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海南岛时,林彪反复请求海空军参战,毛主
1949年,我党军队歼灭国民党两个兵团及其他残部共6万2千余人,全面解放除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岛屿外的广州全部地区。
广州解放以后,国民党残存敌军迅速撤离逃往海南岛,与岛上原有的第64军等残余力量组成了总兵力约十万人的环岛防御体系。
并配备了50艘海军舰艇、45架飞机,组成海南岛海陆空立体防御,统由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指挥,薛岳将此防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称为“伯陵防线”。
图|等待出征的国民党军队
国民党守军意图凭借精锐的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加上海峡天险等地理条件,来阻止解放军渡海登陆,以达到长期守卫的目的。
同年12月,毛主席在给林彪的电报中指示,命正在白崇禧和广西作战的第40军和第43军做攻打琼崖的准备。
毛主席考虑到此前第三野战军九千人占领厦门以后不明情况,进攻金门岛时因没有援军且粮食不足,损失十分惨重,特在电报中要求:
海南渡海之战要吸取教训,明确指出渡海作战与我军以往的作战经验完全不同。
图|在车站等待的国军士兵
要时刻注意潮水风向等客观因素,必须集中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师的全部兵力,必须带够三天以上的粮食,于敌前登岛并建立稳固的阵地,拥有独立进攻的能力,而不是依靠后援。
1949年12月30日,第四野战军日夜兼程赶至广东雷州半岛,与海南岛隔海相望,正式展开渡海作战准备工作。
面对海上作战经验更加丰富、装备更加先进的敌军,如何以更劣势的条件出奇制胜成了渡海部队指挥官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图|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和林彪
1951年1月10日,毛主席发给林彪的电报中,对解决渡海工具问题、清楚敌人底细等问题进行了重要指示。
同时毛主席提出,虽然在金门岛时我军损失惨重,但是此次海南岛战役有所不同,不仅有冯白驹的配合,而且敌军的战斗能力远不如金门岛战役中敌军的战斗力。
只要我军能将两万人运送到对岸,建立立足点,后续部队的跟进将更加容易。
经过渡海部队指挥官们仔细地研究,了解到谷雨前琼州海峡的风向、潮汐、水流等对帆船渡海最为有力。3月后,40军和43军两次四小部分成功登岛。
图|国军空军在运输物资
4月16日,渡海大规模强行登岛,至4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结束和国民党守军的战斗,解放全岛。
解放海南岛战役历时56天,是我国战争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我军在没有渡海作战经验、没有空海军支援的情况下,打败了经验丰富、装备先进的国民党军队,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
那么为何在配置相差如此悬殊的时候,非要攻打海南岛不可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图|在吃饭的国军士兵
首先是由于海南岛的战略地位。海南岛总面积有3.4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岛、最大的南方岛屿。
海南岛面向东南亚,连接北部湾,背靠华南腹地,处于东亚东南亚、澳大利亚,以及南亚、西亚、欧洲、非洲连线的航海线附近。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海南岛的问题解决了,对我国中南、西南几个大城市的发展建设非常有利。
而且海南岛它也是非常好的练兵场所,它与台湾岛一起就像是我国的天然不沉航母。
图|在阵地上研究作战都国军军官
一方面可以练兵,另一方面可以看管港澳地区,也是攻台的重要地理枢纽。
最重要的是如果不及时解放海南岛,那么当时退守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就很可能利用广东万山、浙江舟山、海南诸岛互犄为角,构成一道坚固的海上屏障,封锁大陆与成为一条封锁大陆的锁链,并成为其日后“反攻大陆”的跳板。
