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农妇去世,孙女收拾遗物时发现半本日记
2012年,湖北省的阳新县,有一户农民要拆掉老房子,再盖上新房子。
孙子和孙女,在收拾奶奶遗物的时候,发现了奶奶留下来的半本日记,上面写着各种战术战法,尤其是枪支的拆卸和保养……
孙女心中疑惑,难道奶奶还打过仗吗?经过多方查证之后,才知道奶奶贾春英,绰号双枪英姐、芙蓉英姐。
贾春英的事迹,孙女发现奶奶的日记本之后,才被公众所熟知。
2012年,数不清的记者和各界人士接踵而来,随后举行了一场场的纪念活动,距今贾春英已经去世了28年。
关于贾春英的传奇一生,出生于1912年的湖北新县陶港贾村,从小就家庭贫困,父母也都重男轻女。
贾春英出生仅仅8个月,就被抱走做了童养媳……
这种人间悲剧,在旧社会比比皆是,贾春英四岁那年,便开始承担家务和农活,人还没有扫帚高,胳膊还没有箩筐宽,每天从早忙到晚。
旧社会的童养媳,如果落在好人家,能过上幸福安乐的一生,可贾春英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在贾春英13岁那年,上山砍柴打猪草,这是她每天必做的事情,从上午一直忙到傍晚,饿了就采些野果,吃点随身携带的干粮。
就在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天边突然雷霆霹雳,随即便是狂风暴雨;贾春英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赶紧把干柴和猪草带回家,于是扛起沉重的柴火,走在陡峭又湿滑的山路上。
结果一不小心,就从半山腰滚了下去,柴捆散落在了山路上,而她本人躺在山下浑身是伤。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走来一位男青年,打着一把崭新的油纸伞,将贾春英扶了起来……
这位男青年名叫罗冠国,他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也是阳新县的共产党员,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投身于救国救民的革命之路。(五年后会担任阳新县的县委书记)
罗冠国是贾春英的亲戚,而今在山下偶遇,想自己到处奔走宣传共产主义的革命思想,而今自家表妹却饱受封建之奴役,心里焉能不怒?
罗冠国将贾春英背回家,痛斥姑妈重男轻女的行径,让一位十三岁的少女,承担成年人的家庭劳动。
这时候,贾春英说都是自己自愿的,要怪就只能怪命不好,既然生在穷苦人家,又有什么办法呢?
罗冠国身为革命思想的进步青年,一听表妹拿命运论说事儿,于是就批驳说:“命?那你说说,你的命为何会这样?难道甘愿如此吗?”
贾春英于是说自己命苦,意思无非是天生的;罗冠国随即开导表妹,命并不是老天爷给的,而是咱们自己的,要拿出大无畏的勇气,唯有通过斗争方能改变命运。
贾春英小小年纪,听不懂这些大道理;随后罗冠国邀请贾春英,明天去后山的祠堂,那里经常有人开会。
石云村的后山祠堂,时常举办读书会,罗冠国便是主讲人,为附近的底层老百姓,宣传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在这乱世当中,农民要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罗冠国的声音慷慨激昂:“为什么辛劳一生,肉补衣裳天补房?为什么荒时暴雨炊烟断,为什么芽根野菜充饥肠?为什么许多老人沿门乞讨长流浪,为什么细妹子朝生暮死埋山岗……”
从此之后,贾春英借着上山砍柴的机会,听罗冠国的革命思想,于是放下了自己童养媳的身份,勇敢抄起了刀和枪。
贾春英坚定目标,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随着革命的号角吹响之后,阳新县的革命组织发展壮大,反帝、反封建、反军阀。
大革命原本顺利进行,可随着孙中山的逝世,蒋介石和汪精卫掌控权利之后,便公然违反孙中山的遗愿,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分裂就此展开。
1927年2月27日,阳新县的国民党势力,对共产党人展开了血腥的屠杀,制造了一场场的惨案震惊全国。
蒋介石的种种血腥暴行,非但没吓住共产党人,另外还有许多追随孙中山思想的革命人士,加入了共产党的阵营。
以罗冠国为首的阳新县党组织,带领贾春英这样的年轻人,唤醒了三十万的本县民众。
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造成了一个血雨腥风的时代,贾春英这位小姑娘,看到无数的革命者前赴后继,内心深受感动。
在战斗当中,贾春英学会了骑马和射击,更学会了游击战思想,思想更是得到了升华,自己的战斗不仅仅是为改变个人命运,更是为改变中华民族之未来!
