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不造不下结论,实际上7万吨级的航母也挺适合
航空母舰堪称是美国海军的“金字招牌”,特别是作为美国海军新一代航母作战力量主力的“福特”级航空母舰,更堪称是当前美国海军诸多装备项目当中的重中之重。3月19日“福特”号的“先进拦阻装置(AAG)”和电磁飞机弹射系统(EMALS)分别完成第1000次作业,证实了这套对于“福特”级至关重要的起降系统的可靠性。这对于最近麻烦缠身的美国海军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对于“福特”级航母而言更称得上是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
图注:F / A-18F超级大黄蜂号于2017年7月在福特(CVN 78)号航母上使用先进阻拦装置(AAG)进行着陆
然而,对于“福特”级航母来说,目前却远远没到已经称得上成熟的阶段,非但如此该级航母还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不久前美国政府在问责报告中指出美国海军存在严重的预算浪费问题,“福特”号航空母舰的管道存在设计失误、导致清理疏通频率大幅上升,且每次清理都需要耗费40万美元的资金。按照该报告的说法,美国海军预算超支总计达到1300亿美元,其中竟然在“福特”级航母上超支了458亿美元之多。由于“福特”级在成为不折不扣的“吞金兽”的同时却迟迟不能达到完善状态,美国国内对于该舰诟病颇多,甚至有观点认为对“尼米兹”级航母进行延寿改进即能够满足美国海军未来对航母的需求、根本不应该把钱继续浪费在“福特”级上。
图注:准备电磁弹射起飞的F / A-18F
对于这个问题,就连美国海军内部都有很多人觉得说不过去。本月中旬,美国代理海军部长托马斯·莫德利正式下达了建立“2030未来航母项目小组(FC-2020)”的委托、责成相关领域专家对对美国海军下一阶段航母发展进行研讨。在该小组的研讨内容中,源自2016年美国海军作战力量结构评估的“轻型航母”概念显得非常扎眼。有消息声称,这种“轻型航母”是一种排水量6到7万吨、采用常规动力的航母设计方案,美国海军可能选择在“福特”级第四艘完工后停止建造“福特”级、并转而设计建造“轻型航母”作为替代。由于历史上美国海军提出过类似概念的“制海舰”、并将其设计推销给西班牙的“前科”,外界纷纷猜测“轻型航母”只不过是美国用来误导他国航母发展、并掩护本国真实航母项目的“烟幕弹”。这种猜测,应该说不是没有根据,但如果对美国海军目前面临的困境以及“轻型航母”的设计确实有所了解,不难发现7万吨级航母对于美国海军来说或许未尝不是一种合理选择。
图注:托马斯·莫德利(戴眼镜者)正在视察“福特”级的电磁飞机弹射系统,从他的表情也不难看出,美国海军对于“福特”级其实并不算满意
事实上,所谓“7万吨级航空母舰”,或许本身就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玩意。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美国的重型航母发展具有相当强的技术延续性,二战后设计建造的第一代重型航母“福莱斯特”级,其创立的基本布局一直延续至今。“福莱斯特”级满载排水量略超过8万吨,飞行甲板长319.1米、宽76.3/76.8米(CV-59和CV-60)或82.3米(CV-61和CV-62),机库长234~240米、高7.6米,配备四具蒸汽弹射器。这些指标已经超过了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建造的航母的水平,换句话说可以认为“福莱斯特”级即便在目前相比于其他国家的航母也只是落后在技术方面,在舰载机搭载和起降能力上可是一点都不亏。
图注:“福莱斯特”级航母
“福莱斯特”级具备操作F-14A战斗机和E-2C预警机的能力,而这两种舰载机比起目前美国海军的主力舰载机来说尺寸和吨位并不更小(F-14A甚至还略大),因此,理论上如果为“福莱斯特”级进行必要的升级和设备更新,该舰也能够搭载和操作F/A-18E或F-35A一类的机型,只是因先天设计问题没法搭载如同“尼米兹”级或“福特”级那么多罢了。因此,即便是相对于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8万吨级的“福莱斯特”级,其他国家的航母也难说领先,如果美国建造一艘基于当前技术水平的8万吨级航母,对其他国家航母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的。
图注: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
另一个可以作为参照的是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伊丽莎白女王”级源自本世纪初英国海军的CVF计划,这个计划虽然在项目开始阶段就确立了基本设计指标,但在舰载机起降方式的取舍问题上出现过反复。CVF计划曾经打算配用弹射器和拦阻索、并搭载“台风”战斗机的舰载型,但由于“台风”舰载化工程进展缓慢、加之美国同意出口F-35B,随后又改为与“无敌”级相同的短距滑跃起飞、垂直降落模式,但在最终敲定设计之前又出现过恢复弹射起飞、拦阻着舰模式并购买F-35C作为新一代舰载机的反复。这种设计上的反复造成目前“伊丽莎白女王”级虽然吨位达到6万吨,但只搭载了F-35B和直升机,而该舰确实又具有常规起降型航母的底子。如果美国决议建造一种类似“伊丽莎白女王”级的航母,则不需要在舰载机起降方式问题上过多纠结,并且也能具有类似“伊丽莎白女王”级的大尺寸甲板和机库,舰载机搭载和起降能力都相当可观。
