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内噤声,英国正视中国,朝鲜战争结束后
他们没有防弹背心也没有钢盔,他们携带的那种粗制滥造的手榴弹,爆炸力说起来都不及美军的一半,而他们的粮食是用杂粮和米磨成粉末制成的,必要的时候可以维持他们存活16天。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弗利特是这样评价抗美援朝的中国志愿军的。
而美国中情局局长弗农·沃尔特斯则表示,在朝鲜战争中的中国志愿军,是美国军队在两次世界大战以来,遇到过的最强硬的对手。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到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短短的7个月时间中,协同朝鲜战士一起,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阵营以及李承晚统治下的韩国阵营进行了一场惊为天人的战争,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为什么说惊为天人呢?要知道这场战争是一场实力相差极度悬殊的战争,而且在朝鲜战争之前,从1840年开始,中国经受了一百多年外敌入侵的屈辱历史,除了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下获取胜利之外,其他对外战争几乎都没有获胜过,这对一个国家的民族自信心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尽管新中国当时已经成立,可因为刚刚经历了战乱的摧残,百废待兴,于是外界对于这个国家到底能不能抵御外敌入侵还是相当怀疑。其实当时的决策层对于这个也存在极强的思想斗争,要不要入朝作战受到了很多争论,毕竟中美双方的实力相差较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不过志愿军和美军接触之后,经过几场战役便认识到美军虽说实力强大,但是战术方面却还有一定的欠缺,想要一次性消灭一个建制团不太可能,但是通过穿插战术是可以将美军击溃的,由此志愿军的信心也就建立了起来。志愿军战士们凭借着超强的战斗技巧和战无不胜的信心,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消灭美韩军队多达100万人,其中美军的伤亡人数更是直逼20万,比其在二战中的伤亡还要惨烈,并且迫使其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也是通过这场战争所取得的胜利,让所有中国人的自信心重新恢复。
很快其他国家也都逐渐认识到,新中国连美国这样的世界第一大国都可以战胜,这个国家所具备的能量是超乎想象,中国人的斗争精神是无法估量的,解放军的顽强意志和军是能力更是让世界为之侧目,一时间对待中国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转变。
其实无论是解放战争的胜利还是抗日战争的胜利,世界各国对于中国军队的实力都有一个错误认知,它们觉得解放战争中主要是国民党军队腐败无能,即便是有美国的援助,也是烂泥扶不上墙,因此解放军能够取胜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而抗日战争中,虽然中国军民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硬生生拖住了日本在亚洲的军事部署,但是最后的胜利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了美苏的帮助,并不只是由中国军队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到了朝鲜战争,中国当时可是直面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除此之外,美国还拉拢了一个“联合国军”,包括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等16国家。
而且,美国之前该充当“救世主”的身份在欧洲战争的西线击败了纳粹德国,在太平洋战场又用过强大的海军以雷霆之势碾压日本,再加上还有震惊世界的原子弹,所以几乎全世界都得仰望美国的鼻息,哪怕是横跨欧亚大陆的苏联在这个时期都还是有些忌惮美国的。
反观新中国才刚刚成立一年,不但经济建设还处于襁褓之中,就连很多工业设施都还没有,以这样的姿态和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工业强国较量,而且还逼得对方不得不停战,这样的反差很难不让其他国家感到惊讶。
此战之后,美国国内几乎一片沉默,《华盛顿邮报》直接在文章中指出:“华盛顿以一种漠然的,既成事实的态度迎接朝鲜战争停战的消息,平静且没有任何喜讯。”但不管是白宫里的领导人物,还是社会里的美国民众,几乎都对新中国是刮目相看,美国自此再也不敢无视中国,当时美国《时代》杂志写道:“我们吃了败仗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败仗。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惨的军事败绩,可能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军事灾难。”而美国前总统胡佛更是直言不讳说到:“联合国军在朝鲜被中国打败了,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了。”不仅如此,就连美国官方也承认:“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个软弱的国家来。
