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华为这么牛?“无限追溯机制”下,中国科技行

近日,美国正式宣布推出“无限追溯机制”,以遏制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这件事也引发了舆论的热议,很多人都觉得这件事对华为影响最大,但实际上受影响最大的是国内半导体行业以及国防工业。

美国的目的在这里其实已经体现的很充分,短期内阻碍半导体行业、科技行业发展,长期则阻碍国防工业发展,或者换一种说法,表面上是为了阻止国内科技行业的崛起,而本质上却是要阻碍中国国防工业的迅速发展。

所以这不仅仅是科技行业的事情,已经关系到国家安全层面。

我展开三个点来讲讲:

华为这么牛?“无限追溯机制”下,中国科技行

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

第一点,“无限追溯机制”是怎么来的?

先说两件事。

第一件事:2020年4月2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一项新的出口管制措施, 旨在防止中国,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国或其他组织的实体通过民用供应链或在民用供应链下获取发展武器、军用飞机或监视技术的美国技术,然后应用到军事和军事最终用户。

第二件事:美国商务部有一个禁止美国出口相关技术的企业清单,在这个名单上华为、海康威视等都在列,这个名单是给美国企业发的,意思就是所有包含美国企业技术比重在30%以上的产品禁止出口到名单里的企业。

无限追溯机制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在于不论LAM(泛林半导体)、AMAT(应用材料公司)的他国客户企业是否知情,最终结果只要是产品或技术被军方采用,即刻“无限追溯”机制开始生效并追究相关责任,同时可能要追责所有中间环节厂商。

为什么会诞生这么一个条款,因为美国很多企业还是想在法律的框架内跟中国企业合作,所以他们就想方设法将美国技术的比重降低到30%及以下,然而美国政府(特朗普、蓬佩奥等)却还想着将这个技术比重再次往下降,最好降到5%,但是这需要通过国会的投票决议,而由于不言而喻的情况,美国政府和国会在这件事上意见不怎么统一,并且现在美国政府基本处于停摆状态,想要通过国会让这个建议变成法律条文,估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美国政府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无限追溯机制”来,实际上这属于事后追责机制,而不是像管制清单一类的法律条例。

当然,这个追责机制其实也很要命。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某家国内半导体企业要生产通用8位MCU,然后这个8位的MCU用于某扫雪车的车窗开关控制系统,没有任何问题吧?但是恰恰这个扫雪车用于军用机场的扫雪,那么如果美国政府以此发飙……就能启动无限追溯机制对这家半导体企业进行追责。


华为这么牛?“无限追溯机制”下,中国科技行

第二件事:“无限追溯机制”对中国的影响?

我们从小往大说。

首先它影响的是中芯、华虹等国内晶圆代工企业。大家可能也知道,中芯国际代表着大陆的最高晶圆制程工艺(14nm),有人或许会说,我们就不能剔除掉美国半导体设备企业的技术或设备?毕竟世人众所周知,晶圆代工里核心的光刻机是荷兰ASML生产制造的,但其实光刻机只是半导体生产设备的一部分,完整的流水生产线上则远不止光刻机这一种设备。

大家可以看一下世界半导体设备行业排名。


华为这么牛?“无限追溯机制”下,中国科技行

来源于芯思想研究院

这就是应用材料公司和泛林半导体等美国半导体设备企业的话语权展示,同时日本的相关企业也会受到美国的影响和牵制。

所以中芯、华虹算是直接受到影响的国内企业。

其次受到影响的是中间环节的企业,比如说华为。

华为海思是芯片设计公司,它在安防芯片领域的地位位居世界前列。按照“无限追溯机制”的要求,一旦华为的芯片产品涉及到军用,那么华为以及为其代工的企业都会受到制裁。而实际上,这种机制就是倒逼着中国企业“卖出了产品还要为产品的最终流向负责”,这需要增加很多不必要的细节管理成本,同时必然会对客户产生巨大影响——毕竟没有谁愿意被“监视”自己的市场。

所以华为很可能因为生产企业的限制而间接受到限制。

再次是半导体行业和整个科技行业。

我们要看重点,那就是终端产品中一旦涉及到军用,那么终端产品所涉及的所有半导体企业都要受到限制,除非这些企业没有使用美国技术设备。而事实上,美国半导体设备在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占比都很大,国内有点水平的半导体企业基本都无法避免流水线生产设备里使用美国设备。

这种限制本身会大大降低半导体行业的活跃度,压缩半导体行业的生存空间,而且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基本国情跟国外不一样,这将引发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危机。

最后就是国防工业受限制。

实际上比较核心的军用芯片或者半导体相关产品基本上都有军工企业自行研制生产,这一点上对于国外基本没有什么依赖性,问题是生产加工设备中依然存在较大比重的美国设备,而且很多设备军民两用,这跟美国的状况也差不多。

当前的无限追溯机制却要强逼着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从上到下清晰地分为军用、民用两大板块,并且想要切断两者之间的关联。这明显不可能,所以美国的真实目的就是通过制造半导体的技术天花板来阻碍军工发展。

那么问题就来了,美国为什么要如此迫切地要阻碍中国军工的发展?你细品。


华为这么牛?“无限追溯机制”下,中国科技行

科技行业核心结构模型

第三件事:破局着落在何处?

