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的火炮

No1.沪造克式山炮是中国近代第一款后膛装填后座式火炮,此炮是清末1905年江南制造局引入克虏伯75毫米1900式山炮制成,此炮虽有些现代化设计,但实际上一战后便落伍了,不过当时中国武器匮乏,所以在抗战时期仍有使用该炮。

No2.四一式山炮原产自日本,诞生于1911年,长时间作为日本步兵团支援炮使用,故此又称联队炮,由于重量轻、构造简单、操作容易,再加上一战后各国对华武器禁运,中国在当时曾从日本大量购入该炮,除了购买原厂货之外,像汉阳兵工厂、太原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均有仿制该炮,只不过,因为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轧钢技术不足,因此,中国仿制四一式山炮的炮管,依旧要从日本进口。

No3.法国施耐德75毫米山炮的记载很少,此炮诞生于1919年,而中国的采购时间则为1936年,广东军阀陈济棠购入12门,称为“士乃德重山炮”。另外,陈济棠还在差不多时间通过法商联华洋行购买了52门施耐德75毫米轻山炮。

No4.俄造M1909山炮其实是希腊血统,1893年,一个希腊炮兵少校设计了它,只不过,当时的希腊政府没相中此炮,后几经辗转,俄国在1908年引入此炮,稍作修改后于次年开始制造。到抗战时期,这款M1909已成老古董,是抗战初期苏联援华物资中的主要山炮。

No5.LeFH18榴弹炮来自德国,量产于1935年,此炮为二战中德国国防军标配105毫米师级野战榴弹炮,除了自己装配之外,LeFH18还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其中包括中国,到德国切断与华关系时,中国共采购96门该炮,装配给了最精锐的部队,第一次缅甸战役时,这些火炮大都被远征军遗弃在野人山。

No5.M101榴弹炮在二战美军中的地位相当于前面那款德国LeFH18,为标配师级支援火力,因为其廉价的生产成本、不错的火力,加上操作也很简便,甚至直到今天,仍有国家在使用。中国获得该武器是通过租借法案,最初由败退印度的驻印军装备,后于滇西换训的远征军亦有少量拨交。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