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说:“从现在起,我才真正是陆海空军总司
开国大典最激动人心的阅兵式开始了。
刚刚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朱德,身穿崭新的军装,在聂荣臻的陪同下,乘阅兵车驶出天安门城门。阅兵车先检阅了最前部的海军方队,陆军的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接着,向东长安街开去,检阅了最东边的骑兵师。
朱德身板挺拔,两眼炯炯有神,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各受阅部队以相同口号整齐回应。天安门广场一时间声震寰宇,当时还不算很大的北京城城内,几乎都能听到这震天动地的口号声。
检阅部队后,朱德重新登上天安门城楼,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宣读完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军乐响起。这是阅兵部队分列式行进正式开始的信号。
阅兵指挥员一声口令,10多个步兵方队从街道两侧跑步进入街道中央,迅速列成方队,前后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转眼间,聂荣臻已经乘阅兵先导车开到受阅部队前边。随着一声令下,在雄伟的军乐声中,由陆、海、空各军兵种组成的方队,迈着矫健整齐的步伐由东向西走来。队伍进入东三门后(即天安门左右侧的三座门牌坊,现已拆除),立刻换成正步前进。当行进到主席台东侧时,受阅部队整齐划一地转头向主席台行注目礼,并将枪支上举,行持枪礼,毛泽东及其他国家领导人举手回礼。
分列式行进的序列是:海军方队走走最前面,中是由海军学校和华东海军各一个排编成;陆军代表方队: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各一个,其中战车师包括摩托化步兵团、装甲车团、坦克团各一个;空军,飞机17架。
走在步兵方队最前面担任领队的是的是两位“老”红军——32岁的步兵199师师长李水清和他的搭档、年仅30岁的师政委李布德。30岁出头当师长,这在今天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战争造就人才,他俩十三四岁就参加红军,身经百战,功勋卓著,1955年都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将军。到天安门城楼前走起正步时,他们俩人的英姿赢得了主席台上的国家领导人们和广场上的群众们的一致喝彩。
据说李水清将军是影片《打击侵略者》中志愿军李军长的原型。他回忆说:“开国大典头天晚上,我与两千多名受阅官兵几乎一夜无眠,崭新的军装整了又整,手中的武器擦了又擦,许多人还用鸡油擦拭枪械钢。”
马达声震耳欲聋的战车方队开过了。战斗英雄董来扶驾驶我军第一辆坦克“功臣号”,作为坦克方队的指挥车,率领由100多辆中、重型坦克组成的战车方阵,威风八面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在平津战役中荣立大功的董来扶的阅兵位置是整个坦克方队的头车。他当时的职务是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战车师一团一连一排副排长。当时每辆坦克内有5人,包括车长、正副驾驶、炮手和机枪手。董来扶是“功臣号”坦克的车长兼正驾驶。那时,坦克兵们穿着统一的人字呢制服,头戴冬夏两用的坦克帽,站在坦克旁,等待着检阅。当时毛主席被“功臣号”三个大字所吸引,频频地向领队坦克挥手致意。
董来扶所驾驶的这辆“功臣号”坦克,现陈列在军事博物馆中。
突然,从东面的天上响起一阵阵轰鸣声,只见9架P-51战斗机排成“品”字形飞临天安门上空,随后是两架蚊式战斗机、3架运输机、3架教练机呼啸而来。几分钟后天空又出现了9架P-51战斗机。天上地下形成立体的武装阵容。
站在城楼上的毛泽东看到了天上的机群,他仰脸东望,略眯双眼,一只手不停地用力朝天上挥动着,自豪写满了脸上。广场上的群众把头上的帽子,手中的报纸、毛巾等都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轰鸣声。
沉浸在兴奋中的人们没有注意:在机场起飞受阅的17架飞机怎么突然变成了26架?原来,计划安排17架飞机飞3个梯队,但是,有人提出3个梯队太少了,很快就飞过去了,显得单薄。于是,周恩来建议,让第一梯队再飞一次。这样,就出现了9架P-51飞过天安门之后没有降落,绕了一圈,又过场一次,地上的人就看见了4个梯队共26架飞机。
执行防空警戒任务的4架战斗机飞过复兴门后升上高空了,欢腾的群众不知道,那4架飞机开始挂弹飞行呢。后来,当年担任受阅飞行领导的邢海繁说:“飞机带弹受阅这在世界空军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但是那时敌情十分复杂,如果遇到敌机来了再落地装炮弹,那就晚了。常言道:‘有备无患’。敌人不是不想来捣乱,而是因为我们有充分准备,他们才不敢来!”
阅兵的当天,朱德说了一句话:“从现在起,我才真正是陆海空军总司令了!”
(摘自《诞生:共和国孕育的十个月》,作者:董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