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华大新基地助力武汉 成世界级防控传染病中心

华大新基地助力武汉 成世界级防控传染病中心

  华大智造基因测序芯片巴掌大小,在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颇受人关注。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摄

  采集患者的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才能够确诊是否为新冠肺炎,而对样本取样时会直接产生气溶胶,这个高风险操作,早就不是人工操作了。

  26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仪器生产中心看到,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分杯处理系统,可一键完成开盖、扫码、分装、关盖等工作,15秒即可完成一个样本的预处理,接下来的样本分装、自动化核酸提取仪、全自动化流水线,都由华大智造自主研发,加速了样本的检测速度。“每一步都是逼出来的,为了争分夺秒打通检测‘堰塞湖’,就必须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华大智造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些核心仪器设备应用于“火眼”实验室。战疫中,武汉“火眼”实验室甚至打破了单日万人份设计通量,并从武汉走向全球,如高通量自动化仪器设备已在瑞典、阿联酋、塞尔维亚等超过30个国家布局超过1000台,用于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效率。

  记者现场看到,升级后的核酸检测设备和场地均可以实现可移动方案,有集装箱式的智造方舱、帐篷式的智造硬气膜、车载一体式的移动快检车等,不断为着力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中国样板”提供参考。

  据了解,华大智造是全球三家能自主研发并量产临床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企业之一。华大智造CEO牟峰介绍,依托新开工的华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项目,华大将在武汉建立世界级生产质量体系,提升生产交付能力,以国产自主可控的核心工具驱动生命科学从科研到产业再到民生的联动发展。

  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介绍,要围绕“火眼”实验室串起上下游产业链,建立大型基地,形成产学研深度合作,将武汉建成未来全球防控传染性疾病研究、产业的世界级中心,成为英雄武汉崭新的科技标志。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麦丝绮 龚碧婧 张珊妮)

  签约仅半年即开工

  预计2022年一期建成投产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麦丝绮 翟磊)10月26日,位于光谷七路和神墩二路的华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项目,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开工。据了解,武汉基地将成为华大智造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

  该项目基础设施投资12.64亿元,总投资预计达到24亿元人民币。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达8.6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完成一期建成投产。

  据了解,该项目是武汉复工复产以来首个新签的大健康项目。4月8日当天,华大智造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云签约”,双方将共同推动全球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项目的落地。距离该活动不到2个月,6月2日,该企业已在东湖高新区摘牌拿地。办理用地证等紧锣密鼓开展,不断刷新“光谷速度”。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产业处华大项目专员张丽介绍,这是光谷尝试“拿地即开工”的又一范例,通过容缺办理等最大限度提速,为保证按进度开工,生物办专人一对一服务,能当日办结事项绝不过夜,节假日也在加紧土地场平。

  “我印象很深的是场平过程中,涉及市政苗木移栽,光谷协调区园林部门,很快保障了土地场平进度,每个环节都没有耽搁,光谷所有‘店小二’沟通起来都很顺畅,我们都有共同语言。”华大集团执行董事、华大智造CEO牟峰说,东湖高新区提供了多方位支持,光谷政务服务局企业帮办中心、生物办等,一直在为华大智造团队提供“店小二”服务,相关证件都有专人跟踪协助办理,企业对在汉发展充满信心。

  随着华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的开工及建设,华大智造将持续加大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在武汉光谷建设一系列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基因测序仪智能化生产基地、基因测序仪配套试剂及芯片生产基地,以及高端智能化设备研究中心,开展人工智能设备、质谱仪、影像、可穿戴设备等高端设备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这些项目也将继续夯实武汉作为华大智造重要生产及研发基地的地位。

  华大集团深耕武汉10年,投资累计10亿元以上,布局了医学检测、科研服务、细胞治疗、华中物流及客服中心、生物样本中心、研究院等板块,已成为华大集团全球最大的多组学数据生产中心、客服中心、物流中心。2020年,华大集团在东湖高新区完成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51%。

来源: 长江日报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