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最高境界:三分钟改变你的思维,建议每
大师南怀瑾曾经说过:“看花要将花的精神收到自己的眼神中来,看山水,要将山水的精神放入到自己的眼神中来,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这叫精神内敛。”
南怀瑾大师的眼神直到晚年也还很好,据他说就是这个原因。
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着急慌张,撒出去大把大把的精力,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粘到更多的知识。
但精力越来越发散出去的时候,会明显得感受到,一旦遇到事情,会迫切地希望收回它们,查看学到的知识,而不是根据自身情况去创造解决方案。
这就是南怀瑾先生说的反面,把自己的精神撒了出去,而不是把外物的精神收到自己这里来。
如果出现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情况,很容易产生“学的知识还不够多”的感觉,就会倒逼自己学更多的知识。于是,精力愈发的不够用,负担愈发地重。
负反馈下,陷入一个恶性死循环。
黑格尔曾经在总结哲学史的时候说过: “历史总是一阵向左,一阵向右,最终又总会出现结合统一的结果。”
下面这个小故事讲透了,让你醍醐灌顶,如果你想股市获得成功,可以看看,对你会有启发。
农耕布织的古代,那时候没有洗衣机,洗衣服都是用手,到了冬天的时候,洗衣服就很容易把手冻伤,所以稍微有钱的人家就会雇人洗衣服或者是找人漂洗。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户人家以漂洗衣服谋生,在不断的漂洗过程中,无意之间发明了一种药膏,只要按照一定方法制作出来的药膏涂在手上,就能有效的防止洗衣服被冻伤。
这个时候,有一位商人知道了这户人家的药膏,便开出1000两银子的的价格想要购买这家人的方法,这家人商量了以下,觉得光靠洗衣服,十年也赚不到那么多钱。就把方法卖给了商人。
商人拿到药方后,通过改良包装成一种防治冻伤的药膏。那时候正值国家要打一场硬仗,商人将药膏献给了国王,并告诉国王,使用这种药膏可以有效预防士兵被冻伤,也就不会影响士兵对武器的使用。
敌国的军队没有这样的药膏,最终国王的军队大获全胜。国王十分高兴,封商人做了官,还赏给他了无数的金银财宝。
故事讲完了,你看完故事有什么体会吗?
其实很简单,同样的一个药方,可到了不同的人手里,发挥的价值却是天壤之别,洗衣服的人家只是为了洗衣服不被冻伤,而商人花了1000两银子献给国王,降低了士兵的伤亡,同时赢得了战争,最终还得到了比1000两银子多得多的金银财宝。
这个故事就体现:眼界和格局决定你的高度,机会只是一种契机
你从30楼往下看,全是美景;但你从3楼往下看,全是垃圾。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
耐心等待市场真正完美的趋势,不要做预测性介入;“时机就是一切”,在恰当的时候买进,在恰当的时候卖出。耐心、把握时机是投资获得成功的诀窍。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我们所见到的现象界的一切的本质都是意识(包括人在内),石头和植物都有意识,只是它们还没有产生自我意识,即没有产生所谓的“业识”,我们修行去的就是我们的这个自我意识,把虚幻的我去掉,任何时候不要加一个“我”,这样你看看还有什么事情和人能伤害你,你做什么事情能不成吗?你去掉自我意识的时候,那些固有的贪、嗔、痴、慢、疑五毒的习气就会自然的脱落,这样我们谓之解脱!
大多数投资者在股票投资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抱怨:“我知道那是一只好股票,就是拿不住。更有的投资者说,几乎所有翻倍的股票都曾经买过,就是涨一点就卖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长期投资者面临的真正困难,是长期投资者真正的挑战,是长期投资者成败的关键。
如果道是规律的话,你宁可守着他,决不冒犯。任何冒犯都意味着毁灭,那些前夜的成功者,他们太过于强大,以至于觉得自己可以创造规律,他们以为自己的超人能力能在跨域巅峰之时,可以随意毁掉巅峰,螳螂之臂!最后能留下世人的只有惋惜。
市场交易就是简单的一买一卖,但在这一买一卖的背后,隐含着投机者不同的观念、意识、目的、动机,反映出投机者的价值观、市场交易理念、对待金钱的态度、对待风险的态度等等。市场交易的成败,投机者在金融领域的最终命运,固然受一些偶然的、意外的因素影响,但最根本的深层次原因取决于一个投机者的综合素质,即一个投机者的人生修养和境界。
投机者的修养和境界依赖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对市场的理解,对市场交易中一些重大的原则性问题的认识深度;另一方面是投机者对自我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心理弱点、性格缺陷、思维、行为习惯等主体内在世界的了解程度。这两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投机者的自我认识越深刻,对市场的理解就越深入;反之也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化是成千上万投机者观念、心理、情绪碰撞的结果,而这种结果一旦变成现实,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观念、心理和情绪,这是一个典型的反射过程。
