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巴基斯坦:JF-17市场困境待解

巴基斯坦:JF-17并未真正打开市场

巴基斯坦投资JF-17项目无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使得巴基斯坦第一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一次能够自主地生产现代化战机。上世纪九十年代5亿美元的投资对巴基斯坦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直到现在,巴基斯坦一年的军费开支也不过100亿美元左右,同样,对参与研制这款战机的多方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挑战。好在成飞此前在研制J-10A上的技术与经验积累,采用数字化设计、发图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非常顺利地把原型机送上了天。巴基斯坦技术人员在这款战机整体架构和部分子系统设计上也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使这款战机一诞生就具有较好的扩展空间,为后期不断推出新的改型提供了必要条件。

似乎只有巴基斯坦自己体会到JF-17的价值

作为定位于1000万美元左右的低端战机,JF-17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完全符合巴基斯坦的需求。巴基斯坦首批就订购了50架,现在加上第二次批次改进型,机群总体规模已经达到100架,超过了其拥有的美制F-16集群,成了巴基斯坦空军的中坚力量。然而,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巴基斯坦希望能够将这款战机推向国际市场,以振兴自己的军事工业,增强自身航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合作伙伴也希望利用巴基斯坦在宗教和文化上在伊斯兰教国家的影响力,实现这款战机在中东富国的大规模销售,但是,效果甚微。最大的一单外销订单无疑是缅甸订购的16架左右的JF-17战机,但是这笔订单由于缅甸的罗兴亚问题,这批战机的生产留在中国,当然,中国迅速履行了订单。但是巴基斯坦失去了一次赚取更多利润的机会,尽管巴基斯坦可以获得其中一半的利润。

马来西亚36架订单对JF-17来说非常重要

巴基斯坦希望能够夺得马来西亚36架轻型战机的订单。如果巴基斯坦能够如愿,当然对巴基斯坦航空工业来说,无疑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尽管战机本身性能具有吸引力,但是,巴基斯坦在推销战机的软实力方面存在不足。首先,巴基斯坦缺少其他可以打动买家的附加项目,如民品的投资或某些方面的技术投资,甚至满足采购马来西亚500万吨的棕榈油的愿望都难于实现,马来西亚从JF-17采购项目中,无法获得安慰选民的任何好处,而战机性能优势加上价格上的优势,马哈蒂尔的选民是感受不到的,这让其在战机项目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何况,美国并不希望JF-17中标,原因众所周知。因此,希望合作方来推销这款产品可能更加事与愿违。当然,马哈蒂尔总理独具个性,不会理睬美国方面的噪音。但是,美国在其他国家采购俄罗斯S-400所表现出来的竭嘶底里不得不让人三思后行,至少采购西方体系的战机,在政治上的麻烦会更少些。

WS-13或者WS-19?

支付能力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来自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巴基斯坦的战机要求似乎格外地高。往往要求转让技术或生产线。但是JF-17装备的俄制RD-93发动机让采购方又多了一层顾虑,这款发动机虽然相当可靠,性能也不错,但是很难说完美,至少大修间隔比不上西方发动机,另外,俄制发动机很难说能够与中式数字操纵系统完美地整合在一起,RD-93发动机采用的俄式模拟与数字混合控制系统无法与JF-17完美地集成。

如果JF-17BlockIII版本不能更换性能更好的发动机,就算是换上相控阵雷达和性能更强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其性能的提升也是非常有限的,显然以JF-17的体量,并不适合携带PL-15这种大型超远程空空导弹,因此为其研制体积更小、射程适中的新型空空导弹是必然的选择。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