关怀和爱护部队,时刻想着部队。在这个极端困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议程不由得转到了粮食问题上。
罗瑞卿说:"宁可勒紧我们这些人的腰带,也要保证酒泉基地的几千个人不饿肚子。我们的火箭要上天,不能让它饿死在摇篮里。"
许世友说:"战略导弹部队的苦难。就是我们整个部队的苦难,既然总理发了话,我们即使勒紧脖子少吃几口,也要保证他们起码的生活。"
各大军区和军兵种的领导们纷纷表示:请总理放心,我们保证尽快把粮食给酒泉运去。
周总理马上纠正道:"不是尽快,而是要保证很快很快,半个月不行,最好提前一星期把救命的粮食运到火箭部队。要让他们吃着粮食发火箭,而不是吃着骆驼剌发射火箭!苏联专家撤走的时候,酒泉基地对巴托夫讲,离开他们,中国的火箭不出两个月,最迟三个月就会飞起来。关于这一点,西方记者已经把中苏不和之风放到世界上去了。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情景吧!假如火箭部队不能完成发射试验,那我们国家的形象、军队的形象可就有点'塌'了。"大家静静地聆听着总理讲话,顿时群情激昂了。在他们的心目中,敬爱的周总理一言鼎,既然总理这样说了,他们还能迟延吗?于是,一个个电话,一封封电报从北京飞往各大军区和各兵种驻地。不几天,装着周总理"募捐"来的粮食、干菜的列车,连夜迅疾地向大西北隆隆驶去……
"募捐"所以进行得很顺利,这里面有长征时流传下来的传统起作用,但更有周总理在将帅中所享有的崇高威望作用。正是这两个因素,使得各大军区和各兵种在自己也忍着饥困的情况下,对处于大漠深处的战略导弹部队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