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温州人看不起网红经济?


前两天写了一篇 温州走出的网红一姐,遭到了一些人的冷嘲热讽。


洗白?


收了多少钱?


写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


温州不需要一个网红做榜样!


一个被王思聪玩过的网红,你还这么吹捧!


甚至在我的部分读者群里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有人说,这些网红经济,让企业浮躁,哪有心思做研发,做产品。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看直播购物,就跟长辈看电视购物,被忽悠的多。


还有人甚至认为连我都开始写网红了,是自降身价,带了个很坏的头。


有些老读者,我对他们有点了解,其中不少还是温州传统的小企业主。


感受到他们对这篇文章的不屑,对网红经济深深的敌意,我一开始生气,进而遗憾,最后感到悲哀。


温州人看不起网红经济?

01 雪梨值得写吗?


几年前,曾有人问一个学者,你怎么也看起宫斗剧来了?那个学者回答说:《甄嬛传》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电视剧了,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我作为一个社会学教授,当然要研究关注。


很多大男子对宫斗剧一脸鄙夷,而我却也从《甄嬛传》学到了不少东西。我看电视剧虽然也有题材的喜好,但从不鄙夷某种题材。我只鄙夷那些豆瓣分数低得离谱的垃圾剧。


所以,雪梨是一种社会现象吗?是一种经济学现象吗?当然是。网红经济还是当前的热点,资本市场相关的股票都涨上了天。作为一个偏财经的自媒体,我当然认为值得写,而且值得大写特写。


我的遗憾恰恰是,恰我写得很泛泛,没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个行业,这个企业,这个人。我的一个老读者还是雪梨的同学,我还请他有机会牵个线,让我进一步走近这个女人,这个企业。


02 雪梨是个企业家吗?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是从法语中借来的,其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


中国网红千千万,雪梨能从中杀出一条血路,从单打独斗发展成规模企业,成为中国网红经济的领军人物,怎么不是企业家?


雪梨旗下宸帆公司孵化了30多个品牌,年销售超过10个亿,已经超过了温州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怎么不是个企业家?


非要你心中,那种起早贪黑做裁缝,挑着鸡毛飞上天的苦日子出来的才叫企业家?


长得好看,动动嘴皮子,就能成为雪梨?中国这样的网红、网不红多了去了,有几个能像她这样把个体户经营成一家企业的?


温州人看不起网红经济?


03 湖畔大学那么好进吗?


有人说,我写网红掉价。


这是高看我了,我连雪梨粉丝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写她也掉不了什么价。


如果我都掉价的话,那马云岂不是更掉价?


湖畔大学由马云、史玉柱、柳传志、郭广昌等中国最顶级的企业界大佬、学者发起设立,旨在培养拥有新商业文明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新一代企业家。


湖畔大学对学员的考量标准非常之高,不是那种给钱能上的普通EMBA。迄今为止,湖畔大学的学员基本上是星光熠熠,甚至58同城的姚劲波、理想汽车的李想等成名已久的企业家也去报名。


这次湖畔大学招生共有1500多名企业家报名,并从中选拔40多人,录取率仅有3%,竞争激烈程度超过了哈佛、斯坦福等顶级商学院。雪梨被录取了,不值得佩服?


那肯定是雪梨找了关系呗。你怎么不找关系跟马云他们打招呼呢?


网红经济、直播经济本身就是电商行业当前的大热门,对于有着阿里背景的湖畔大学,雪梨不仅是合适的学员,还是研究的样本。


对雪梨现象、网红经济的研究,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阿里巴巴未来的电商战略。


04 网红经济害了实体企业?


群里的争执当中,这种论调看起来最高尚了。


你看,大家都去做网红了,抢流量了,都不会踏踏实实做研发、做产品了。


拜托,一个企业的成功,本来就不是只做产品的过程。不然生产车间的主任都可以经营企业了,还需要市场老总干什么?


我读的市场营销专业,岂不是也要取消了?


管理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那经典的4Ps理论了解一下?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才决定了你的销售(Sale),而不仅仅是产品。


以前做好了产品,也要大量的钱去铺渠道,去电视报纸打广告。难道做好了产品,坐在家里吆喝几句,顾客就上门了?你当做企业是开小卖部呢?


现在的报纸都没落成这样了,去打个广告都要几千几万呢。搞个直播,拿起手机就行,几乎零成本,这种方式反而不香?


温州本土的企业,奥康的老板,红蜻蜓的老板,都走进了直播间;格力电器的董明珠也上了直播间,罗永浩更是把直播作为了职业。你是看不起他们,还是觉得他们的眼光有问题?


还是,你看得上传统企业家做直播,就是看不上网红做直播?请问,哪个做直播的企业,不想培育几个自己的网红呢?红蜻蜓老板卖命吆喝,卖的不及雪梨一个零头,你以为他不想要雪梨?