一个成功的股票、期货投机高手,往往具有深刻的市场见解,也能洞悉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在这两方面达到很高的层次。投机之路是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投机者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难以想像的困难,大多数人最终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但是,一旦你突破了自我的局限,超越了平庸凡俗,就会有巨大的收获。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一个投机者的修养和境界不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一切就无法避免,许多错误永远无法解决。因为本来,市场交易中所谓的对错就是相对的,不同类型、不同经历的投机者所面临的问题并不一样。数不胜数的所谓错误只有在事过境迁,投机者的思维、认识、境界到了一定层次以后才能恍然大悟。
在此以前,尽管你在市场交易中殚精竭虑、苦苦挣扎,努力想避免各种各样的错误,结果总是令人失望的。你注意了这一方面的问题,错误就会从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就像一个新手开车,注意了前面路上的障碍,却忘记了后面和旁边的危险;注意了手上的动作,却忘记了脚下油门和刹车的位置。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多数市场参与者日复一日,像噩梦一样无法摆脱的错误,只能随着投机者的修养和境界的提高而被超越,被消解,而无法在当前的境况下彻底消灭,不再重犯。例如,投机交易中的止损问题、市场新手冲动性交易的问题,都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投机者整体的交易理念、修养、境界不到一定的高度,这些错误就难以彻底解决。
贪做、贪短、兵家所忌。能掌握一天行情就可成为赢家,掌握三天行情即可致富。看好后买进,买进后就休息,等待卖点,卖出后又休息,等待买点。多头时做多,空头时做空,箱型整理时,可以少量高出低进,短线应对。不看盘的人赚最多”
k线的浪头是转折的起点,每天选五档浪做预备,符合切入标准就勇敢进场,进场三天内,你可以知道庄家要不要造浪,有没有出现庄家都守不住的点,出现了,你就赶快跑,没出现就是续抱,如果一直都不动,也不必和他耗,反正随时有预备的股票可以替入。
其实,谈的最多的就是均线,也就是控盘线,操作上主要的依据也是控盘线,如果你想在市场上轻松操作,均线是你必须用心去挖掘钻研的一门功课,
开盘价突破昨日高点,可能暗示当天或以后数天交易的动向, 尤其以在利多或利空消息报导后为然。
成功的操盘手能够在买卖中把握当下,不受情绪影响。
记住,如果你的股票已出现,或早已出现了空头的浪头,要快刀斩乱麻,先走再说,留着青山在,永远有材烧。
听消息作股票的刚开始或许会有点甜头,但最后也都死于消息,短线的操作者最后也都死于短线,真正在股票上赚得到大钱,大半是依技术面波段操作浪头抓到了,也快速的脱离了成本区,接着就是线不转单不转的轻松控盘。操作与分析的基本素养中最重要的两句话,就是“利润的创造,在于行情的掌握;风险的规避,在于概率的分析。”
钱,是往上推的力量;股票,是往下压的力量。
红K线是用银子画出来的,黑K线是用股票打下来的。一般来说,可以介入的时机点有两种:一是卖力竭尽之时--低接,一是买力展现之时--追进。起浪的源头是一根红k,红k的高点要比前一天高,低点要比前一天低,这是抢浪头的基本本领。量、价、指针、型态、类股强弱、盘中走势,都是我选股考虑的要件。
股话有云:涨三不追,已经涨了四天的盘,你想还有多少空间?有多少力道?有规划,但不预期,这是操盘原则。先要会看浪才能乘风踏浪,逍遥自在。选股很简单,每天看涨幅排行榜的前三十名就够了,每天选五档股票,这功课你做了吗?
要看多,过近期高给我看,浪翻多,我一定踏浪而行,绝不和庄家对做。你可以去预测将会翻多,但我却要看到他“真正”的翻多,第一浪没乘上也死不了人,因为有第一浪必然会再掀起千层浪,而且浪会愈来愈凶,愈来愈猛,那才能享受真正踏浪了的快感。每一条均线为一匹马,如果往上跑的马多,马力自然大,跑起来快又稳
大盘是会说话的,他会用各种方法告诉你他要干什么,这些语言包括K线、型态、均线、指针等等。我想,操作贵在观念、心态、执行,您同意吗?“方法”贵在于精不在多从操作成功之人的话中学到的观念,比技术分析还重要。
股市操作的三项法宝:心态、技术、资金控管。起跌之时,强势股不要买;末跌之时,弱势股不要卖。起涨之时,强势股抢着买;末涨之时,弱势股抢着卖。对做指数期货的人来说,必须关心的是大盘的指数,但对操作个股的投资人来说,要注意的是板块的走势。已经翻多的板块,你必须投以关爱的眼神。
赢家只做一件事:承认市场是对的,然后跟着市场站在对的一边。股市天机不在方法,而在纪律和执行在市场上获利的直接方式,是找到使用趋势的方法和转折出现的讯号。对大多数的人来说那也是唯一的成功之道,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