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真的无畏吗?

2008年,俄罗斯上演史诗级国产巨片《无畏上将高尔察克》,讲述俄罗斯国内战争期间,一位贵族军官高尔察克,对抗列宁红色政权的白军将领的悲情英雄。


俄罗斯电影《无畏上将高尔察克》海报


比起邓尼金,高尔察克至今在俄罗斯也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1997年,俄罗斯掀起一股为高尔察克平反的运动,有人提议将他列为俄罗斯历史上的爱国人物,忠于信仰的典型,1999年这两项提议被军事法庭拒绝,2001年被俄罗斯最高法院再次拒绝,2012年即将下水的新型护卫舰申请以他命名被俄罗斯国防部否决,它们属于高尔察克曾经指挥的黑海舰队,另一方面,在伊尔库次克,彼得格勒矗立着他的纪念碑。


高尔察克纪念雕像


人们对他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


可事实又是如何呢?


故事要从1917年讲起。


1917年11月7日的俄国十月革命结束了俄国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并立、一个国家两个政府的奇怪局面,苏维埃政权正式在俄国建立了起来。然而,迎接苏维埃政府的并不是革命成功的喜悦,而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敌人,叛乱此起彼伏,内战在全国范围爆发了,这个新生的国家几乎从诞生伊始就面临着夭亡的威胁。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


英、法、日、美等协约国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乘机进行武装干涉,扶植俄国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1918年3月6日起,英、法、美干涉军先后在摩尔曼斯克登陆。4月5日起,日、英、美干涉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登陆。此外,协约国军队还侵入俄属中亚和南高加索。4~5月,德国和处于瓦解前夕的奥斯曼帝国违背《布列斯特和约》,侵占克里木和南高加索。


白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对红军进行反抗。(沙俄时期俄罗斯的象征色是白色)由于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恐惧,使所有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人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

反布尔什维克力量组成松散的联盟公开反对苏维埃政权,他们的武装力量由强制征兵、恐惧和外国影响所支撑,并主要由尤登尼奇、高尔察克和邓尼金领导,并且在战争中的大部分时候控制着前沙皇俄国的重要部分。


1918年,各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党派在乌法设立了临时政府,这个政府后来迁到了鄂木斯克,1918年11月,由于对该政府感到极度不满,临时政府军事部长高尔察克在军队的支持下宣布自认俄罗斯最高执政官,并得到了邓尼金、尤登尼奇的支持,在他的号召下,白俄武装力量迅速扩充到15万人,并向布尔什维克控制的中部地区发起大规模进攻。


1918年5月26日,由5万余名奥匈帝国战俘编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经西伯利亚遣返途中发动叛乱,先后侵占伏尔加河中游、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顿河地区克拉斯诺夫的哥萨克白卫军、北高加索邓尼金的“志愿军”相继叛乱,成立反革命政府,并着手扩充叛乱武装。


年中,由于苏维埃实行粮食垄断,社会革命党乘机在各地支持叛乱,成立反苏维埃政权。至同年夏,苏维埃共和国丧失3/4领土,陷入四面受敌的险境。


这就是闻名于世的苏俄内战。


苏俄战争


而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高尔察克,也是在这个时候登上了历史舞台。


让我们先来看看高尔察克是个什么人:


1874年11月16日高尔察克出生在俄国贵族家庭,他是一位杰出的舰队指挥官,水雷专家,海洋学家。


高尔察克


高尔察克打小对军旅生涯情有独钟。他每天早起做体操,洗冷水浴,以增强体魄,十分崇拜那些杰出的军事统帅。他13岁时便考入圣彼得堡海军学校,通晓四种外语,其中包括对外国人来说晦涩难学的中文。19岁那年,高尔察克以第二名的成绩从海军学校毕业。他原本可以获得第一名的,但他拒绝接受,因为他认为同班的菲利波夫同学比他更优秀,理应荣获这个桂冠。