实际上,很多半导体圈子里的人都认为无法破局,真的,你对半导体这个行业了解越深,可能就会越绝望。

因为美国的技术壁垒并不是在这些设备所牵涉的技术本身,而是在于基础科研领域的研究水平。

任正非曾经说过,基础科学研究是科技发展的源动力。因为在整个科技行业的金字塔结构中,能量的传递是自上而下的,而最顶端的金字塔尖就是基础科学,再往下是应用科学,再往下才是整个应用产业链,越到下边体量越庞大,但究其根本,很可能只是金字塔顶端的一小块。

在半导体行业来说,数学、物理和材料化学,这些基础学科看似不起眼,但真正决定国家科技实力的,恰恰是这些基础理论学科的水平,因为没有这些基础理论,怎么建得起庞大的科技高楼?

所以第一味药,还是要创造有利于基础科学研究的社会环境,中国的崛起能否持久,或者能否像我们所设想的那样和平崛起,这个是关键。


华为这么牛?“无限追溯机制”下,中国科技行

第二个药,面对的是当前局面。

实际上我们可以做一次复盘,拨开美国一系列动作背后的真实企图。美国对于中国的种种动作,目的纷繁复杂,但最终目的都是削弱我们的发展速度,甚至于打断我们的发展节奏。

首先在美国的组合拳里,首先想要干掉的是华为,但是没想到华为在通信设备领域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美国的行为反而激发了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站在美国的角度就是“打草惊蛇”,“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所以第二回合开始,美国开始大肆限制中美两国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以遏制美国技术/设备外流的方式来阻断中国获得更高生产技术,从而间接破坏中国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这里边海康威视、大疆都几乎都受到了影响。

现在则是第三回合,但是第一回合就“幸存至今”的华为从2018年起,实际上就将唯一的破局关键性工具——“5G核心技术”摆在了明面,并且开始集结国内产业链资源,当今世界上估计只有中国拥有成体系、成系统也拥有庞大数量级资源支撑的5G产业,虽然韩国5G产业也如火如荼,但是跟我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就在5月初,美国商务部内部议案流出,显示美国商务部正在磋商是否同意美国企业与华为开展5G技术方面的合作,而看情况,这一让步很可能将因此实现。与此同时,由美国企业牵头联合世界上大多数通信设备及电信企业巨头组建的5G技术开放联盟成立。这个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当前的局面直观一点来说,就是西方国家缺少优质的5G关键性技术(知识产权在中国手中),中国有技术,那么西方为了平衡话语权,就将生产环节所涉及的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所以仔细分析这种情况,中国并非处于很被动的局面。

前提是,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所掌握的5G的重要性以及应用方向,并且尽快能够不依赖美国生产技术推出我们的终端产品,这个优劣势才能够反转。

从发展趋势来看,合作已经不可避免,关键在于合作方式上,我们如何在这种无奈的合作中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是需要思考的。


华为这么牛?“无限追溯机制”下,中国科技行

总结

在专业氛围比较浓厚的电子产业论坛上,有关这条新闻的议论很多,并且大多比较悲观,我大概能够理解这种情绪,因为美国的技术真的真的非常强大,强大到令人窒息。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美国的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获奖者数量位居全球第一,美国社会学科领域的也不少,美国在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方面的实力在半个多世纪都是全球第一(苏联比较偏重于军事应用),而且这种优势并没有得到削弱。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期间的技术积累以及对整个世界底层标准的建设有多雄厚扎实。

但作为一个外行,我也有不一样的看法,这种看法来自于美国的态度转变:一个人的实力高低或者说潜力高低,有时候看他的对手更加客观。

所以被美国步步紧逼的我们,实际上也应该有一点自豪,毕竟美国上一个针锋相对的国家是苏联,这说明我们拥有的高度和以后将要抵达的高度让美国感到害怕。

归根结底,不需要绝望,我们的手里也有牌,只不过我们需要打的是逆风局。

不过话又说回来,从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八十年以来,从辛亥革命以后的一百一十年以来,从新中国成立的七十年以来,又或者从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以来,我们什么时候打过顺风局?

崛起从来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所以郁闷归郁闷,我们还是要奋起直追。


华为这么牛?“无限追溯机制”下,中国科技行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