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之所以引出这个话题,源于网络上对一幅老照片的误读。就是下面这幅: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照片上的14个人,均着便衣,每人一支手枪,其中的6人除手枪外,还有一支步枪。手枪中,有10支盒子炮,两支王八盒子,两支撸子。14人虽然并不都高大,但都威猛,眉宇间透着昂扬的斗志。

有太多的网络文章将这张图片解读成一支抗战时期的敌后武工队。因为武工队中,盒子炮几乎是人手一支,而且武工队是精锐中的精锐,杀鬼子,锄汉奸,深得人心,印象牢固。

但是,这还真的不是武工队,这张照片也并不拍摄于抗战时期,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政权的泰山专署公安局侦察队的合影。前排左四是时任侦察队的队长刘汉臣,左五是时任指导员的许新光。二人与众不同之处是他们手里的家伙,不是盒子炮,也不是勃朗宁,而是日本造南部十四年式手枪,俗称的王八盒子。

再看这张: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这是第一图那14人中的5 人,刘汉臣(左二)、许新光(右一)也在其中。二人中,刘汉臣在解放后曾任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许新光曾任杭州市司法局局长。

有多人曾向我提出质疑,说解放前有公安局吗?当然有。抗战时,解放战争时,我中共政权都有公安局。抗战时,保定东边有个之光县,就是以牺牲于抗战时的冀中行署公安局长李之光的名字命名;今天的高邮市有个周山镇,也是以牺牲于1946年的苏中行署公安局长周山的名字命名。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上图中的几人,同样也是战争年代的我政权中的公安人员。

旧中国很穷,装备亦差,军队也好、警察也好,该有的枪呀炮呀好多都没有,但偏偏不缺盒子炮。从清末到解放初这几十年间,德国人和西班牙人生产的盒子炮,十之八九都卖到了中国,那时的军队也好,警察也好,土匪也好,乡丁、家丁也好,佩盒子炮者比比皆是。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看上图,从那独特的军帽上一眼就断定,这是五首联军孙传芳的兵,看他们手里的:盒子炮。

那时的中国,盒子炮在各色武装中所占的比例之大,叹为观止。

1923年樊钟秀南下投靠孙中山时,孙为表达对樊的感激,给予了樊从精神到物质的很高奖励,这物质的奖励,便有一次性的拨付驳壳枪800支。

同样也是1923年,忠于孙中山的桂军刘震寰部选精兵500偷袭背叛孙中山的广西靖国军沈鸿英部,500精兵每人一支手电筒,一支驳壳枪。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1924年著名的广州商团叛乱前,该商团曾一次从香港的德商处购得枪械9000余支,其中的驳壳枪达4331支,占全部枪械的近半。

1924年孙中山北伐韶关,曾带两辆铁甲车随行,两辆车上新配了手提机枪18支和驳壳枪250支。此时的铁甲车队就是三个排的编制。

1926年国民军与晋军战于晋北,石友三部曾一次集中3000人的敢死队,敢死队员每人一把大刀,一支盒子炮。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上图是哪一支军队,我也不知道,看装束,应该是西北地区的武装,一个当官的,后面几个卫兵,卫兵腰扎九龙带,身背盒子炮。

1927年黔军袁祖铭被湘军唐生智解决时,其卫队旅有1300余支长苗驳壳枪为唐部缴获。按当时的编制,一个师也只有三千人上下。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这张图片中的人物背景不知道,但从两名士兵手中的弹匣下置的仿柏格曼手提机枪判断,这应该是活跃于北方的某支地方部队,因为这款弹匣下置的花机关,仅在天津和青岛有出品,而且出品不多。又从近景那句士兵身上的双枪可知,这是某位将领身边的特务队。

国民党中央军正规部队中,盒子炮也是大量配备。按1933年的国军编制,其骑兵旅轻高射炮连,编制官兵148人,配备毛瑟手枪56支;同为该旅的装甲汽车连,编制官兵134人,配备毛瑟手枪89支。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这张图片,看模样像是国民党的中央军。