图注: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2号舰威尔士亲王号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如果美国要建造一种7万吨级的航空母舰,那么情况很可能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首先,这种航母不见得就一定比“尼米兹”级甚至“福特”级小太多,至少其飞行甲板和机库面积也能达到“伊丽莎白女王”级而超越“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级,甚至有望接近“福莱斯特”级的水准。而考虑到美国海军必然不会接受一种只能搭载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航母,这种航母肯定也具有弹射器和拦阻索。因此,这种7万吨级航母虽然很容易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一度甚嚣尘上的“制海舰”,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大型航空母舰,或者说是“缩水”的重型航母。
图注:福特级航母
因此,所谓“美国企图误导别国航母发展”的说法,实在是没什么根据。以美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建造排水量7万吨级的航母也能对其他国家产生非对称性优势,而其他国家即便建造整体作战能力更强的航母,4艘“福特”级也足以应对局面,而且短期内无论是“福特”级还是7万吨级航母都不可能完全替换掉“尼米兹”级。从这个角度来说,别说“福特”级还会继续建造,就算第三艘“福特”级立即取消建造计划、从目前开始即集中力量发展7万吨级航母,美国海军在航母作战力量方面未来也仍然独步全球很长一段时间。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7万吨级的航母本来就已经是满足近未来时期需求的“目标舰”,甚至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7万吨级航母根本就是性能浪费。而对于确实需要重型航母的国家来说,无论美国建造什么吨位的航母也不会动摇其建造8万吨级或更高级别航母的决心——难道这个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海上力量建设是完全盯着美国人进行的吗?
图注: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当然,有人对于美国所谓“7万吨级航母”表示怀疑也很正常,其中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这种航母相比于“福特”级作战能力差距明显,而省下的钱却似乎没那么多。但对于目前的美国海军来说,钱已经到了能省一点就必须省一点的地步——由于“福特”级航母的开支严重超标、而“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设计建造又是当务之急必须予以优先考虑、新型万吨级驱逐舰等潜在对手的新型战舰又对美国海军现役水面作战舰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技术优势,同时装备新型舰载机、发展高超音速飞行器也都需要资金,因此看似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事实上已经到了花钱能省一分就必须省一分的地步。7万吨级航母固然需要进行新的设计,但所需要的技术完全能够从为“福特”级研发的技术中获得,建造成本又比“福特”级低,因此并不见得就一定是美国为了“忽悠”才鼓吹7万吨级航母的概念。
图注:尼米兹级航母编队
目前来看,美国放弃“福特”级乃至全部重型航母、将下一阶段航母发展的重点转移到7万吨级航母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一点从历史上美国国内三番五次掀起类似“制海舰”的风潮、却最终不了了之就能看出端倪。即便“福特”级存在的问题再如何多,7万吨级航母又具有如何高的合理性,重型航母的诱惑力也会让美国海军选择尽可能保全“福特”级的继续发展和后续舰建造。但对于7万吨级航母方案这种“轻型航母”,也断然不可掉以轻心,毕竟这种航母如果建造出来仍然具有超越其他国家航母的战斗力,也就是说其潜在的挑战着实不容小觑。至于美国是否真的企图通过宣传“轻型航母”误导其他国家航母发展,或许“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这句老话是对这个问题最合理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