他对北极有着非同寻常的热爱。


1899年底,他收到俄国著名极地考察家爱德华·托尔男爵的邀请书。高尔察克暂时调入彼得堡皇家科学院,作为水文学家参加即将出发去寻找传说中的“桑尼科夫之地”的探险队。 1900年夏,“曙光”号破冰船载着托尔的考察队起锚,向北冰洋的新西伯利亚群岛进发。1902年春,考察队终于到达新西伯利亚群岛,但继续往北的航路被冰群阻断了,高尔察克等人只好循原路返回。考察队在北极地带度过了整整两年的时光。俄国探险队头次考察了如此辽阔的一片极地,地图上增添了好些新的岛屿,其中一个位于喀拉海的岛屿就是以高尔察克的名字命名的(由于苏联当局的疏忽,高尔察克岛在苏联地图上一直存在到1937年)。同时高尔察克用“索菲娅·奥米罗娃”来命名本尼特岛的一个海角,以纪念自己的未婚妻。


科学院组织北极考察行动的真实目的是寻找并调查传说中的桑尼科夫海峡陆地,同时寻找新西伯利亚群岛中的其他岛屿。一心想找到桑尼科夫海峡陆地的托尔男爵率领几位同伴毅然前往本尼特岛,消失在茫茫冰区。“曙光号”等候至约定时间,被迫返回大陆。为了拯救托尔男爵,高尔察克筹建了另一支考察队,使用灵活性更强的六米长捕鲸小艇(可以人力拖过冰面)。但是他们只在本尼特岛找到托尔男爵的物品和日志,全体失踪人员最终宣告死亡。


高尔察克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并且被任命为海军参谋部的参谋。他制订出了一个建造舰艇的宏伟计划,他论证说,“10年之内必然会有一场对德国的战争。”他未能说服他们,计划被否决了。高尔察克递上辞呈,再次回到北极去了。他是一位公认的优秀极地考察家。他撰写的《喀拉海和西伯利亚海冰》至今仍是该领域经典著述。俄罗斯地理学会高度评价高尔察克考察员的功绩,授予他康斯坦丁奖章。


他是一名出色的海军将领。


俄日战争期间,高尔察克在旅顺港指挥布雷舰。他们布设的水雷炸沉了三艘日本运输船和“高砂号”巡洋舰,高尔察克因此获勋。


日俄战争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波罗的海舰队任舰队作战部长的高尔察克极为振奋。然而,帝国笨重的战争机器很快便运转失灵,沙俄许多将帅表现得十分平庸。但高尔察克极具指挥才能,他在里加城下给德国海军陆战队以迎头痛击,因而不久后被擢升为海军少将。


高尔察克擅长布雷,他的舰只往往深入到敌方水域很远处布雷,曾炸沉数十艘德军舰艇。1916年,高尔察克晋升为海军中将并出任黑海舰队司令。他在黑海也是战功卓著,在君士坦丁堡击沉了多艘德国军舰并将黑海的制海权牢牢地掌握在俄军的手上。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被迫逊位;高尔察克是第一位宣誓效忠临时政府的海军上将。他说:“我不是为这种或那种形式的政府服务,而是为被我视为高于一切的祖国服务。”


他期望新政府能在国内建立起秩序。然而,事态的发展却让他大失所望,临时政府发出的第一个命令竟是允许士兵不服从长官。地方苏维埃的代表来到海军上将跟前,命令他交出武器。“这武器不是你们给我的,”他一字一顿地说,“也不能由你们夺走。”接着,他便把镀金的格奥尔基佩剑(旅顺口保卫战的奖赏品)扔进了海里。他们没敢逮捕高尔察克,因为他在水兵中颇有声望。


1917年6月17日,塞瓦斯托波尔的水兵、士兵和工人代表会议通过决议,解除高尔察克黑海舰队司令的职务,派他到美国去进行军事考察。高尔察克在美国待了两个月,在他途径日本返国时,得悉布尔什维克举行了十月革命,他把自己视为被推翻的合法政府的代表,认为有必要与布尔什维克进行斗争。


