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1962年毛主席下令:胜利后立马撤军,张国华:毛

1962年11月22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结束,中国军队仅用4万部队歼灭印军3个旅,总共击毙印度4800人,俘虏印度3900人。缴获大量的武器装备,而中国军队牺牲720人,负伤1600人,中国军队以绝对碾压力,取得了完胜。

1962年毛主席下令:胜利后立马撤军,张国华:毛

1962年毛主席下令:胜利后立马撤军,张国华:毛

毛主席

1962年10月20日,中国解放军在中印边境海拔3000多米的喜马拉雅山麓,向无端侵犯我国边境的印军发起了猛烈进攻,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实施边境自卫反击战,痛击了侵略者,也让世界看到了新中国的崛起。

英国伪造侵犯性极强的“麦克马洪线”,给了印度肆意妄为的借口。

按照英方说法,麦克马洪线是1914年西姆会议后阶段,由英国代表威廉·亨利·麦克马洪,根据英国探险家所勘察的地理位置,测量的一段中印边境线,要知道当时的印度正被英国所殖民统治,换言之,“麦克马洪线”一定意义上是英国自主划分的领土边境线,且极其具有侵略意义。

1962年毛主席下令:胜利后立马撤军,张国华:毛

麦克马洪线

当时英国迟迟没有公布,到了1936年,这条非法的国境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地图上,直至1954年,上面还标注的是“未标定界”,仍旧是模糊不清的,但真相却让人吃惊,根据相关资料记载,1914年根本不存在所谓“麦克马洪线”这一名词,该词首次出现是在1936年,而英国侵略者通过编造历史,篡改书籍,让这一本就不合法的边境线,又早存在了22年。

虽然当时国际社会都没有完全承认“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合法的边境线,但是独立后的印度却是乐在其中,不断地在边境挑衅,对我国领土虎视眈眈。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大部分军事力量向东部靠拢,无暇西顾,印度正是瞅准这一时机,选择了进军中印边境。

1951年,印度将所集结军队推进到了“麦克马洪线”以南,并且迅速占领了我国藏南重镇——达旺。

1962年毛主席下令:胜利后立马撤军,张国华:毛

达旺地区

打?不打?成了当时国内以及世界范围内最关心的问题。

印度当时的总理尼赫鲁是个民族主义色彩极强的国家领导人,而此时尼赫鲁心里的小心思有亮点: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加上朝鲜战争爆发,根本无暇西顾,想要趁着这一局面,全面推进麦克马洪线,想要造成既成事实。

②中国军事边防力量日益加强,国家内部资源不断整合,越往后拖,中国对于边境的防卫只会越严格,因此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政府决定抓住这一机会。

1962年毛主席下令:胜利后立马撤军,张国华:毛

尼赫鲁

尼赫鲁包括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美国领导人肯尼迪,都认为中国并不会在同印度的边境问题上大打出手,这两个超级大国的肯定,更加给了印度以信心,开始了得寸进尺。

面对印度的不断挑衅,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我国毅然决然地决定捍卫领土主权,可谁来领兵打这个仗呢?很快毛主席心里便有了一个人选,便是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张国华。

很快,在中央常委会上,张国华面见了几位元帅以及毛主席。

贺龙元帅说:“如有临阵脱逃的,要象内战时期那样,抓回来,执行战场纪律!”

徐向前元帅说:“要选兵选将,干部不但要军事上行,还要有政治头脑,要勇敢。”

刘伯承元帅则说:“要明确,这次不是和他们的边防警察打,是和他们最好的、曾经参加过二次大战的正规军打。要告诫部队,不要骄傲。”

毛主席问张国华道:“听说印度还是有些战斗力的,我们能不能打得赢啊?”

张国华:“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毛主席说:“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有办法,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但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张国华再次保证,对这次自卫反击战有着十足的信心。

1962年毛主席下令:胜利后立马撤军,张国华:毛

张国华

1962年毛主席下令:胜利后立马撤军,张国华:毛

张国华

罗瑞卿总长问:“根据何在?”张说:“敌人虽然是印度的王牌军,但比不上蒋介石的主力。他们长期没打过仗,我们却刚刚平叛。他们没来过高山,我们却长年驻守高山……”

毛主席补充道:“不仅要打退印军,更要打得狠,打到怕!”