时间来到了1930年,罗冠国召开群众大会,在台上演讲的时候,痛斥反革命的罪恶行径。
就在此时,当地的反革命势力,派遣一位身强力壮的打手,突然就冲上了演讲台,要刺杀罗冠国。
在这危急关头,贾春英一跃而起跳上了演讲台,从背后抓住了刺客的衣领,随即一脚踹在了刺客的大腿关节处。
噗通一声!
贾春英奋力压下去,那刺客便跪在了台上。
女人能不能打败男人?这一点还真就不好说,至少经历过残酷战场的女人,在生死的边缘徘徊,而那刺客无非是贪财的打手,哪里打得过贾春英?
由此可见,未来能做大事的人,在少年时期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
1930年的时候,贾春英已经成长为阳新县革命的骨干力量,组成了武装赤卫队,由此得来了第一个绰号:美女侠。
贾春英的巾帼之路就此展开,她身上有两大优点,一是善于学习,二是战斗勇敢。
就拿学习来说,贾春英只要有时间,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因为她深刻地知道,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学习可不仅仅是读书认字那么简单,对于贾春英来说,更要学习各地方言和风俗习惯,才能更好地开展革命运动。
贾春英在江西和湖南各省,从事与妇女思想解放运动,渐渐地声名鹊起,尤其是提枪上战场,为穷苦阶级而战的事迹,在周边各省传为佳话,极大鼓舞了妇女参加革命的热情。
在当时的旧社会,与贾春英有相同命运的女人数不胜数,因而贾春英便成了中共妇女思想解放方面的旗帜。
中国女人几千年来饱受压迫和欺凌,地位低下任由时代的摆布,而今看到贾春英纵横沙场,所以一呼百应!
阳新县的革命运动非常成功,在1930年6月,彭德怀南下的时候,看到阳新县的赤卫军和民团,足有十几万之多。
乍一看,妇女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似乎很难发挥什么作用;但如果仔细研究贾春英的经历,她发动妇女同胞,鼓舞家里的男儿参军报国。
蒋介石自然不会坐视中共红军发展壮大,于是一场场的“围剿与反围剿”就此展开。
面对几十倍的国民党正规军,贾春英投入了极其艰难的敌后工作,发展地下秘密党组织,跟随游击队南征北战。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贾春英就发展了党员1200多位,她因为早年跟随罗冠国,所以擅长演讲,宣传革命思想。
虽然后世的历史当中,总是说贾春英在战场上多厉害多厉害,但实际上她不仅战功赫赫,在发展党组织方面,更加擅长。
1932年的时候,贾春英率领的武工队,负责各地巡视工作,这里所说的巡视,可不是下乡视察那么简单。
当时处在土地革命的关键时期,是为农民利益而奋战的初级阶段,贾春英面对错综复杂的地主势力,开始了一场场的苦战。
于是湖北和湖南当地的农民,每当碰到地主仗势欺人,就会勇敢的站出来说:“小心点,春姐早晚过来收拾你!”
插个题外话:有一位名叫焦子英的共产党员,便跟随春姐踏上了为革命而战的道路,焦子英的人生经历,被后世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双枪老太婆》
说回贾春英,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于是便有了第二个外号:双枪英姐。
中国红军第一位女司令员名叫胡筠,她和贾春英二人,被称之为战场双芙蓉。
贾春英率领武工队巡视,执行的任务是军事和经济两方面,军事方面打击各路还乡团,经济方面是确保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和宣传共产党的革命思想。
红军的威望,在农民当中有多高?说个笔者亲眼所见的经历,那时候在剧组工作,做红军过草地的影视演绎。
结果一群演员下班的时候,穿着红军的军装,路过湖北的一个小村庄,村边两位九十岁的老奶奶,朝着我们一直挥手。
笔者属于是刚下班,心情美滋滋地高高兴兴,结果仔细一看,看到老奶奶一边挥手一边哭,一直抹着眼泪,还以为红军回来了……
对于这位老奶奶来说,今夕是何夕?今年是何年?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笔者本人,经过询问之后才知道,老奶奶的三位哥哥,受家里长辈的催促,全部参加红军,最终都留在了战场上。
笔者下意识询问,您母亲送儿上战场,也就是送您的哥哥参加红军之后,家里人后悔吗?老奶奶说不后悔不后悔,红军是咱们自己的军队。
这位湖北的老奶奶,便是跟贾春英同时代的人物,不过那时候她还是一位小姑娘,只能跟在队伍当中喊口号。
笔者问了一个非常俗套的问题,那就是现在您幸福吗?老奶奶的回答自然是很幸福,能吃口饱饭便是最大的幸福。
简单了解老奶奶的生平之后,笔者一大老爷们当场泪目,虽然文人墨客笔下的卖国贼和汉奸有很多,但赴汤蹈火的英雄更多!
