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二战阿拉曼战役,为何说隆美尔战术上是巨人,


二战阿拉曼战役,是沙漠之狐隆美尔兵败北非的终极之战,由于此战对德军在西线作战具有重要影响意义,人们一直疑问隆美尔为什么非要一意孤行进军埃及?战役结束后,不仅德军统帅称隆美尔在战术上是巨人,在战略上是矮子,连英军指挥官蒙哥马利也认为这仗赢得太轻松,打得太顺手。那么,隆美尔折戟阿拉曼,是江郎才尽还是败走麦城呢?实际上,是他想得太多,把希望寄托在东线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上。

首先,北非并非主战场,隆美尔大臣操心朝中事,想在埃及打出一片新天地

人们一直好奇,如果隆美尔不去北非,是否会有“沙漠之狐”的美誉?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德军统帅部对他的重用,从他担任元首卫队长就开始了。由于隆美尔率领第7装甲师在进攻法国中的功劳,从而奠定了他独到一面的指挥才能。

第一,意军在北非的无能拖累,德军不得不象征性地派兵救援。1941年初,隆美尔精神抖擞在做着进攻苏联的准备,按照巴巴罗萨计划,德军最早应该在4到5月间对苏闪击战。可是,远在北非的意大利军队作战失利,猪队友墨索里尼请求德国派兵救援。考虑到盟友关系,统帅部就派隆美尔带两个装甲师前往。

实际上,元首是想做个样子给墨索里尼看,他真正的精力都用在进攻苏联上。没想到,隆美尔此去,把北非搅得沙浪滔天,北非战场成了英军的噩梦。

第二,昔兰尼加一战,隆美尔名声大噪,奠定沙漠之狐美名。隆美尔素以我行我素著称,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即使英军掌握了德军的通信密码,仍然被他的狡兔三窟打得晕头转向,最高峰时期,英第8集团军换了三任军长,兵力也是一批批地往北非加码,而德军却还是那些人,坦克也还是那些车,但隆美尔却乐此不彼。

第三,阿拉曼之战本可避免,隆美尔自找苦吃。1942年初结束的莫斯科会战,德军第一次尝到了闪击战失败的痛苦。7月份,德军在东线发起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对这次战役的打赢指数,不仅德军统帅部信心满满,一度将中央集团军的装甲主力南下,远在北非的隆美尔也心旌摇荡,他梦想发起一场战役打通埃及通道,期望与东线胜利后的德军南下汇合,从而会师中东和阿拉伯半岛。这是他一厢情愿的心血来潮,连德军统帅部都认为不可达到的目标,可隆美尔却以种种理由说服柏林,最终发起了这个不该打的战役。

其次,丘吉尔把北非看得比英国本土还重要,拼光家底也要将隆美尔撵出北非

阿拉曼战役从整个经过来看,要分为几个部分,在6月到8月之间应该算德军主动进攻的部分,这段时间都以隆美尔指挥为主,也以德军小胜居多,同时也让德军统帅部或多或少通过海上向北非运送了一些补给。但是,隆美尔在战场上却没有看到德军潜在的危险。

第一,英军拼光家底也要保北非安全。1942年7月底,被隆美尔打得退守到阿拉曼的英军第8集团军换了新将,蒙哥马利的上任,使英军的防御能力迅速得到提升。丘吉尔不仅为他配备了最强的作战班子,还将英军的顶尖情报专家也配给了他,隆美尔与柏林的一应通信英军掌握得一清二楚。同时,丘吉尔还派出了强大的海军和空战力量,全面阻截德军给隆美尔的补给舰船。从这个方面讲,蒙哥马利有丘吉尔的坚定支持,隆美尔却没有一点后援准备,英国是誓死不能丢掉阿拉曼。

第二,蒙哥马利采取了超常措施,认真制订了反击方案。蒙哥马利上任后,并没有急于求成,他先是考察了战场地形,制订了一系列的欺骗计划,慢慢使隆美尔认为蒙哥马利也是平庸之辈,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一方面,蒙哥马利指挥第8集团军坚定信心,坚决防守阿拉曼,不象其它将领,打不赢就跑。另一方面,蒙哥马利集中了所有装甲机械化部队,避免英军打击力量分散,这样从数量和打击力量上相比德军占有优势。再一方面,蒙哥马利还专门精选部署,组成了一些骨干力量担任突击任务,如突击坦克群,反坦克尖兵小组等。