1962年10月20日,藏字419部队在东线克节朗地区初战告捷,仅用了三天,就全歼印度的王牌部队——第四师第7步兵旅,而在战前,印度主将考尔还曾当众开玩笑道:“假如我的使命失败,政府也难免要垮台。”而这一预言也几乎成真。

解放军大战告捷,印度举国震惊,面对第一阶段的胜利,张国华并没有沾沾自喜,指挥室内的军官们仍旧在地图上勾勾画画,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准备。

1962年毛主席下令:胜利后立马撤军,张国华:毛

考尔

而此时面对第一回合较量失败的尼赫鲁,面对国际舆论,则是第一时间把战争的罪责推给了国防部长梅农。

当天梅农被记者追问:“在哪里可以抵挡住中国军队的进攻?”梅农颤颤巍巍地回答道:“他们打的那么猛,跑的那么快,要到哪里就能到哪里!”

此期间,周恩来总理曾经亲自飞到新德里,进行边境会谈,这也是周总理为两国友好做的最第四次努力。但尼赫鲁的态度丝毫没有转变,并没有接受中方搁置争议的建议,意味着战争还将继续。

1962年毛主席下令:胜利后立马撤军,张国华:毛

周恩来总理会见尼赫鲁


1962年10月19日傍晚尼赫鲁发表了战争宣言,扬言要把中国赶出中印边境!

虽然气势汹汹的进攻被中国反打了回来,但尼赫鲁丝毫没有担心,因为他的最大靠山来了!

1962年11月3日,美国驻印大使加尔布雷斯会见了尼赫鲁,并且递上了一封美国总统尼赫鲁的亲笔信,信中明确写到:美国政府承认“麦克马洪线”为法律意义上的中印边界线,并且愿意给战争中的印度10亿美元的援助。

1962年毛主席下令:胜利后立马撤军,张国华:毛

尼赫鲁和肯尼迪


11月4日,美国第一批运输机到达了印度,而运输机上的重型军火,也被印度在第一时间运输到了前线。

此时的张国华并没有被这些所影响,在陆军第55师,第11师主力都来到达旺前线后,他果断决定把主要突击方向选择在敌左后方,采取大纵深,大迂回的战术,吃掉西山口和得让宗的印度军队,相机攻占邦迪拉。

但对手竟想先发制人,1962年11月13日,在克节朗地区大败的考尔中将,飞到了中印边界最东边的瓦弄战区,预备第二天(11月14日)发动对中国军队的进攻,这一天又正好是尼赫鲁的生日,考尔想在这一天用战争的胜利,为自己的总理庆生,同时捡回自己战败所丢的面子。

但是考尔做梦也不会想到的是,解放军王牌部队第54军130师正在瓦弄地区等待他的到来。

1962年11月14日,印军向130师发动攻击,在6个小时的战斗后,印军已然成为强弩之末,傍晚,130师反冲锋,在16日凌晨,彻底击溃了印度的防御阵地,印军第11旅全军覆没。

1962年毛主席下令:胜利后立马撤军,张国华:毛

印军投降


此后解放军全面反击,而印度方面在边境地区唯一有组织的部队48旅,也在不久后被击溃,至此,中国军队三战三捷,彻底粉碎了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的野心。

战争结束后,解放军部队大获全胜,毛主席下令全线撤军,,并且归还了印度俘虏,按照毛主席的说法就是:这是一场政治军事战,服务于政治目的,既然目的达到了,就没有必要再追击。

张国华司令事后回忆道:我想过会撤军,没想到会撤得这么快,撤得这么远,要说眼光,还是中央毛主席看得远啊!

结束语:

印度的失败其实是注定的:

1、战争的本意具有侵略性的,任何不法的战争都将失败。

2、印度对于中国的局势有了错误的判断,对于中国打这一仗的决心,全体军民的信心都缺乏了正确的认知。

而当时尼赫鲁得知中国撤军的消息后,立马面见了中国驻印度大使,憋了半天问了一句:“你们到底要干嘛?”十分滑稽而又讽刺。

1962年毛主席下令:胜利后立马撤军,张国华:毛


谨以此文,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致敬!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