笔者当时认为,此乃偶然发生的事情,结果35天的拍摄任务当中,遇到了三位类似的百岁老人,一边挥手一边抹眼泪,都以为红军又回来了。
以上这些,对于咱们来说,仅仅是一段感人的小故事而已;可对于贾春英所在的时代来说,中华大地比比皆是,英雄儿女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前赴后继为无产阶级的伟大国度而战。
说回贾春英的人生经历,1933年的时候,贾春英带着部队经过一次次的作战,在老区行军50多公里,队伍在深夜的时候,进入一个破败不堪的庙宇休整。
队伍不到50人,一半是男人一半是女人,同时派人出去侦查,两个时辰之后,侦查员回到了破庙。
说:“前面的连云山龙伏沟时,虽然地势险要,但并没有敌人的埋伏。”
然而战场上瞬息万变,在贾春英进山之后,两边的悬崖枪声大作,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当中,子弹犹如冰雹一般落下,碰到硬物的时候,跳来跳去犹如死神的罪恶之手。
贾春英大喊一声:“不要卧倒,全部跳进水沟!”
这次的战斗,游击队遭遇了重大损失,只有贾春英她们五六位战士归来。
回到军区之后,遇见参谋长郭子明,再也难忍心中的悲痛,当即嚎啕大哭,对牺牲的战友们,无比怀念和痛惜。
郭子明经过调查之后才知道,国民党出动一个团的正规军,将贾春英当做重点“清剿”对象。原来伏龙沟发生的遭遇战并非偶然,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伏击战,敌人专门奔着贾春英而来。
郭子明是战术专家,黄埔军校毕业,他分析了战况之后,才知道贾春英这样一位青春年华的女孩子,在敌人眼中的战术战略价值,跟自己这位参谋长差不多。
(郭子明)
1934年的年初,处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贾春英进入了有生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敌人制定的计划是铁桶合围,也被称之为堡垒主义,每到一个地方,便开始高高筑起炮台,和一条条坚固的作战攻势。
这个春天对于贾春英来说,比冬季更加难熬,贾春英的任务,是保护兵工厂和医院,以及红军非常重要的被服厂。
在贾春英的掩护下,我中共工农红军、湘鄂赣地区的诸多重要机构,转移到了黄金洞。
这个地方是重庆、湖北、湖南、贵州、四地的交界处,因为苏区被敌人一直压缩,所以转移到这里也是无奈之举。
可敌人带来的困难,这才仅仅刚开始而已,国民党集合四个师的兵力,整整五万多人,开始围攻湘鄂赣地区。
战斗打到最后,贾春英她们又回去救援大部队,结果总共只剩下三百多人突围成功,因为发生的时间是六月和七月,所以史称六七月事件,我红军的队伍,只能转入敌后作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游击战。
仅有的一部电台,在战争当中也被打坏了,但湘鄂赣的革命火种还在,于是省委书记陈寿昌,和司令员徐彦一起,开始恢复红军的队伍。
(图片来自网络)
贾春英负责联络工作,当然也要肩负恢复红军元气的工作,在人员缺少的时刻,每一位都要身兼多职。
如果用大俗话来解释的话,此时此刻的贾春英,在面对敌人重重包围的情况下,要联络两百里之外的红军大部队,来回就是整整四百里。
在传递情报和运送物资方面,像贾春英这样勇敢又聪明的女性,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重重险阻的艰难环境下,考验着每一位红军战士的心理和身体,贾春英每次带回来的情报和物资,都是她们的武工队,用鲜血和生命换回。
贾春英虽然运送的,是小米大米和腊肉,可大家一路上,都是寻找红薯和杂面充饥,后来连红薯和杂面也没了,于是带领大家到处寻找野菜和草根。
对于后辈人来说,我们只能空洞地讲出“艰难困苦”“遵守纪律”之类的词语;可对于贾春英这样的亲历者来说,战场上踩出来的每一个脚印,都灌满了鲜血和泪水。
贾春英坚持写日记,每当有战友牺牲的时候,都会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只可惜她的日记,只有极少一部分存世,当然了这就是后话了。
到了23岁这年,也就是1935年的时候,组织为贾春英安排婚事,而她内心并不同意,想要把自己的终身,奉献给伟大的革命事业。
而贾春英的身边,自然是追求者如云,青壮年的小伙子们,对这位年轻漂亮又战斗勇敢的姑娘,那自然是心仪已久。
在组织的安排下,有一位阳新县的青年指战员名叫潘涛,长得个子高高的,英俊帅气又年轻,同时也是高级知识分子。
到这时,贾春英恋爱了……毕竟她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内心萌生了对于婚姻和家庭的向往。
潘涛出生于1912,参加革命之后作战勇敢,从1929年开始,就和贾春英并肩作战。
潘涛受过高等教育,生活中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在宣传革命思想的时候,声音能调动每一位穷苦大众的满腔热血,他属于是典型的青年学生革命者。
组织之所以故意挑明,让潘涛和贾春英组建家庭,是因为这俩人数年来的并肩作战,又是同出一县的老乡。
贾春英和潘涛,自然是相互知根知底,一位是部队当中的女战士,一位是才华横溢的军中骄子,俩人的结合是天造地设。
1936年的10月份,距今已经打了整整三年的游击战争,贾春英在战斗当中,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和忠诚的思想,她继续护送物资往返于兄弟部队之间。
可是队伍当中出了叛徒,贾春英的行动轨迹,已经被敌人全部获悉,于是派遣大军前来伏击。
贾春英一直以来都时刻小心警惕,每一条路线都是精心策划,就在她护送大量的物资和文件,返回“平江”地区的时候,突然就遇到了敌人的埋伏。
贾春英下意识的,去烧毁我党的机密文件,可就在这危急关头,身边有一位名叫“彭一湖”的战友,提起枪就顶在了贾春英的后脑勺。
贾春英远远没想到,自己身边的战友会叛变,随后听到彭一湖说:“住手,这些文件都是我的!”
