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克里斯蒂安三世为何进行宗教改革?解读宗教改

导语:1533年弗雷德里克一世去世,依照法律,他的儿子克里斯蒂安三世应该继承王位。但这位王子信奉的是路德教(新教宗派之一),这与当时的贵族们信仰相悖。他们更愿意支持曾在1523年被废黜的克里斯蒂安二世复位。为此丹麦爆发了内战,在持续了两年的战争之后,克里斯蒂安三世取得了胜利。镇压了反对派之后,他立即开始在丹麦推行宗教改革,并取得了成功。在整个欧洲都被罗马天主教统治的背景下,为什么克里斯蒂安三世要反抗“权威”,支持宗教改革呢?

克里斯蒂安三世为何进行宗教改革?解读宗教改

改革背景:赎罪券引发宗教改革,资产阶级崛起拥护改革

500多年前,罗马教廷教导信徒们除了信仰神之外,还必须做功德才能有得救的机会。最直接的赎罪方式就是购买“赎罪券”,正如其字面意思,只有用金钱才能换来救赎。这其实只是罗马教廷为了筹措资金的借口罢了。教会的圣职人员们借着职位之便,过着奢华糜烂的生活,而普通民众却带着沉重的罪恶负担和经济压力勉强维生。丹麦人民开始对其信仰的天主教产生怀疑。

而此时一个新的社会阶级——新兴资产阶级正在欧洲大陆诞生。随着各个民族国家纷纷脱离天主教,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脱离罗马帝国的城市开始放弃原来被罗马教会掌控的内陆运输,转而将目光投向了海上运输。沿海城市的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处于波罗的海“大门”的丹麦,因其掌控着海上贸易运输的重要关卡,该国资产阶级迅速崛起,甚至可与贵族、教会的势力相抗衡。

克里斯蒂安三世为何进行宗教改革?解读宗教改

从小受教于两位路德派老师,耳濡目染的吸收着路德派的教义的克里斯蒂安三世看到了时机,一个可以实现丹麦称霸欧洲,成为欧洲强国的好机会已经到来。路德教提倡“因信称义”,人们不必听命于上帝,人生来平等,只需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好。这个顺应民意的新教成为这场变革的“借口”。于是,一场由王室主导,中产阶级协助,通过信仰连接的宗教改革蓄势待发。

克里斯蒂安三世是如何进行宗教改革的

宗教改革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达成的,其中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克里斯蒂安三世为了成功实现改革谋划良久。

1523年继承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爵位的克里斯蒂安三世,首先在石勒苏益格北部的公国进行了宗教改革。并任命了两名来自德国的路德教神学领导他的“王室教堂”。 他要求牧师宣誓效忠于国王,并在新成立的哈德斯列夫的神学院中接受路德教派传道。这时他已经展露出加强中央集权的意愿。这为他日后执掌全国进行改革奠定了基础。

克里斯蒂安三世为何进行宗教改革?解读宗教改

1525年左右,农民拒绝向教会纳税,教会对此感到不满。从此天主教的高贵贵族们与贫苦的农民们站在了对立面。斯科讷和日德兰半岛发生的农民动乱进一步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步伐。丹麦出现了天主教和路德教派两座教堂共存的现象。路德教派的传教活动在大城市里迅速展开,并受到王室的保护,其影响力逐渐超过天主教。

1536年,此时已经33岁的国王,终于要在自己的政治抱负上大展身手了。经历过内战后的哥本哈根(丹麦首都)已经千疮百孔,满眼皆是残垣断壁。然而人们依旧期待敬仰这位有着“铁手腕”的君主,国王此时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要一口气彻底击败丹麦残存的天主教。这项决定得到了世俗议员们的全力支持。8月20日,国王在贵族们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抓捕了哥本哈根所有的罗马教会主教,将其财产尽数没收。国王将这些财产一部分收归国有,一部分分给贵族,这使得王室的资产迅速增长、社会地位逐渐上涨,并安抚了贵族们躁动不安的野心。

克里斯蒂安三世为何进行宗教改革?解读宗教改

同年10月28日,国王在根本哈根举行议员会议,会议上强调:每个公民都有自主选择信仰的权利,如果人民支持路德教,他将在全国各地推行新教。最终他得到了人民的支持,确立路德教为丹麦国教。在各地建立路德宗国家教堂,重新任命路德教派主教。这宣告着丹麦罗马教会的终结。国王通过设立一系列宗教节日来庆祝王室宗教改革的胜利。

