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明明可以完全逃掉,为什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在美军攻入巴格达前仓皇出逃。

为了抓到萨达姆,美军士兵对已抓捕的萨达姆亲信进行了严酷的审问。不过美军劳神费力,却收效甚微。一直到他们抓获了萨达姆的同乡兼保镖穆斯拉特,整个行动才开始有了一些进展。

一开始,穆斯拉特表示自己对萨达姆的行踪毫不知情。但在美军一个多月的严苛审讯之后,穆斯拉特的态度开始转变。眼见目标有所动摇,美军便向穆斯拉特作出承诺,只要他说出萨达姆的藏身之所,那么他将会获得高达2500万美元的奖金,并且美军还会保护他的人身安全。

在美军软硬兼施之下,穆斯拉特最终还是选择了屈服。他将美军带到萨达姆家乡提克里特的一个农场。美军迅速突入地窖,并将萨达姆控制。

(萨达姆)

根据当时的记录,萨达姆藏身的地窖只有4平方米大小。地窖中的生活用品,只有一盏灯和一台通风的电风扇。而萨达姆当时本来准备奋起反抗,但他还没来得及掏出手枪,就已经被美军制服。

不过,美军也并不能确认抓捕到的对象就是萨达姆本人。一直到后来,此人的DNA报告被确认之后,美军士兵才终于放下心来。而萨达姆被捕,也标志着伊拉克战争走向尾声。

那么,萨达姆为什么不逃出国外,而是选择回到家乡,躲进地窖中呢?他当时有什么考虑呢?

首先,萨达姆选择逃回家乡,其实是经验使然。

萨达姆并不是第一次经历政变战乱。早在1959年,萨达姆就曾经因为刺杀伊拉克首任总理阿卜杜勒·卡塞姆而选择出逃。在那次逃亡中,萨达姆先是回到提克里克,后来又辗转去往叙利亚和埃及。几年之后,萨达姆的复兴党发动政变成功,萨达姆又得以重新回到伊拉克。

因此,对于萨达姆来说,提克里克算是一块福地。在面临危险的情况下,萨达姆选择复制当年曾成功的逃亡路线,也是一种下意识的判断。

(阿卜杜勒·卡塞姆旧照)

其次,萨达姆并没有预料到美军会有如此恐怖的推进速度。

在战争开始前,伊拉克号称拥有百万雄兵。哪怕除去虚张声势的成分和滥竽充数的警察,萨达姆依然拥有14万的共和国卫队。共和国卫队是伊拉克最精锐的部队,他们享有最高的待遇和最好的装备,是直属于萨达姆的最强力量。

但让萨达姆没有想到的是,战争开始后,共和国卫队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在美军的反间战术下,共和国卫队除了麦地那师以几乎全体阵亡的代价阻挡美军之外。其余大部分指挥官在一枪未开的情况下,直接带着军队投降了。

美军在利用斩首行动和强大的空中压制的同时,还选择了最为合理的蛙跳战术。他们并没有尝试将周遭城市完全击破,反而是有意识地避开一些防守严密的地区,只攻打计划中的必经之路。在占领城镇之后,美军也没有选择留下兵力进行控制,反而集中火力,全力向巴格达进发。

这样一来,萨达姆还根本没来得及作出反应,美军就已经兵临巴格达城下。

在这段期间,萨达姆并没有能及时寻找到外国势力的庇护。大部分中东国家态度暧昧,仅仅站出来坚决反对美军的行动,但根本不提收留萨达姆这件事。

(伊拉克战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萨达姆只能选择在伊拉克国内逃亡。起码在他想到更好的方案之前,萨达姆只能暂时回到自己的家乡提克里特。

在萨达姆当政期间,提克里特享受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人们的生活一直过得不错。因此,在萨达姆看来,在自己落难之时,提克里特的人民是一定不会忘恩负义出卖自己的。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萨达姆选择藏身于家乡,其实也是一种战术。

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以萨达姆的中东强人的姿态,美军实在无法预想到萨达姆竟然还没有逃向国外。如果不是最后被叛徒出卖,恐怕美军一定想不到,萨达姆竟然会躲在自己的家乡,躲在一个最有可能被重点搜查地方。

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萨达姆最终还是失败了。在经过几年的审问和关押后,萨达姆最终于2006年12月30日被执行绞刑,终年69岁。而他的家乡提克里特,也成为了萨达姆生前最后一块自由之地。

(参考资料:《沙漠枭雄萨达姆和他的王国》)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