其次,虽然金门岛战役使我军损失惨重,但是海南岛与金门岛不同。
图|国军伤兵
金门岛失利主要原因是第三野战军叶飞兵团占领厦门后不明情况,选错战机,正好在敌方两个地方的兵团换防,李良荣的兵团还未离开、胡琏军团两万兵力也已登岛,敌方的守军增大了一倍。
再加上我方一些士兵不久前还是船工的觉悟不高,发生不对首先逃跑,就导致剩下的船只不能接送足够的援军,最后岛上士兵孤立无援,损失惨重。
反观海南岛,我军不仅有冯白驹的全力配合,不会像金门岛战役时我军对敌方动向一无所知,敌军的战斗力还很差,正是收回海南岛的绝佳时机。
图|临时住在教堂的国军伤兵
还有一点即当时的国际形势非常复杂,战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如果国际上有什么风吹草动,那么海南岛的问题将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如果不能趁机收复回来,可能就会一拖再拖,以后想要收复可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这场仗是必须打,一定打,而且还要胜。
当时毛主席正在访问苏联,收到了韩先楚等人上报的两种方案,韩先楚主张“早打”,要利用难得的潮汐和风向的机会,而韩先楚的上级则主张“稳一稳”,最好在买到军舰以后再打。
图|1950年4月,解放军官兵登船驶向海南岛
毛主席收到方案以后,经过慎重的考虑,同意了韩先楚的提议并指出“争取于春夏两季解决海南岛问题”。
但是当时的中国尚且还未在连年的征战中缓过实力,海南岛渡海登陆作战,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没有渡海工具的问题。
当时国民党修筑了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不仅有飞机、有大炮、有军舰,还有十万重兵,易守难攻。
再看我方解放军,一无军舰,二无木船,当时上级不惜花重金去香港购买军舰,但是因为帝国主义并不支持中国共产党进攻海南,所以对于我军的请求一直未有回应。
无奈下,我军只能成立造船厂,自己动手造船。
图|解放军从海北登船,准备向海南进发
但是如果等到我军建立好属于自己的团队力量以后再攻打海南,时间太久了,任何变故都可能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军虽然武器装备较为落后,敌军的装备更加齐全先进,但是我军还是拥有一定的海军、空军力量的。
在海南岛战役作战指令下达时,我军就拥有起义的“灵甫”、“永明”、“黄安”等军舰。
人民海军也正在酝酿成立,而且还有原蒋军江防第二舰队等编队以及众多对的被我军俘虏、国民党军败逃时遗弃的舰船等等,加起来也有一百八十多艘。
图|战斗开始前,部队准备的物资,当时解放军部队的士气很旺
同时中国空军也已于1949年11月就宣布成立,并接收了国民党空军的飞机一百一十多架。
考虑到我军关于海上作战经验不足,装备也相对落后,人员的配备也没有海南岛上原有的守军多。
海南岛战役的战区指挥官林彪曾经多次向毛主席请求改变作战策略与方针,增派空军和海军力量支援海南岛渡海登陆战役。
如果能有空军和海军加入作战,那么海南岛战役我军的效率必会事半功倍。
图|国民党军队在海岸线上重炮以待
但是尽管林彪多次请求,但是毛主席一直都未同意。
林彪曾在电报中说“这次作战的关键,是收集船只与对付敌人海空问题,尤以敌舰对我渡海妨碍为大,虽然我们正在想办法,但其效果不大,如能派一部空军直接配合,则我之困难便可减少。”
相信作为一个征战大江南北的“威武将军”,林总手握重兵,兵锋所指,攻无不克,如今却反复的向毛主席请求增派空军和海军支援,可见,当时的渡海战役问题确实非常的重大。
图|我军炮兵某部艰苦向前移进,准备渡海
从林彪所说“为争取以五六个月的时间完成渡海的准备……为减少我渡海时敌海、空军的扰乱及蒋军的舰船,须尽力争取我空军的配合”、“这是最后且比较重要的一个战役,我们应该集中一切力量争取胜利,而且是可能的”。
可见,林总认为,空军、海军的支援,是我军渡海作战能够取胜的关键。
照常来说,林总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威武将军,对战时战事的判断应该是非常正确且可取的。
图|振臂宣誓,决心消灭残敌,解放海南岛