1537年8月约翰·布根哈根应邀为国王加冕。9月,国王与其他几位路德教派主教被任命共同领导教会,这意味着使徒继承制在丹麦被废除。原则上几位主教地位相同,但实则都追随于国王的领导。

同年,国王签署了《教会法令》。法令首先强调了国王的权力,将教会的控制权从地方转移到了王室,实现中央集权。法令也对教义、教育、医院、教堂管理人员等方面作出了规定。更多社会底层的人通过教会学到了算术和文学,教堂里精美的壁画已经圣经中的插图,带来的是人民艺术修养的提升。教会为老人,穷人,病人们设立了许多福利机构。路德教倡导有能力的人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社区与社区之间,人与人之间应该互惠互利,互帮互助,这为现代福利国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在法令颁布一周后,因为宗教改革而在1530年关闭的哥本哈根大学重新开放,成为一座教会大学。学校里的传道士为大家传教、讲道,国王甚至亲自参加一些讲座活动,以此来巩固宗教改革的成果。他认为任命神职人员是王室的一项重要任务。路德教派的制度正在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被逐渐建立。

克里斯蒂安三世为何进行宗教改革?解读宗教改

宗教改革背后的政治诉求:构建民族国家

丹麦的路德教派与德国不太一样:丹麦教会更加制度化和正规化。而德国教会有时在处理礼仪议程方面有更大的行动自由。这是因为丹麦的宗教与政治联系更为密切。那么丹麦的宗教改革背后存在什么样的政治目的呢?

刚刚登基的克里斯蒂安三世是靠德意志的雇佣军取得内战胜利,坐上王位。但能否坐稳王位,将王权牢牢地握在手里,国王对此并不能信心满满。当时的欧洲各国因为没有自己的常规军,花钱请雇佣军作战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雇佣军能否忠于雇主却存在太多的不定因素。因此创建一支自己的常规军,一支能够为国而战,为民族而战的军队就成为克里斯蒂安的愿望。民族主义应运而生。

既然共同的信仰能掌控一支军队,那为什么不能组建一个拥有共同信仰的国家呢?摆脱了罗马帝国,脱离了天主教的丹麦犹如一盘散沙,但新教的出现让大家有了共同的信仰群体,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在丹麦追随国王共同信仰路德教的教徒超过七成。所谓,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国王无论是世俗社会还是宗教教会,都成为人民的首领,加强中央集权,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克里斯蒂安三世为何进行宗教改革?解读宗教改

通过宗教改革颁布的《教会法令》,国王成为全国至高无上的权力代表,他与贵族阶级牢牢掌握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大权。在国王的带领下,丹麦先与施马尔卡尔登联盟结盟,为了抵御查理五世的袭击。后来又加入新教国家组建的中世纪联盟,积极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该联盟兼具保护性和防御性,一国有难,八方支援。各国间还利用政治联姻使联盟变得更加牢固。丹麦借助联盟成员国不断壮大国家实力,发展经济。这个新兴的民族国家正在北欧逐渐崛起。

结语:改革开启了丹麦近代化

丹麦的宗教改革不仅是历史发展,社会背景促使的产物,更是丹麦国王顺应民意,秉持着“大众幸福主义” 将人民拯救与水深火热之中的变革,其本质是为了实现构建民族国家。宗教改革不仅瓦解了欧洲封建制度,而且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欧洲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克里斯蒂安三世为何进行宗教改革?解读宗教改


丹麦的一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只有得到人民的认同,丹麦王室才能幸存下去。”丹麦王室是世界上不多见保留至今深受人民爱戴的王室。现如今的丹麦人民生活富足,政治清明,社会发展良好,常年高居《世界国家幸福报告》榜首。这当然不能全归功于宗教改革,但不得不承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指导改革的思想更加重要。民意才是立国之本。


参考文献:

1. 周施廷:《丹麦宗教改革与新教国家联盟的形成》

2. 庄庆:《宗教与政治-从宗教哲学观点看今天两岸的政教关系》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