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怎么看待自如的解约风波?
资本也是在看到自如面对众多棘手问题所做出的表现而决定的,并不是用脚投票。
近期,行业头部力量之一的自如陷入解约风波,一时间“自如违约”等关键词频现,那么,究竟自如解约算不算违约呢?先看一个案例。
据新京报报道,3月10日,国内首例因疫情影响引发的房屋租赁纠纷案件在北京朝阳法院结案。此案件与自如解约如出一辙,租客年付租金和押金租赁商铺,由于疫情影响生意惨淡以此次疫情属于不可抗力为由,要求解除合同,返还押金和部分租金,房东则希望租客能够继续履行合同,疫情这几个月的租金可以商量减免,双方对此产生争执,租客将房东告上法庭。经北京朝阳法院调解,租客同意尽快腾房,房东同意退还押金与租金共计9万元。
这个判决结果,其实就是让房东与租客共同承担疫情的影响,由租客承担疫情发生到四月初的损失,房东承担四月初以后的损失。这个调解结果,是根据疫情属于不可抗力可以解除合同而来的,也给了因疫情产生的的众多租赁纠纷做出了指导性方案。
回到自如的解约风波,自如提出可以支付违约金,但是要求退还部分装修款,业主与自如的纠纷点就在于装修款是否可以退还。押金随着合同履行不断减少,合同到期,押金自动消失。按照上面的案例,自如的装修款其实就是押金,只是自如只要求退还部分。
在自如因为解约而受到业主诟病的时候,与自如同属链家的贝壳找房在资本市场却高歌猛进,股价连创新高,市值突破五千亿大关。贝壳找房股价大涨的原因固然有相关有利政策即将落地,也就是《住房租赁条例》正式版即将发布,但同样重要的就是自如的解约也让更多投资者对自如有了信心。
在近期发榜的《2020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除了已经上市的贝壳,自如以估值400亿元,排在第49位,估值比去年涨了100亿元,排名也比去年上升了,更是列在所有入榜长租公寓首位。
10月中旬,在成立9周年之际,自如对外发布了题为《历9弥新,定自如初》的公开信对过去9年发展以及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复盘,并对时下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表达自身的看法。
在公开信中,自如站在2020年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强调长租模式的成功在发展理念上,要坚持以长期事业为核心,重视长线投入,以长期主义作为支撑。自如表示“9年来,升品质、治空气、配服务、线上化、惠租金、抗下行,我们秉承并践行长期事业的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长租公寓企业面对住房租赁市场的诸多痛点,培养出涵盖品质租住产品开发、品质租住服务升级、租住生活产业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建设、城市生活社区运营等多种能力的“长租产业长链条”,而这也对长租公寓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要重视前期投入、做好预估、必须坚持长期主义的理论要求。自如CEO熊林表示,“如果非要说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我认为就是长期心态。有没有把这个行业要当成长期的事业来看待,是不是用一个长期的态度来对待所做的一切,包括交付的每一套房子、提供的每一项服务。”
实际上,资本也是在看到自如面对众多棘手问题所做出的表现而决定的,并不是用脚投票。
业主当然很难受,明明可以躺着挣钱的日子突然戛然而止,还要拿出钱给装修报销,而现在租金下滑,已经很难租到自如给的价格了。但自如更难受,解约只是给自己解套。会给自己解套的企业,资本当然喜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