1918年在乌拉尔地区的乌法成立了内阁执政,即俄国临时政府,后来,内阁执政迁移到了西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高尔察克被任命为军事部长。内阁执政的成员整天陷入关于俄国未来政体的无休止的辩论之中。军队是一些缺乏训练的散兵游勇组成的乌合之众。军官们纷纷建议把全部权力交给高尔察克。1918年11月18日,高尔察克海军上将真的被宣布为俄国最高执政官。 白卫军的将军邓尼金和尤登尼奇都承认了他的政权。


在短短的时间里,高尔察克就组建起一支15万人的军队并在1919年春天展开了由东向西的全面进攻。军队已进抵接近伏尔加河一线的地域,迫使苏俄红军缔造者托洛茨基乘坐装甲列车亲临前线督战,多次派卫队投入战场。在别拉亚河上,堪称高尔察克精锐之师的几个军官团被图哈切夫斯基指挥的缺乏给养、装备极差的红军部队歼灭了;战线左翼遭到伏龙芝指挥的南线红军大反攻,无法打通和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的战线联系。从此,白军一蹶不振,节节败退。1919年10月,高尔察克的部队又在托博尔斯克被打败。于是,大撤退开始了。数十列满载士兵、逃难者和各种物品的火车从鄂木斯克开往东方。最后一个离开鄂木斯克的是高尔察克,他要把白卫军从喀山的国库弄来的黄金储备随车带到东边去。


苏俄内战战争场面,电影截图


跟随高尔察克的军队有50多万人,还伴随着75万反对布尔什维克、留恋沙皇的流亡者,其中主教、僧侣及修女等占了27万;此外,贵妇人和她们的孩子共有20余万人。其实,这120多万浩浩荡荡的逃亡队伍中,还藏有一个惊人的秘密———当时价值5亿美元的500吨金块,这是沙皇拨给高尔察克的军费,分装在28辆武装押运车中。


鄂木斯克的冬天平均气温为零下22℃。125万大军在高尔察克的带领下踏上了6000公里之遥的征途,零下二十几摄氏度对于生活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人来说并不稀罕,可是谁也没想到,刚刚走了几天,气温就从出发时的零下30℃陡然降到了零下60℃。距鄂木斯克以东1000多公里的托木斯克小城———这场灾难开始的地方,是当年地球上最冷的城镇。


没过多久,无边无际的西伯利亚的雪原上,冻僵的人、丢弃的雪橇、冻死的马匹,连同死尸和四周永远也下不完的雪,铺满了西伯利亚的道路。


屋漏偏连逢夜雨,装着金块的28辆武装押运车的燃料完全用光了,迫不得已,他们只好把金块换到马拉雪橇上。但是,极度的寒冷使得拉雪橇的西伯利亚良种马也一匹接一匹地死去,这批从沙皇俄国继承来的巨额财宝,不得不扔在西伯利亚的荒野上。这500吨金块的下落没有人知晓,至今仍是一个历史谜团。


此时的高尔察克已经穷途末路。


他已成为英国人、法国人以及捷克将军日·盖达及哥萨克头领谢苗诺夫等人的障碍。他们都想占有那列装有黄金的列车,谁也不顾这位最高执政官的死活。12月,依照法国将军热南的命令,高尔察克的列车被扣留在下乌丁斯克。新的俄国临时首都伊尔库茨克爆发起义,政权转移到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组织“政治中心”手上。法国将军和捷克军团与这个“政治中心”做了笔交易,他们出卖了高尔察克,以换取他们安全离开俄国的保证。


1920年1月,最高执政官高尔察克以及他的内阁总理佩佩利亚耶夫被捕。从莫斯科“契卡”(肃反委员会)来的人对他们进行了两周的审讯。莫斯科来电指示:“秘密处决。”2月7日清晨,红军战士把高尔察克和佩佩利亚耶夫带到安加拉河的一个冰窟前。行刑人员建议给高尔察克蒙上眼睛,他拒绝了,但请求满足他最后一个愿望—让他抽根香烟。烟卷刚刚烧完,枪声就响了。随后尸体被抛入冰窟。


电影片段截图


高尔察克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可他真的就是如此简单吗?