中国现在有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和强有有力的领导,因此它也在朝鲜战场上赢得了自己的声誉。”从这些记录中就不难看出,经过朝鲜战争之后,美国社会已经从轻视新中国到尊重和重视新中国,而且艾森豪威尔总统也放弃了他们在雅尔塔秘密条约中对中国强加的不平等条约,甚至还在《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不久让中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以及万隆会议,从此中国在美国的战略地位中从一个东亚国家上升到东亚大国的位置,而在许多国际事务中也开始认真对待中国的意见。
除了美国之外,英国和法国这两个老牌欧洲强国也开始正视中国,要知道打开清政府国门,带给中国长达一百多年屈辱历史的正是英法两国,它们用坚船利炮发动鸦片战争让中国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而朝鲜战场上,无论是英国派遣的3个主力部队还是法国的联盟军都被志愿军打得丢盔弃甲四散而逃,以至于英国政府后来在公开场合都表示:“过去那个旧时代的中国早已不复存在,从此之后我们需要小心这个然然升起的新中国。”
而法国则是从此认清了新中国的实力,在数年后果断选择和中国建立外交,正是通过朝鲜战争的胜利,很多西方国家都仿佛被冷水浇醒一样开始承认中国的强大,并且在尊重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当然,不光这些西方国家因为朝鲜战争开始以新的姿态对待中国,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和苏联也转变了很大的态度。要知道日本在二战中可是受到美军的重大打击,而且当时日本社会以及军方都觉得自己之所以会输掉战争,主要原因就是美苏联合介入远东战争导致的,并不是因为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造成的,所以在朝鲜战争开战之前还十分轻蔑地认为中国参战肯定是自取灭亡,可是随着战事的进展以至于最终美军被迫签署停战协议,日本对逐渐对志愿军的战斗意志和能力充满了敬畏。
当时就有日本学者就表示:“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所表现出来的战力已经证明,中国再也不是那个可以被随时蹂躏和践踏的封闭国家了,这个国家已经真正觉醒了。”也是在这个时期,日本人也正是从官方文件中删除了之前对中国的侮辱用称,转而普遍地使用“中国”“中华”等词汇,就连日本社会也受到这种影响开始改变之前对中国的偏见,逐渐正视新中国的强大。
而朝鲜战争给苏联的影响则更为深远,首先是挫败了苏联的霸权主义,“外蒙古”独立是斯大林落实《雅尔塔协议》并通过这个协定实现其将中国整个关外纳入苏联势力范围战略的关键一步。
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三国就签订了《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主要就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以达到苏联控制中国东北和西北的战略需要。
然而,中国在朝鲜战场获取胜利之后,迫使斯大林利用外蒙古独立来控制中国这个手段失效,要知道朝鲜战争之前,蒙古能够通过掌握在苏联手里的中长铁路直抵太平洋西岸,可是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苏联将中长铁路交还于中国使得蒙古从此成为了一个内陆国家,而蒙古的物流要想接入太平洋,就必须有一个暖港才可以,因此蒙古的发展在朝鲜战争之后便与中国有着莫大的依存联系。
所以,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并取得胜利,不但彻底击碎了《雅尔塔协定》中对中国的种种牵制,而且还在地缘政治上促使斯大林的“以外蒙古挟制中国”的战略陷入了困境。
不仅如此,朝鲜战争的胜利甚至直接让原本属于苏联势力范围的中国东北部地区,完全和平友好地转入中国手里,这一点最直接的证明便是朝鲜战争结束前夕,苏联同意将从满洲里经哈尔滨最后到大连港这条贯穿俄国根本利益线的中长铁路移交给中国。
不得不说,正是因为朝鲜战争的胜利让苏联终于明白新中国的与众不同,想要对新中国施加霸权主义是根本不可能的,而斯大林也对自己身边的人这样说:“这次战争和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军队所到之处。绝不可能不是这样。”
其次,虽然朝鲜战争的胜利撬动了苏联在远东地区的霸权,但是却也得到了斯大林的充分信任,毕竟在志愿军介入朝鲜战争之前,尽管中苏已经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但是中国到底能不能在关键时刻扛住事情,是不是一个能够依靠的盟友产生疑问,因此斯大林在对新中国的诚意和能力都还是处于一个观望状态。
因此,在外交层面来讲,抗美援朝介入朝鲜战争就是中国证明给苏联看的决心,一方面,志愿军在朝鲜战争期间的优秀表现,让斯大林这位只相信绝对实力政治强人刮目相看,另一方面,也是这场战争,让斯大林终于相信了新中国倒向苏联的意愿,也认识到中国绝不会是第二个南斯拉夫铁托执政。
因此,苏联的军事、经济、技术援助开始大规模对新中国敞开供应。在战争期间,除了武器装备上的支援之外,苏联已经开始向帮助中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工业体系,其中奠定中国工业基础的156项重点工程,其中有50项就是在朝鲜战争期间开展的,由此可见朝鲜战争对苏联造成了多么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