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如果说现金流是王道,为什么嘀嗒出行比滴滴先

嘀嗒出行于今年的10月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踩下赴港上市的油门,开足马力向“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出发。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滴滴作为绝对的行业巨头,早前已经传出今年要上市的消息,然而还没等到滴滴上市,嘀嗒出行就在今年的10月8日官宣了赴港IPO的好消息,嘀嗒出行优势何在?并且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嘀嗒出行全年经营性现金流近4亿元,2020上半年拥有1.3亿元经营性现金流,而滴滴账面现金流高达500亿元。就这一方面来讲,嘀嗒出行的现金流仿佛并不充裕,但是现金流高就一定更优秀吗?

在移动出行的上半场,大多数的移动出行平台的传统认知都是先采用烧钱、持续亏损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积累强大的用户基础,再实现盈利。但是现在移动出行市场早已经过去了野蛮生长期,不管是车主还是广大出行用户都更加理性,尤其是在2018年的滴滴顺风车恶性事件后,人们对乘车安全、乘车体验、平台安全机制更加看重,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这也是为什么滴滴推出的“花小猪”即便是疯狂补贴,也没能在出行市场激起水花的主要原因。

出行行业从不缺财大气粗的大玩家,Uber和Lyft前期采用的就是烧钱模式,最后还不是黯然离场?

从嘀嗒出行率先上市可以看出,超高的现金流并不是唯一的王道。靠烧钱模式获得的增长能否取得长远发展引人深思。同时创业公司如何能更好的花钱?也成为各大出行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

成立六年的嘀嗒出行,向资本市场讲述了一个很特别的故事,累计融资只有不到10亿美元,但却在成立五年时,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整体盈利的出行平台。并且根据招股书,嘀嗒出行在2019年和2020年净利润分别达到1.72亿元和1.51亿元,利润率分别达29.7%和48.6%。2017、2018和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49亿元、1.18亿元和5.81亿元。

嘀嗒出行率先赴港上市,打破了规模门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出行行业是一个烧钱巨坑的印象。滴滴虽然现金流比较大,融资也比较多,但是据调查发现,滴滴从2012年成立到2018年的六年时间里,疯狂烧钱,巨亏400亿,但所面临的形势反而越来越严峻,网约车模式并未形成一个可预期的清晰盈利前景,滴滴平台的整体盈利之路看似还漫长和艰难。商业模式的先进与否才是关乎企业发展的关键。反观嘀嗒出行依靠10亿美元,在六年时间里成为第一个盈利的出行平台,并率先上市。嘀嗒出行用实力证明现金流不是一决雌雄的关键,用成绩书写行业奇迹。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