在苏俄内战的行军途中高尔察克却下令执行了严酷的扫荡政策,他试图以军人的手段恢复社会秩序,对于所有拥有武器的人(有些是村民自卫队)一律消灭,有通敌嫌疑的村庄夷为平地,甚至抱怨的人也将被判处十年以上劳役,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最终导致了平民变成了游击队,游击队纷纷加入了苏联红军,包括一些原本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地方武装,当高尔察克和托洛斯基决战时,十余万游击队活跃在他身后,他的供应线被完全切断。


而这也是美军始终拒绝和他合作的原因。


1919年3月,白卫军攻陷距离莫斯科1160公里的格拉佐夫,一个月后苏联红军展开反攻,高尔察克的部队坚持到11月终于崩溃,红军长驱直入捣毁西伯利亚白卫军老巢鄂木斯克,俘虏5万人,其中包括10名将军,高尔察克在捷克军团护卫下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向靠近蒙古的伊尔库茨克逃亡,中途被左翼的社会革命党武装拦住,相对布尔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相对温和,他们只想了结高尔察克的政治生命,高尔察克被迫辞去了所有职务,作为交换条件,捷克军团将继续护送他到伊尔库茨克。


高尔察克到达伊尔库茨克并未见到约好的英国军事联络员,迎接他的又是社会革命党的民兵,他们带走高尔察克时捷克军团并未阻拦,高尔察克随后被交给城里的几个布尔什维克特派员,原来这里的社会革命党已经向布尔什维克投降。


有的人适合做将领,但是不适合管理国家。


高尔察克就是如此。


和他交往过的英国军官回忆:


“一个不高大的,不合群的人,他似乎没有太多朋友”,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他为一个标准的俄国军阀,他的海军同僚形容他为年后一位白军军官这样评价高尔察克:


“他是透明的,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陌生人只需要一个星期就能把他摸透,他是上级命令的奴隶,对待下级他喜怒无常,极端情绪化,一点小事就能把他点燃,他反对特权,无意中又在使用特权,他没有自己的战略计划和参谋系统,全凭周围那些人七嘴八舌的告诉他怎么做,他没有业余爱好,社交能力几乎为零”。


电影截图


然而他的人设也颇为复杂。


日俄战争中,高尔察克举手投降,他依靠红十字会的帮助几经辗转才回到俄国,沙俄政府非但没有处罚他,反而因为他战绩优秀将他捧为英雄,一时间声名鹊起。随后,高尔察克被任命为海军参谋部的参谋。


沙俄政府给了高尔察克足够的信任,而高尔察克却不是这样了。


俄国爆发“二月革命”的时候,沙皇的统治被推翻。大多数将军选择效忠沙皇,而高尔察克的态度却令人瞠目。


身为海军上将的他率先宣布为临时政府效忠,对此,他是这样解释:“我不是为这种或那种形式的政府服务,而是为被我视为高于一切的祖国服务。”


但就在地方苏维埃代表要求高尔察克交出佩剑,以便向苏维埃政权效力时。高尔察克却说:“这不是你们给我的,我也不能任由你们将它夺走。”说着,他就把镀金格奥尔基佩剑扔进了大海中。


电影一直在渲染这高尔察克这一悲情的“英雄”人设,可他宣誓自立政府的时候身后的旗帜却不只有俄罗斯的国旗,还有其他国家的联合“参与”。


电影中高尔察克宣誓成立临时政府,身后的旗帜有美国和英国的国旗


可历史中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可能连高尔察克自己都不知道了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