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逃离这5种认知偏差,脑子一热,每天都可能被
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场景:
1、饭桌上,一谈起中西方教育,就各种对中国应试教育的痛斥,对西方素质教育的各种羡慕,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还是我们的错觉?因为我自己就是在这种传统教育方式下熬过来的,现在发展的也很不错嘛!
2、对于某个产品,如果销售人员是你的朋友或者老乡、校友,我们就觉得他介绍的产品应该也很不错,于是你就买了对方的产品?
3、同事网购了产品,推荐说不错,你一看销量也很高,于是果断剁手下单,除了拆开快递那一刻的快感,就再也没用过这个东西?
02 直觉思维VS逻辑思维要想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熟悉的场景,就要从人的思维系统说起,每个人都有两套思维系统: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超过90%的选择,是通过直觉直接作出的;而剩下的10%中,也有一半是先通过直觉找到答案,再通过逻辑思考验证答案。
虽然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无法完全分割开,但在不同的场景下其中一个会起到主导作用。
开篇提到的场景中,决策或者判断都是通过直觉思维做出的,直觉思维系统是无意识、不费力的,而逻辑思维系统,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需要寻找证据,进行逻辑推理。
在关于思维的书中,比如《思考,快与慢》等书中例举的大量数据表明,直觉思维非常常见,直觉能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判断,节约认知资源,提高认知效率,但却会经常出错,造成一种“想当然”的决断,而且容易被他人利用。
03 常见认知偏差直觉思维之所以会经常出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不理性思维模式。这些不理性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认知偏差,目前已经研究的有上百种,这里只介绍5种最常见的认知偏差,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被这些错误的直觉误导过?
1、过度自信
也就是说人们会对自己的认知判断和能力过度自信。
美国奥克兰大学和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研究者,调查研究了191位工商管理硕士后,发现与其他学生相比,那些想要创业做企业家的人,更容易产生这种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这类学生觉得:“创业再难,失败的人再多,我也不怕,别人失败是因为能力不够,我不会失败的,因为我比他们都更出色!”
难道就真的没有其他的可能吗?否则也不会有创业的成功率只有1%的说法了。
再比如,股民们进入股市的时候都觉得自己会赚到钱,但调研显示超过50%的投资者,其股票账户都是亏损的,过度自信就是原因之一,高估了自己对政策和技术的把握能力。
2、盲信权威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感受:一句话,如果由马云或者名人说出来,我们会觉得很有道理,至理名言;而同样的话从自己身边的朋友或者普通人口中说出来,对我们却没有丝毫的触动。这就是盲信权威在作祟,由于名人的光环,觉得他们说什么都是对的,而没有认真分析说话者是什么立场,讲了什么证据,证据是否可靠。
3、从众效应
吃饭的时候,我们习惯去人多排队的场所;
网购的时候,如果某件商品月销几万甚至十几万,评价也是清一色的好评,你肯定也会动心,毫不犹豫的下单吧;
某款智能手机的广告做的好、做的多,就买哪一款。
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商家就是利用这种从众效应来达成销售产品的目的。
4、喜好偏差
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喜好的人或者事物,也就是“爱屋及乌”。比如,明星代言,可能就是因为喜欢为其代言的明星,就买了他代言的产品,美其名曰支持爱豆,而不是从原料、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价格等方面来判断其产品是否真的是自己需要的,是否真的质量过硬。
5、确认偏差
也就是说人们倾向于捍卫自己已有的观念,抵制不同的看法,而在寻找证据的时候,只相信那些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比如,恋爱中的人,如果怀疑对方不专一的时候,会留意各种蛛丝马迹,来证实自己的判断,甚至歪曲臆想,来支持自己的想法。
再比如,刷朋友圈的时候,对于观点自己不认可的标题的文章,我们都懒得点开链接。
了解了这5种认知偏差,我们就应该明白,直觉思维很多时候是不可靠的,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难免陷入各种各样的认知偏差,最终误导自己的决策。
要想避免被这些认知偏差所误导,首先,我们要多训练自己识别认知偏差的能力。其次就是主动训练我们的理性思维模式——逻辑思维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了解、学习和掌握常见的逻辑思维方法,用严谨的逻辑推理做出有理有据的判断和决策。
学会高质量的逻辑思维,做一个不被套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