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先是忧、后是喜、再到悲:孟良崮战役蒋介石心

(帅克声明: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众所周知,整编第74师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是王牌御林军。师长张灵甫出身黄埔第四期,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孟良崮战役爆发后,七十四师的命运牵动着蒋介石的心。蒋介石的心理变化随着孟良崮战役三天的演进,经历了先是忧、后是喜、再到悲的三个心理路程。而这种心理变化的反映,也正是孟良崮战役战场局势变化的折射。

为何说蒋介石的第一个反应是“忧”呢?

蒋介石这次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极为重视。他集中了24个整编师共45万兵力,投入了五大主力之中的三个,并且以这三个为骨干,组成了第一、第二、第三机动兵团,伺机寻歼华野主力。

原计划,国民党军计划5月14日攻占华野指挥机关所在地坦埠的。结果蒋介石突然听闻七十四师于该日被围于孟良崮。第一感觉,蒋介石当然是“忧”了。这也是正常的本能反应。他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顾(祝同)总司令先攻莒县不攻沂水,使我进攻坦埠之第七十四师孤立被围,其指导错误,殊乏常识,其愚拙不可恕谅,以致本晨匪部乘隙全力反攻,使坦埠之役功败垂成”。

透过蒋介石的日记看,他埋怨顾祝同指挥失当,对张灵甫被围深表担忧。因为,蒋介石也知道共产党军队的战术,此时,他非常清楚明白,华东野战军已将猎捕的目标对准了张灵甫和他的整编第74师。

为何说蒋介石的第二个反应是“喜”呢?

蒋介石和顾祝同这次在山东压上了这么大的本钱,就是想同华野决一死战,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击败华野部队。苦于几个月来一直找不到华野主力,这回尽管张灵甫被围,但同时也说明华野主力终于被找到了。他知道,七十四师是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不会轻易就被吃掉的。特别是张灵甫和汤恩伯向他报告已在孟良崮组织起有效防御的时候,蒋介石认为,这正好是吸引共军主力,来一个“中心开花”,彻底全歼华野主力的难得战机。

于是,蒋介石开始转“忧”为“喜”,他的这一心理变化通过他5月15日的日记便可充分体现出来:“幸该师已于昨日安全撤退,在孟良崮布置阵地,未为匪所算,此次匪果被我强制,其不能不与我决战形势之下,如我各部队能把握此唯一良机,必可予以致命之打击”。

华野主力终于找到了,张灵甫终于建立起有效防御了,外围的十个整编师按照“中心开花”统一部署,正向华野主力浩荡杀来。此时,蒋介石盘算的是共军“果被我强制”,盘算的是“不能不与我决战”,盘算的是“必可予以致命之打击”。

为何说蒋介石的第三个反应是“悲”呢?

华野是于5月15日下午开始对七十四师发起总攻的。经过一晚上的战斗,到16日上午的时候,对张灵甫的包围圈越来越小。

然而,蒋介石此时依然还存有“中心开花”的侥幸心理,就在16日上午8时,他在给各路增援部队亲下手令时还称:“山东共匪主力今已向我军倾巢出犯,此为我军歼灭共匪完成革命唯一之良机,如有萎靡犹豫,逡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顿,......必以纵匪害国贻误战机论罪,决不宽容”。

可以看出,尽管蒋介石还存有一定的幻想,但他已感觉有些不妙,开始下死命令要求各部增援张灵甫。

然而,随着张灵甫不断向他求救,他的这种不妙的心理开始恶化。到了下午,他已预感到,张灵甫大势已去。下午4点多的时候,蒋介石“要张灵甫再坚持三个钟头”。

可以说,这时,蒋介石也已完全明白,他的心腹爱将张灵甫即将彻底离他而去了,他的御林军王牌就要全军覆没了。“坚持三个钟头”只是他安慰张灵甫的话,安慰的背后是彻底无助的绝望与悲伤。

孟良崮战役打了三天,蒋介石过山车般地经历了三次心理变化路程。最终,这种心理变化休止在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无尽悲伤之中。

主要参考文献:《粟裕战争回忆录》《蒋介石日记》《孟良崮战役》

(帅克品读:坚持原创,坚持客观,坚持公正。点击关注,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