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他曾是粟裕大将的首长,没有被授衔,却另有重

他曾是粟裕大将的首长,没有被授衔,却另有重用,官至副国级

粟裕大将威名众所周知,一生战功赫赫,立下不朽的功勋。在授衔时,曾入选元帅名单,多次要求降衔,被授衔开国大将军衔。今天要介绍的是曾经粟裕大将的首长张鼎丞。

他曾是粟裕大将的首长,没有被授衔,却另有重

张鼎丞1898年出生,1927年夏,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革命失败,一大批共产党人惨遭屠杀。在这危难之秋,他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后抗日战争爆发,二党合作,新四军成立,全军一万余人,分为四支支队。支队的司令员分别是,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张鼎丞是第二支队司令员,副司令员就是粟裕。在抗日战争中与日寇作战立下赫赫功勋。后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分为七个师。张鼎丞任第七师师长,粟裕任第四师师长。

他曾是粟裕大将的首长,没有被授衔,却另有重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除第五师李先念部队改编中原军区。其余主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由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为基础组织。1945年10月25号,华中野战区成立华中军区,张鼎丞任司令员,邓子恢任政治委员,粟裕、张爱萍任副司令员。在解放战争爆发,张鼎丞和邓子恢、粟裕、谭震林等指挥华中军民自卫反击,取得七战七捷的胜利,然后转移山东。1949年7月,鼎丞与叶飞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南下解放福建。

张鼎丞更是闽西创建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五六十年代授衔时,闽西籍将军有68人(其中上将2人,中将7人,少将59人),占全省83名将军总数的82%。这战功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在1955年时授衔时并没有这位将军的名字,但是他的名字入选过开国大将的名单。但没有授衔,因另有重用。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国级)。在第二届,第三届继任。他为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曾是粟裕大将的首长,没有被授衔,却另有重

在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连续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8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他主动辞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职务,以实际行动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决定。1981年12月16日逝世,逝世前他向中央要求,丧事要从简,不要搞遗体告别,不要开追悼会。他这种移风易俗的革命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他的一生为祖国为党为人民做出不朽的贡献,让人非常钦佩。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