中原大战之前,西北军还曾编有手枪旅,后来由西北军分化出来的韩复榘第3路军中,也长期地保持着手枪旅的建制。几千人的部队,全部以手枪作为装备,这怕是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这是台儿庄战役时西北军孙连仲部的手枪队,大刀、盒子炮是标配。

1933年,《时代公论》杂志曾刊载一篇有关四川内战的文章《川战的源源本本》,该文述及四川军阀各部武器装备时,有这样一级数字:

24军刘文辉部,人枪10万以上,连枪数千支;

21军刘湘部,人枪11万,连枪数千支;

29军田颂尧部,人枪3万以上,连枪数千支;

28军邓锡候部,人枪2万以上,连枪千余;

20军杨森部,人枪2万,连枪千余;

前川陕边防督办刘存厚部,人枪1万,连枪千余。

连枪,即驳壳枪在当年四川的俗称。从人枪总数与连枪数的对比,可见其装备比例之高。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看上图,全体士兵清一色的盒子炮。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这是日本的帮凶伪满军队。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这是沦陷后北平的伪警察。

盒子炮,既便于暗藏,又有密集的火力,自然也是土匪的最爱。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上图据说是东北的胡子。

保镖护院,自然也要装备盒子炮。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这是某地商会武装的卫兵。

盒子炮并不仅仅在新旧军阀部队中受青睐,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样式的中共武装中,盒子枪同岁被大量使用。1930年3月29日,一份鄂豫边革命委员会的报告中,有这样的记述:

“黄安:有长枪三十余支,盒子(即卜壳枪)五十余支,成立游击队,特务队,手枪二十支之谱。

“麻城:有长枪百余支,盒子五十余支,成立游击队、特务队,手枪数支。

“光山:有长枪五十余支,盒子二十余支,成立游击队、特务队,手枪数支。”

1932年10月,东北抗联前身之一部,磐石反日义勇军创立时,“全队共一百二十人……有长枪七十五支,短枪六十五支(其中匣子五十支,橹子十五支)”。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这是一队红军士兵在打排球,看他们身上背的是什么?盒子炮。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这是杨得志、肖华等红军将领和警卫战士们的合影。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这是东北抗联第四军军长李延禄与警卫战士们的合影。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这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曾山、刘英、粟裕等和警卫战士合影。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这是抗战时的徐海东大将和他的警卫战士。

那时八路军、新四军,主要作战是在敌后,因而这种利于近距离作战的盒子炮就更显其威力,武工队、短枪队、交通队、特务队等,盒子炮就更是演出许多精彩故事。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不知照片的单位、背景,但这是抗战时的一支手枪队无疑。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上图据说是祖孙三代,也有说是父子两代,不知确否,但三人看模样可能真是一家。看那家伙:两把盒子,一条长枪。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人呀,不可貌相,上图C位那位戴眼镜像是教书先生模样的,是绿林出身的我冀鲁豫军区定(陶)曹(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程书勋。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上图中的两人,确确实实是敌后武工队。坐着的那位,就是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的作者,曾任冀中九分区敌后武工队小队长的冯志。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上图中的三人,都是盒子炮大张着机头插在腰里,图中可见两支长枪,右面那位是否携有长枪看不见。前面坐着的那位,手中的长枪还是美式M1卡宾枪。看样子极可能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地方武装,而且是精锐的地方武装,武工队或手枪队之类。

透过老照片,看盒子炮在中国的装备历史

毛主席他老人家曾说过,我们的部队走到哪里,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我们的部队盒子枪多。这可能是他不经意地说着玩的。实际上盒子枪多的可并不仅仅是中共军队。但不可否认,盒子枪在中共军队的历史中的确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宁都起义后任红军第5军团军团长的季振同,起义前任国民党军第74旅旅长,该旅前身即为西北军冯玉祥之手枪旅,起义时,绝大多数官兵仍保持着手枪旅的三大件:盒子枪、步枪、大刀。红四方面军中许多部队,如25军、28军等,也曾编有手枪团,是当时很惹眼的一个亮点。持驳壳枪奇袭、突击,在红军的战例中非常普遍。创造了惊人奇迹的抢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勇士在突击行动时,也是每人配备了一支驳壳冲锋手枪。

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军事舞台,盒子炮是一个主要的角色。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