第三,蒙哥马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隆美尔在登陆北非时素以狡猾著称,蒙哥马利也采取相同的欺骗手段,在战场上制作了大量的假坦克假雷场,将主攻力量放在德军的反向,而将假阵地部署在德军的对面。同时,对德军可能进攻的山头和制高点都部署了重兵,在山下都部署了装甲车才能压响的地雷。一系列的隐蔽措施让隆美尔蒙在鼓里。从这方面看,蒙哥马利并没有跟隆美尔硬碰硬,这也是他区别于前几任的最大优势。

再次,德军在东线步步吃紧,隆美尔把希望寄托在东线胜利是一场泡影

如果隆美尔在英军撤退到阿拉曼防御时及时收手,还可能为北非军团换来一线生机。偏偏他不信邪,当蒙哥马利上任后迟迟没有动静,他以为英军不过如此,因此,9月初他身体出现不适,认为英军的进攻还有一段时间,就请假回国疗养,无形中给蒙哥马利带来了希望。

第一,德军两换指挥官,蒙哥马利战逢良机。8月底,隆美尔建议柏林要赋闲在家的古德里安来接替他比较合适,但统帅部却给他派来了施登姆将军,还是9月19日才到,简单交接后,隆美尔与9月23日就飞回了德国。蒙哥马利得知隆美尔离开后,认为这是个进攻的好机会,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他认为可以进行反击了。

可当时盟军传来消息,火炬行动要在11月初展开,美军和加拿大军队准备在法属北非登陆,需要北非英军配合,并一举将隆美尔撵出北非,蒙哥马利就将时间推迟到10月23日。没想到战争打响才一天,德军找不到指挥官了,原来施登姆的车子遭到英军炮火打击,他从车里摔出来心脏病发作死了。更让英军奇怪的是,德军统帅部并没马上通知隆美尔返回北非,而是任命了一位新的冯托马将军接替了北非指挥权。

第二,隆美尔重掌指挥权,却改变不了失败的结果。冯托马将军仅仅当了一天北非指挥官,25日晚上,隆美尔向全体官兵宣布他重掌北非军团。实际上,元首留他一天就是犹豫让不让他重回北非的事在考虑,因为此时东线斯大林格勒战役吃紧,他还想让隆美尔到东线指挥作战,从这点看,北非军团的生死已经不重要了。

但隆美尔重回北非,战场今非昔比,两个师加起来才不到3000人,手中仅36辆坦克,如何打赢十倍于德军的蒙哥马利?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撤退。但他又是个忠于职守的军人,他派了一名参谋飞回柏林,希望统帅部同意他的撤退请求。没想到得到的答复却是,要么战死要么打下去,就是不能撤退!最后还是在陆军元帅凯塞林亲自到前线视察后,才修改了不准撤退命令,而此时隆美尔身边只剩下22辆坦克。

第三,补给困难,想法超出实际是隆美尔失败主因。隆美尔从阿拉曼撤退时,蒙哥马利并没有积极追击,从而使他能带着部分坦克和士兵逃脱。而阿拉曼的失利,隆美尔除了兵力和装备数量不济以外,德军的补给遭到英军的拦截也是其中之一。

由于英军一直控制着马尔他岛,客观上使德军的补给一大半要损失在路上,尤其是德军在东线的吃紧,不仅派不来援兵,甚至连隆美尔每天需要的正常补给也只能满足五分之一,客观上德军战败是情理之中。而隆美尔寄希望于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更是天方夜谭。

总结:阿拉曼之战,隆美尔在前期一连串的战术胜利之后,紧跟着的却是战略上的判断失误。前期的战术胜利除了精神上的支撑外,部队已严重减员,后勤补给线又太长,用于作战的装甲打击力量又消耗殆尽,而隆美尔却把希望寄托在东线打赢身上,阿拉曼这一仗只能是死路一条。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沙场斗兽隆美尔》

精彩推荐:苏德战争,德军为何不集中兵力进攻莫斯科,三路出击更适合闪击战

二战列宁格勒保卫战,苏军为何不集中力量反攻,莫斯科更重要

二战苏德战争,斯大林为何不相信其它情报来源,露西小组在行动

库尔斯克战役,明知曼施坦因准备不足,朱可夫为何不提前发动进攻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