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3000+高管的困惑,华为战略专家对答十问市场洞察


3000+高管的困惑,华为战略专家对答十问市场洞察

▪ 作者:闻铭,乔诺战略财经产品线资深专家,华为公司原BG及区域战略与营销负责人、营销体系变革负责人

▪ 来源:《商业领袖篇》在线课程现场问答


5月9日晚20:00,《商业领袖篇》在线课程如期开播。说好的《问答华为原高管系列》第二期出炉。


在这次的问答中,闻铭老师与企业高管们讨论了:


已经有了好的技术概念时如何创造市场趋势?

市场容量很大但公司竞争力弱时企业怎么做?

市场部配置市场洞察人员的比例应该是多少?

……


大部分企业都处在没队伍、没预算、没IT的状态,这时又该怎么做市场洞察呢?


本次问答中闻铭老师对上述问题一一做了回应。


1、问:行业洞察要有前瞻性,在看竞争和看自己的部分,如何体现前瞻性?


闻老师:看竞争,主要看未来整个竞争的格局变化。尤其看主要的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未来的发展方向。看的目的是能够知道未来谁在这个行业里能生存,哪些竞争对手可能会在行业洗牌中走下坡路,甚至出局。因此一定要有前瞻性。


其实看的目的是要知道未来战场的样子,我们就知道与谁联合或者竞争。看自己这部分主要是看现在,要去理解自己目前的优势和劣势,当然优势和劣势也是动态的,在未来也会发生变化。


2、问:当有比较好的技术概念时,如何创造市场趋势?


闻老师:这个问题其实是营销问题,是指如何把概念营销出去影响市场,包括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市场中利益相关者等,要使市场能够接纳这个概念,愿意把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市场。


因此我们要做品类营销,现在国内的很多企业不善于做品类营销,也不愿意做,因为做品类营销好像没有帮助把产品卖出去。其实它营销的不是我们的产品,而是产品品类本身。


比如现在都在说人工智能是未来的趋势,人工智能的品类营销的主要内容是人工智能能帮我们做很多事,不宣传我自己的人工智能哪方面做得好。所以品类营销核心是要能够把概念推到市场,告诉大家市场的趋势以及对带来什么好处。


3、问:关于洞察人员配置在市场部,配置比例标准一般为多少?


闻老师:一般市场部人不要很多,因为若是直销型市场,销售和市场是接触的,在市场信息的收集方面其实已经形成天然布局,可以理解为是兼职的市场信息收集人员。


在总部专职市场洞察的人员一般分两类:

(1)基础洞察,稍微多点,但对人才能力要求不高。假设一个产品线有1000人,可能有1~2个做基础信息收集,如与咨询公司交流,收集市场信息等。

(2)专家级洞察,一个业务领域有1个人就够了。所以整个市场洞察的人不会很多,因为多了没有用,关键是要能够把体系建立起来,把现有所有和客户接触的人变成兼职的市场洞察人员。


4、问:某个市场容量极大,增长率一般,但公司竞争力较弱,对于这个情况,该如何思考?


闻老师:从市场洞察角度看,容量大,增长一般,但目前公司能力弱、份额低的话,是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主战场的,先进去做一些边缘市场,活下来,然后不断抢别人的市场,核心是我们要稳扎稳打建能力。


可以先聚焦打一块市场,再不断去扩充可参与空间。下一次课《战略规划——聚焦创新压强》会重点回答该题,但是从市场洞察本身看,如果企业觉得这个市场值得做,从定位上不要轻易放弃。


5、问:公司市场部、产品线市场部、区域市场部都有市场洞察组织,三者如何分工与协作?


闻老师:1.公司层面的市场洞察重点在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只有一个,如果让各产品线、各区域都去洞察宏观环境,难免导致工作重复,所以宏观环境集中在公司层面洞察即可。


2.产品线的市场洞察应该聚焦在自身的业务领域。


3.从区域角度而言,该区域负责的客户、所有销售的产品都需要去洞察。


4.从职责上看,三者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洞察市场服务战略、营销和产品规划,只是在分工上各有侧重。


6、问:当发现了新市场,也定义了战略项目,制定了预算和计划。但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计划赶不上变化,出现了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情况,导致战略执行放缓甚至停滞,这时是放弃?还是继续坚持?继续坚持,成本不可控,放弃,又已经投入非常多。这样的情况下,战略执行如何规划才能降低风险?


闻老师:1.这个问题要根据不同场景具体分析。


2.如果确实是企业的战略方向,即使碰到一些困难,还是要坚持往前走,可以在战术上做一些调整,但是战略上不要去更改,还是要坚持投入,不过可以适当减缓投入节奏。


3.如果判断战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对战略产生影响,如新技术对原有的产品、战略产生颠覆性影响,这个时候就不能再坚持原有战略,要及时止损。


7、问:竞争分析时,对标杆竞争对手,是吸收它的优点重要,还是针对它的劣势做出对策重要?


闻老师:1.对于标杆,核心还是要去洞察它的优势,分析标杆代表的方向,并向标杆学习。


2.对于标杆的劣势,在市场竞争时也要分析、利用,但是分析出劣势后,不能如打击弱势对手一般,如此自身损失的利益会更大。要针对性地对标杆做打击,按照正常的商业竞争处理。


8、问:市场总空间较大,但企业上市产品无差异化,除了用低价切弱者市场外,怎么运用其他场景进入该市场?


闻老师: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战略规划,可以先从市场洞察的角度去思考,首先是洞察到市场,然后才是怎么去切入市场,切入市场的指导思想是聚焦、创新和压强。


在市场比较大的时候要能去聚焦,在聚焦的地方做出差异化的创新,通过创新在市场上能够持续增长。如果第一步什么能力都没有,只能用低价先活下来,先有自己的根据地,但不能满足于低价,需要思考下一步怎么利用根据地扩张地盘,在扩张的过程中做出差异化,不能一直是低价策略而不去改变。


这就需要在市场洞察时思考,下一步的地盘在哪,在哪些市场构建下一步的核心能力。


9、问:处于行业衰退期的中等规模公司,产品线非常多,行业内每个细分领域都涉及,没有规模效应,对比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竞争力不强,市场职能缺失,没队伍,没预算,没IT该怎么样做市场洞察?


闻老师:这是大部分企业的现状,行业地位一般中下,队伍也比较弱,处在行业衰退期。如果你的战略就是在行业衰退期也要挣钱,也是可以活下去的。


比如奥特莱斯的模式,靠打折来吸引客户,它也可以活下来。这时的市场洞察要关注哪些产品进入衰退期,有可能其他竞争对手都退出市场了,我就是要坚持,这也是一种战略。


这时也要围绕衰退期的市场特点及客户关注点,构筑洞察能力。如果公司不满足于一直处在行业衰退期,那就要进入到新的行业中,先做几个项目,通过项目洞察市场。


10、问:判断是否是新兴市场,有哪些标准?


闻老师:新兴市场典型的定义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比如金砖四国,市场还没有饱和,是高速增长的市场。


对于新兴市场,产品已经有准备了,更重要的是如何跟上高速增长的需求。公司从客户和区域选择方面,一方面要去看发达市场和高端产品,但这部分市场空间比较小,另一方面要研究市场容量大的新兴市场。


如果新兴市场指的是新技术领域,就需要看技术如何跨过裂谷,不能太早,要依靠技术成熟度曲线去做洞察。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