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这是一位”00”后解放军战士的心声。他叫陈祥榕。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我军官兵与外军展开殊死搏斗。上面的视频记录了喀喇昆仑那场战斗。
网络上,话题#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公开##4名解放军官兵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上了热搜,看着年轻战士们的照片,不禁泪目。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实际上,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一直都暗流潜伏,一直也都是无数年轻的解放军战士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国土。在王运华的《蛟龙出天山》一书中,就曾记述了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新疆的一个暗斗片断。主人公高德友,是一位解放战争中的“甲级战斗英雄”,又随部队翻越祁连山,进军新疆,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员留在了天山脚下,成为一名“守边人”。
1962年的一天傍晚,高德友和战士们干了一天活正准备收工,连长说来了十几辆汽车运粮,是紧急任务。他带人到粮仓去装车,一看整整二十五辆。干到小半夜,差不多都装好车,一班、二班快些,先装好搭车回连队了,只剩三班慢些,人还没来得及走,又呼呼开来十多辆车,要装粮。司机跑过来说是师长亲自安排的,还给你们团长打过电话,今晚必须装好车运到加工厂,是军事行动。但战士们都又累又饿得趴下了,怎么办?高德友让司机们把肉合子拿出来,让战士们吃饱。他自己一个人吃了二十多个肉合子。然后让战士们分站在三辆车上,他一个人在下面夹起一百多斤的麻袋往上扔……顺利完成了这项紧急任务。司机们都惊叹说要是上前线与侵略军拼刺刀,三五人近不了身,一个顶十个,保准能当战斗英雄。后来才知道这次任务就是为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其实,那个年代,不仅是中印边境,中苏边境也是经常有事发生。下面高德友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选自《蛟龙出天山》第七章“无字之史”。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蛟龙出天山》(节选)
自打六二年起,边境地区的形势起了变化,“老修”(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装甲车在边境上开来跑去。一天,师长到团里检查工作,说要到边境线上看看。戈壁荒滩没有路,车子开不进去,只能骑马。周团长,就是苟有勇的老丈人,让我带一个班的值班民兵做警卫工作。
边境线上,师长、团长都格外严肃,阴着脸,望着铁丝网那边的茫茫戈壁。师长说:“这些土地早先都是咱们中国的,清政府腐败无能给丢了,现在咱们在这里守卫国土不能再丢一寸,否则,就不是兵团人。”还说:“边防边防,万万不能有边无防啊!”
王闻道问:“当时十连就在这里吗?”
高德友说:“不在这,离团部近,有十多里路,搬到这里是后来的事,其中还有个原因。”
待我回来后,一直琢磨师长讲的是啥意思,会不会又让咱回归到国防军去。不久,就发生大事了,“老修”的部队在十几辆装甲车掩护下,把边境线上的铁丝网往咱们这边推了好几百米远,说是他们的土地。
王闻道从早先的地图上看到过,在中苏边境上有些地方标的是未定国境线的标识,有的是已定国境线,但争议也很大,是双方发生争执的地方。此刻,只是静静地听着高德友讲述。
高德友说:“等咱们赶过去,‘老修’的部队已撤回,不见人影,怎么办?”团长说要请示,师里又说要请示兵团。一连好些天没有消息。
我心里憋着火,龟孙能往我这边推,我为什么不能往“老修”那边推!我下达命令,全连白天不出工,休息,睡觉。又让炊事班杀猪,蒸白面馍。到了晚饭,全连职工美美吃一顿后集合起来,我说:“老修侵占我国领土,咱们今晚就把它夺回来,你们怕不怕?”
战士们早就憋着一肚子气,齐声回答:“不怕!”
我又说:“咱们把推过来的铁丝网再移回去,你们敢不敢?”
战士们又齐声回答:“敢!”