加上林总与毛主席是多少年出生入死的患难之交,就算是凭对林总的了解,应该也不会在林总反复的请求下还拒绝空军、海军的支援,那么毛主席为什么没有同意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当时我军的现实情况,虽然当时我军具备一定的海军、空军装备,但是联系之前所提到的,人民海军尚在酝酿成立,中国空军也是在1949年十一月才成立,尚未成型。
总指挥部曾如此评价我军海军目前处境:“而渡海作战的关键必须有空军、海军和内应。但现有的空军力量太弱”。
图|猛烈向敌军射击
空军、海军力量与国民党空军、海军力量相比,还是非常薄弱的,如果立即投入战斗,困难太大,不仅不一定会事半功倍,还可能对我军现有的空军、海军力量造成一个非常大的损耗。
毛主席在给周恩来的信中曾提过:
“我空军要压倒敌人空军,短期内(例如一年内)是不可能的,但可考虑选派三四百人去远方(指苏联)学习6个月至8个月,同时购买飞机100架左右,连同现有的空军,组成一个攻击部队,掩护渡海,准备明年冬季夺台”。
图|我军万船齐发,强渡琼州海峡
从中不难看出我军空军、海军确实还是一块短板,但是同时也说明了毛主席未同意空军、海军参加海南岛战役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关于台湾岛的问题。
众所周知,当时国民党政府战败,蒋介石逃往台湾岛并建立根据地,总指挥部早在1949年5月下旬便考虑攻台,彼时尚未解放的金门岛、海南岛、台湾岛等岛屿中,台湾岛无疑是我军最重要的目标。
而解放台湾除却陆军以外,空军和海军二者也是缺一不可。
图|琼崖纵队最著名的红色娘子军
总指挥部不仅拟定集中50万士兵为第一、第二梯队作为突击力量,还将几乎所有的空军、海军力量集中在东南,解放台湾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所以攻打海南岛无法也不能将空军、海军调过来。
正因为我军、空军海军的力量比较薄弱,所以毛主席在访问苏联的时候与苏联签订了三亿的贷款合同,将其中一般的钱款用来购买海军装备。
并且还与英国商定了购买7000吨级巡洋舰和护航驱逐舰、扫雷舰等军舰的计划。
图|岛上敌人强固防御为我军所摧毁,胜利的军旗飘扬在“伯陵防线”上
与一般人不同,毛主席始终将目光放在战略全局上,虽然我军在金门岛战役中跌了一个大跟头,但是他始终对海南岛渡海登陆战的胜利充满信心。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军队和士兵也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
在邓华、韩先楚等人指挥下,渡海登陆部队在1950年3月初开始,就陆续开始进行渡海试验,先后派出的四批战士都成功登岛,建立根据地。
图|琼崖纵队女战士为受伤的指战员包扎伤口
1950年4月16号,我军在韩先楚的带领指挥下,大规模渡海进攻,在岛上琼崖纵队的有力配合下,渡海登陆部队将敌人打得节节败退。
在30日大部分敌军从榆林港乘船逃跑,剩余敌军被歼灭,海南岛解放。
海南岛战役,人民解放军以伤亡4500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守军3.3万余人,击毁敌机2架,击伤敌舰船5艘、击沉1艘。残敌大部逃往台湾,一部溃散。
图|1950年4月23日,海口解放,欢庆胜利的人们挤满了整个街道
海南岛战役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勇气与毅力的象征,出发前韩先楚曾在鼓舞士气时说到:
“如果风向变了,队形散了,就单船作战,班、排、连各自为战。船打破了,就泅水作战,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要登上海南岛!”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股气冲霄汉的英雄气概,薛岳引以为傲的“伯陵防线”也被轻易地土崩瓦解,仅用半个月就将海南岛全部解放。
图|毛主席和林总
不久之后,朝鲜战争爆发,中国解放军也将这种精神带到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敢于挑战世界上最强大、装备最精良的美军多次主动发起攻势,歼灭大量美军。
通过了海南岛战役,我国不论在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有了巨大的突破,这场胜利对我国后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