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核物理人才辈出,却惨遭核弹洗地,日本为何没

在二战中,日本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国家。在战后,日本频频提起此事,试图将自己定义为战争受害国,从而淡化自己的战争罪行。

但他们很少提及的是,日本在二战期间也曾经秘密研制原子弹。如果日本率先研制原子弹成功,那他们用起来原子弹肯定不会有丝毫犹豫。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遭到原子弹攻击并不是一件十分值得同情的事情。

好在日本人并没能抢在美国前研制成功,否则人类的历史恐怕都会因此改写。



1943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为了扭转败局,日本秘密启动了研制原子弹的 “仁计划”,按照日本陆军的要求,“仁计划”将在两年内制造出原子弹。

到了1944年,战局对日军更加不利,日方迫切需要原子弹这一大杀器来挽回败局。当时的日本财政早已捉襟见肘,可日本陆军还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经费拨付给“仁计划”,并且幻想好了原子弹研制出后的使用计划:先炸塞班岛,后炸美国本土


只可惜还没等研制出来,东京就遭受了美军的大轰炸,“仁计划”所在的实验大楼也在轰炸中被夷为平地。

即使这样日本人还是没有放弃,日本陆军换了个地方继续研制,海军也在全力以赴设计离心机。

直到美国的两颗原子弹砸在日本人头上,他们才知道自己毫无胜算了,并在投降后立即销毁了所有研究原子弹的技术文件。


日本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海军陆军各自为政,在国力远逊于美国的情况下分散了自己本就薄弱的研究力量。

为了研发原子弹,日本陆军有仁计划,日本海军也有F计划。即使把两边的科学家全部加起来加起来也只有大约50人。而日本的对手美国那边为了研制原子弹搞了曼哈顿工程,光参与人员就达到了15万之多。

在研究经费上,双方的差距同样明显。美国的曼哈顿工程总投入达到了20亿美元,而日本的研究经费只有可怜的几百万日元。


在人力物力均远远低于美国的情况下,日本还由陆军和海军分头研制原子弹,失败是早就注定的。

其次,日本缺乏研制原子弹的原材料。

日本加紧研究原子弹的时候已经是二战后期,在盟军的封锁之下,日本很难获得需要的铀原料。日本在对本土和占领区进行搜寻后,还是一点铀都找不着。

迫不得已之下,日本只好向德国求助。不过德国往日本运铀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德国发出的货要么被美军击沉,要么向美军投降,成功运到日本的铀矿根本不足以制造一颗原子弹。

由于原材料的限制,日本的原子弹研制基本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

以当时那种情况来看,即使美国把原子弹图纸交给日本,日本人恐怕也没办法把原子弹做出来。

另外,日本参与原子弹研发的科学家基本在应付差事。


多数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的日本科学家都曾经在西方学习生活过,这些人大都反对同美国开战,对研制原子弹这件事本身并不认同。

这些日本科学家相对理智,清楚凭日本的实力根本无法制造出原子弹,更无法战胜强大的美国。所以他们的研究工作本身就是在应付日本军方,根本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对他们来说,能够借着研发原子弹的名义待在后方从而保住性命,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