我一声令下,全连男女战士分乘三辆拖拉机一路向西边边境开去,怕暴露目标,还用红布把车灯给罩住。
王闻道算了一下,从原先的十连连部到这里有六十多公里路,用拖拉机既可节省时间,又可节省体力,有利于后续的战斗,说明高德友作为连长是有智慧的。
“距边境线还有三四公里远,我让部队下车摸黑前进,谁知老天爷不给脸,刮起大风,飞沙走石,连眼睛都睁不开。好容易到铁丝网边,我让部队卧倒隐蔽,观察对面有什么动静,风沙大,看好一阵子也看不清什么情况,我就带上一排长钻过铁丝网往里面走,好侦察仔细些。走了一阵子,看‘老修’部队无影无踪,没啥情况,返回来让部队快速一字排开,把固定好的铁丝网的木桩拔出,连桩带网往前推。
“这夜黑沙狂的,没有个标识,我就数着步子走。开荒造田的,我的步数可是有准头的,再说白天早就看好,心里有数,约莫到了原来的地界,咱不吃亏,也不贪便宜,这才下令定桩,布好铁丝网。
“等我们干完往回走,爬上拖拉机这才松口气。我想这老天爷也在帮咱呢,风一刮没有了半点痕迹,等到天明谁也看不出来,这才是神不知鬼不觉,哈哈哈。”
高德友说得神采飞扬,满眼放光,不由得高兴大笑。王闻道暗暗叹服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说:“干得漂亮,团里要好好表扬你。”
高德友收住笑容,说:
“团党委觉得事情重大,向师里作了汇报,师领导也认为非同小可,又向兵团作了汇报,兵团那边通知把人送到乌鲁木齐去。
“当时不知道是福是祸,两个军人挎着手枪开车来接我,我正在连部跟指导员说事呢,坐上车就走了。两个军人一路上也不说话,冷冰冰的,让人心里直发毛,别是把我拉到兵团军法处给枪毙了,走时也没跟老婆孩子打个招呼、说句话,万一……
“走了三天,到乌鲁木齐是个半下午,一位兵团首长见的我,脸上带着笑,问我吸不吸烟,我是会吸烟的,可心里怕,就说不会。兵团首长说:‘饿了吧,走,跟我到食堂吃饭去。’
“到了食堂,首长就喊:‘高班长,还有饭吗?’我一听就能记住,跟我一个姓。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中年汉子跑出来说:‘报告首长,笼里还有十八个馍。’听口音像是山东人。首长说都拿来,再炒一公斤猪肉,放上棵大白菜。对了,再来盆蛋花汤。高班长一敬礼,说声‘是’,转身跑进厨房。
“那顿饭我吃了十五个馍,大肉炒白菜和蛋花汤吃了个底朝天,吃完后一抹嘴说:‘报告首长,我吃饱了。’
“谁知兵团首长哈哈大笑起来,说:‘高德友,真是名不虚传,能吃能干,敢作敢为,好样的。’
“就这样我又回来了,没有受批评也没有受表扬,倒自己把自己吓了一大跳。”
听罢,王闻道笑道:“这事是立了大功的,却又声张不得,兵团领导请你吃顿丰盛的饱饭算是对你的奖赏。”
高德友说:“回到团里,团长细细问兵团领导都说了些什么,我一五一十地讲了,团长乐了,在我肩上捶了一拳,说:‘行啊,老高,这事妥了。’见团长高兴,我主动请战说:‘我想把十连拉上去,在边境线上开荒种地,守住边境线那道铁丝网,咱们人在,‘老修’就不敢再捣乱。’周团长想了一会儿说:‘行,我拨物资给你,修个结实的连部礼堂,再把渠水引过去,剩下就靠你自己啦。’这事也给我一个启发,界河边上也得上连队,守住边境线。”
王闻道赞道:“这个法子好,有战略思想,戍边的关键是实边,能够改变有边无防的格局。边境线上新建连队是新创业,条件艰苦可想而知,我想这恐怕还不是主要问题。苏军就没过来惹事、挑衅?扛膀子没有?”
高德友一拍桌子,朗声说道:“这事还真让你说着了。连队拉到边境旁,一边开荒种地,一边挖地窝子住人。
“上去不到三天,‘老修’的部队开过来一队人马,三十多个人,个个持枪荷弹。”高德友说到关键处,一脸严肃,“我一瞅要出事,忙叫民兵做好战斗准备,枪都在地头上架着,不费事儿。我想到团长、政委说的有理有利有节,他们敢开枪老子就敢开枪还击,揍死他鳖孙。谁想到他们冲过铁丝网反把枪背起来,见人就推啊、搡啊的,赶着我们离开这个地方。
“我想你不开枪老子也不开枪,你来扛膀子老子就和你对着扛。就去找他们头头扛,那样一米九的大高个,可劲儿没我大。我一吃劲,扛一膀子,让他后退好几米。他又冲上来继续扛。又来了两个士兵帮他的忙。我一他三,相持一阵子后,我猛地往旁边一闪,三个‘老修’刹不住脚摔成狗啃泥,我在一旁看得哈哈大笑。
“天快黑了,全连一百多号人才把他们赶过铁丝网那边。连里的女战士身子单薄推不动他们,就用棱棱柴条子照他们脸上身上抽打,这一招挺管用的。”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英雄虽已离去,精神永驻边关!
原标题:《“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