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二炮为什么改名火箭军?放弃韬光养晦,符合大

在长达49年的时间内,我国战略火箭部队一直非常低调,极少公开露面,并且还取了一个非常含蓄内敛的名称:第二炮兵,我们通常称其为二炮。

二炮为什么改名火箭军?放弃韬光养晦,符合大

二炮正式成立时间是在1966年7月,但早在十年前,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一次讲课中,当着众多高级将领的面,在黑板上写下了"火箭军"三个大字。钱学森当时就对在场的将军们预言,未来将会是导弹主导的时代,解放军要建立一支专门的导弹部队,来执行战略核威慑和战术打击任务。这便是二炮的最早起源。

面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要组建一支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首先要做的就是保密工作,不能让对手过早的察觉。周总理将其命名为"第二炮兵",既充满深意,又低调含蓄,于是第二炮兵这个名字就正式成为这支神秘军种的对外代号。他们终年奔波在大山之中,很多人一生都隐姓埋名,默默无闻的付出。一直到1984年建国35周年大阅兵,拖着一排排巨大的东风-3型中程弹道导弹出现在世界的面前,二炮部队才算是正式对外公开。

也首次明确的告诉那些有非分之想的国家,中国的核大棒不是闹着玩的。

二炮为什么改名火箭军?放弃韬光养晦,符合大

此时,二炮还是以核导弹为主,常规弹道导弹为辅的结构,远没有现在发展的如此全面。之所以出现现在的局面,还不得不感谢美国人。96台海危机,美军双航母编队现身东海,咄咄逼人,大有随时准备出动舰载机空袭我国沿海经济特区的架势。我军进入全面动员状态,就连轰-6轰炸机飞行员,都罕见的配发了54式手枪和压满实弹的三个弹匣,从上到下都做好以命相搏的准备。

就在这时,二炮出动东风-15导弹营,向海上预定目标连射三枚导弹,全部精确命中,极大的震慑了美军的嚣张气焰,让双方实力对比重新达成平衡,危机才逐渐化解。

二炮为什么改名火箭军?放弃韬光养晦,符合大

从此时开始,二炮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常规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项目被高度重视起来。我们现在看到的东风-21和东风-26都是在这种背景下进入了研发程序,并最终成为今天中国反制美国航母力量的一张王牌。

随着2016年新年曙光的到来,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第二炮兵改名为火箭军,是从兵种升级到了军种,也是回到了钱学森教授最初提出的设想,让这支战略性的强大力量有了更清晰,更准确的定位。当然其中也参考了俄罗斯战略火箭军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强化中国三位一体核力量体系的建设。

二炮为什么改名火箭军?放弃韬光养晦,符合大

有了导弹就要寻找发射的机会,早在二炮组建初期,导弹部队就经常在深山里不断的机动,和美国的侦察卫星玩捉迷藏,几十年功夫下来,最终确定还是地下隧道工事隐蔽性更好,不但能躲避卫星的侦察跟踪,远程秘密机动,还能随时转移发射阵位。这套隧道工事绵延数千公里,被称为中国的"地下长城",已成为中国火箭军部队的一大优势。美军方人士曾估算,有了这套令人赞叹的地下工事,美国几乎没有办法消灭中国的陆基核力量,一旦中国发起反击,美国的主要城市也将随之灰飞烟灭。

除此之外,在由二炮改名为火箭军之后,中国导弹部队也更主动,更积极的展现自己的实力,发挥威慑效果,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二炮为什么改名火箭军?放弃韬光养晦,符合大

这也就是说,中国开始逐渐放弃韬光养晦的策略,向有所作为发展。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美国海军频繁进出南海,东海,联合周边国家搞各种小动作,打擦边球,妄图以有限的军事摩擦来扭转特朗普政府所面临的不利局面。火箭军部队及时出击,从内陆和沿海发射阵地,同时发射东风-21和东风-26导弹,同时命中南海区域内的预定目标,警告对手不要轻举妄动,中国不是你们转移矛盾的沙包,想找人打架也要看清楚对象是谁。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