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问儿子:父亲病逝,你弟弟知道吗?儿子泪
"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胡适"
“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我佩服陈胡。——鲁迅”
“胡适这个人也很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在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是时代里最耀眼的明珠,会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中国最早启蒙觉醒的一批人中一个,他是推崇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者,他是一代风流多情的才子的代表,他的一生写满了传奇、神秘,他便是胡适。
胡适,是在中国产生巨大变革的先锋者,在江苏的小镇出生,随父母在台湾、上海等地飘荡,幼年在私塾接受启蒙教育,那是这个小小的少年便将祖国的种种看在眼里,眼前是祖国的满目疮痍,心底是为国争光的决心。
19岁的胡适在国内完成学业后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誓要学成归国报效祖国。尚还年幼的青年,独自一人飘荡在海外,期间个中滋味,也唯有胡适之自己一人知晓罢了。由于在校期间表现良好,胡适顺利的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认识了自己一生的恩师——约翰·杜威。
学成归国,一展宏图。在各大报纸上发布白话文学说,抨击旧思想,传播人权的新理念。在社会最动荡的时期,胡适他们如同人民思想的指明灯,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思想的进步,学术的专业,让胡适年少成名。
祖国进入了最黑暗的战争时期,抱有一腔热血的胡适加入了国民党的阵营,之后又担任北大校长,去哈佛大学讲学,胡适的事业迎来了巅峰。
自古风流少年的故事里,总有美人相伴。
胡适与妻子江冬秀是旧社会里的“包办婚姻”,因为母亲的一再坚持,难以违抗母亲意愿的胡适选择与江冬秀成亲。只是江冬秀是旧社会里的“标准”女性,不能与胡适谈论诗词歌赋,思想上没有碰撞,江冬秀对于胡适而言,更多的是责任,是“母命不可违”。
在胡适与江冬秀成亲之前,胡适所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是韦莲司,在美国时期情投意合的二人,最终也没有走到一起。
另一桩桃色新闻便是胡适与陈衡哲的故事,在胡适成亲前的半年里,胡适与陈衡哲一直保持着暧昧的信件往来,打算步入婚姻殿堂的二人在胡适不得不回想迎娶江冬秀后分道扬镳,如两条相交的直线,交叉在短短的一瞬之后,渐行渐远。
婚后的胡适红颜知己也从未少过,在与江冬秀婚礼上,胡适与曹成英一见倾心,更是在婚后胡适去上海出差时,在烟霞洞里和曹成英毫不避讳的同食同寝三个月,也有了属于他们爱情的结晶。
胡适与曹成英的感情在急剧升温,面对着家中自己挺不喜欢的糟糠之爱便格外碍眼,于是在得知曹成英怀有身孕后便向江冬秀提出婚。一个拥有者“旧思想”的女人,离婚就是休弃,况且此时的江冬秀已经提胡适孕育了两个儿子,而惟一的女孩却在孩童时期早夭。
江冬秀看着一脸坚决要离婚的胡适,悲从心来,以自杀和孩子的性命相要挟才让胡适作罢。究竟是怎样的绝望才会让一个女子用自己的孩子的性命作为筹码呢。
离婚未遂的胡适与曹成英的爱情也不得不消散,而此后的曹成英堕胎后终生未嫁,有一个女子的一生在这样的悲剧中结束。
即便负过这般多女子的心,胡适的个人魅力仍然是那些女孩们的心之所向。上海的徐芳、美国的洛维茨、还有丧偶的陆小曼,在史料中记载,都有这般那般的纠葛。都说才子风流多情,看着胡适的这一生,不免感叹,才子多情也薄情。
坚持站在国民党方向的胡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决定逃离中国,携妻子儿女飞往美国,以逃离被追究的责任。胡适的长子胡祖望背负着父亲很大的期望和期许,年少的胡祖望也同样没有让父亲失望,完美的继承了父亲的优良才华。
求学时受父亲影响,同样就读于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归国后更是在中国航空公司担任工程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在父亲事业失败后,成家的胡祖望也跟随父亲前往了美国,既是求学,也是避难。
而胡适的次子胡思杜却是和大哥完全相反的人生。年少的思杜贪玩好闹,不喜读书,不求上进。胡适为磨练次子性格和学识,将次子安排进图书馆工作和学习,经过图书馆里文化的熏陶,和所读知识的沉淀,胡思杜逐渐理解了学习的意义。
不喜读书容易改变,但是父子亲情却并不容易修复。在父亲前往美国时,胡思杜选择了拒绝,许是“思根”,不愿离开故土,许是“叛逆”,不愿顺从所谓的父亲“旨意”。
没有前往美国的胡思杜独自一人留在了中国,跟父亲也断绝了父子关系。远在美国的父母家人没有过问过思杜的生活,思杜也没有去询问家人的安危,好像彼此已成陌路人。
因为父亲胡适身份的原因,留在国内的胡思杜即使已经跟父亲断绝了父子关系,还是受到了一定牵连。本来胡思杜表现良好,在国内的生活也算平淡幸福,但是在特殊时期来临后,胡思杜被打成了“Y”派,污蔑、审问、侮辱如冬日的呼啸寒风迎面而来,冰冷刺骨。
在一个不堪折磨的晚上,胡思杜自杀,却被曲解为畏罪。胡思杜去世的消息传到了兄胡祖望的耳中,忍受着巨大的悲痛,看着年老的父母,胡祖望选择隐瞒下了消息。
年迈的胡适病重,1962年在台北离世。至死,胡适也不知道自己的小儿子比自己更早离开了人世。胡适的葬礼在台北举办,江冬秀挂念着自己的小儿子,便将胡祖望叫到身前;“你父亲病逝,你弟弟知道吗?”
胡祖望看着母亲担忧又期盼的眼神,只能跪在母亲面前,悲痛而绝望的开口:“弟弟已经去世多年了。”
文/史海观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