贾春英猛然闪身回击,二人爆发了一场枪战,她深深知道这些文件的重要性,在与叛徒枪战的时候,还要保证文件顺利焚毁。
一颗子弹,贴着贾春英的头皮飞过,外加敌人包围上来,贾春英在战斗中昏迷,不幸被俘之后,关押在了平江县城的监狱当中。
国民党这帮人,为了对付贾春英,整整“努力”了五年之久,总算是抓住了这位共产党最出名的女战士。
(胡筠去世之后,共产党的队伍当中,贾春英便是最出名的女战士)
贾春英入狱之后,敌人非常的重视,那自然好吃好喝好招待,除了没有自由之外,只要是贾春英想要的,都可以满足。
这种环境下,很多人都叛变了党的伟大事业;要知道敌人的战术,之前是七分军事三分政治,而今完全反了过来,是七分的政治劝降。
所以来为贾春英做思想“工作”的所谓战友有很多,都来劝贾春英投靠国民党。
贾春英自然是拒绝的,敌人经过三个月的劝降之后,眼看无法攻破这位共产党女战士的心理防线,于是便开始动用了酷刑。
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之后,贾春英即使浑身是伤,也严辞拒绝敌人的任何要求,坚决保守党的秘密,坚决忠诚于革命事业。
关于国民党CC系的中统,他们折磨共产党战士的手段,在各大电视剧当中都有演绎,这里不做赘述。
贾春英在狱中,承受了敌人两百七十多天的折磨,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变天……并不知道西安事变的发生,并不知道国共谈判的事情。
这里面的历史,就是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一致,为大革命的事业而努力,蒋介石登台之后国共合作破裂,西安事变爆发之后,国共两党再次开始合作。
期间整整十年,贾春英便经历了这样的历史变迁,大时代的潮流当中,时刻保持着一颗滚烫的红色心脏。
1937年7月20日,国共双方达成一致,释放监狱当中的所谓政治犯。过了一个月后,潘涛来到了监狱门口,接贾春英回到了队伍当中。
接近一年的牢狱生涯,贾春英瘦了一大圈,浑身上下伤痕累累。
新四军成立之后,贾春英所在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随即东进抗日,国难当头的情况下,投身于抗日救亡的中国战场。
只可惜乱世哪有美好姻缘?潘涛本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贾春英万万没想到的是,在革命这条路上,罗冠华牺牲了、郭子明牺牲了……这些并不是终结。
贾春英而自己的丈夫潘涛,走在通往无产阶级伟大国度的路上,未来也会不幸陨落……
关于牺牲的经过,1940年初春意盎然,潘涛率领游击队,和日本鬼子打了个遭遇战,在激烈的交火当中,潘涛不幸中弹。
地点位于湖北的金水河边,残忍的小鬼子,砍掉了潘涛的头颅,挂在了河边的树枝上,用来恐吓当地的老百姓。
贾春英当天夜里,抱着儿子哭了两个多小时,丈夫的牺牲让她无比痛心。
全国解放之后,贾春英带着孩子,以及丈夫的遗骨,回到了故乡阳新县,而她本人做了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
贾春英生活低调,从未说过自己有多少功劳,直至撒手人寰的时候,都从没有向国家伸手要过一分钱。
2012年的时候,贾春英的孙女,要拆掉老房子盖新房,发现了奶奶的几张日记,当初芙蓉侠女贾春英的英雄经历,才展现在了后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