《人民日报》都邀请薇娅去做直播了,你还在这里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


05 网红卖的东西不靠谱


有人争论时提出:现在年轻人看直播,就跟老年人看电视购物一样,被忽悠得多。


乍看有相似性,其实毫无道理。一个群体是否容易被骗,被忽悠,是这个群体本身的认知能力决定的。老年人不看电视购物,也是被忽悠的高发群体。那些卖保健品的,上门推销就显得亲切可信任了?


不可否认,有些网红、有些直播的产品是存在问题,但这是主播的问题,而不是行业的问题。直播也好,网站也好,电视也好,开店也好,都只是渠道,都会出现产品的问题。


越大的网红,就跟越大的店面、企业一样,会更加爱惜自己的羽毛。


06 雪梨靠的是男人?


王思聪确实是提高了雪梨的名气,但那也是人家自由恋爱。


在王思聪之前,雪梨淘宝店就做到了金冠了;何况王思聪那么多任女友,也没见其他哪个混出点成绩来。


她就是女强人,哪怕是在后宫,她也是甄嬛级别的存在,有头脑,有手段。


至于她的私生活,网上流言有一些,我文章也提了下,但也仅仅是如此,没有实锤。


还有自称文化人的读者,把雪梨比作古代的名妓。我们要留点口德,切勿张口就来,对女性也要有起码的尊重。


还有说我收了钱的,也是这个道理。你觉得我收雪梨多少钱合适?


只要不是违法的东西,我们也没也没必要过度关注别人的私生活,多看看她成功的一面。她对品牌的理解,对粉丝经济的理解,还是可圈可点。


也有做公益的读者跟我反馈,雪梨有专门做公益的团队,长年资助温州流浪动物救助基地等多个遍布全国的项目,还会定期派人来考察监督大家做得如何。


然后又质疑,做公益又是做给别人看的, 别有用心?


胡适老爷子说,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别只顾大胆假设了,张口就来不是一个人的涵养。


07 盲目跟风会害了企业?


确实的,很多企业盲目跟风, 盲目投入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结果得不偿失。


这不代表新模式,新业态就是错的,就是不值得学习的。


以前阿里巴巴刚创立的时候,马云来温州推广,还被骂作骗子。


电商兴起的时候,温州一些传统老板还嗤之以鼻:我们那么多门店,有产品可以看,可以摸,可以试,还有专人讲解,还有售后,他们网上搞搞,能成什么气候?


我那时候在银行,见到不少这样自信自负的老板,在那高谈阔论。后来多垮在在金融风波里,或淹没在互联网浪潮下。


放在一个更大的视野格局里,网红经济是互联网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的一个必然产物,网红经济也是跟自媒体是深度绑定的。


在任何时代的大浪潮里,我们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观察,虚心学习,你可以选择不上车,但要评估好时代浪潮对你的冲击;你可以选择上车,但要评估好坐车的姿势。


温州很多企业玩新概念,钱打了水漂,很多也是因为根本没看清,就赤脚蹦上疾驰的列车,结果出了车祸。


出了车祸,不是车的错,不是时代的错,而是你的错。


温州人看不起网红经济?


08 温州人要走自己的路?


在那天争吵得激烈的时候,很有意思的是,有人喊出了我们温州人如何如何。


意思是温州就靠自己闯出了天地,温州人要走自己的道路,网红这种虚无的东西不适合温州。


温州人特立独行,是基因决定的吗?互联网这种虚无的东西,适合温州吗?


温州的名声,是那些有头脑,有魄力,有眼光的温州人闯荡出来的,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只是沾了光。


我经常跑杭州、上海。我认为现在最牛逼的温州人都在这几个大城市。他们对新事物的阅历和思考,也跟温州本土的不太一样。


我在杭州跟那么多人探讨网红经济,新媒体经济,从阿里高管到浙大教授,从创业团队到上市公司,学到了很多东西。当地的温商也是非常有思路有见解。没想到在温州本土,写一篇网红的文章,也能引来那么多鄙夷之声。


无怪乎,不仅雪梨选择了杭州,温州最大的网红公司青橙玩家也搬到了杭州。这才是环境土壤的问题。


刚刚开完的温州两会,温州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了“培育发展定制消费、时尚消费、网红消费等消费新模式”。


政府都在重视了,我们温州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在掩耳盗铃,逃避排斥这种经济模式。


按我说,温州就该请雪梨回来,帮家乡企业做点事。


以前写文章,感慨温州发展之慢。经常有读者跟我说:“温州优秀的人都出去了。”


如今愈发感到这点,温州发展之慢,也是我们很多留在温州的人,缺乏见识,固步自封造成的。


本文由水木财经原创,关注我们,一起带你涨知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