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共享电瓶车投放市场超600万辆,制造企业将
去年一年共享电瓶车投放市场总量超过350万辆。除了一线或部分二线城市中心地段之外,几乎都成为共享电瓶车投放的目标。为此,今年运营企业预计投放市场总量将达到600万-650万辆的规模。巨量的共享电瓶车投放到市场后将会给传统的制造业带来哪些冲击和变化?
这是浙江某城市的一角,共享电瓶车占据一条街的人行道
传统的制造企业将逐渐沦为互联网巨头的代工,自身多年积累的品牌将面临褪色的挑战。目前,美团、滴滴、哈罗等互联网运营巨头不惜血本,将所有的共享电瓶车订单抛给诸如雅迪、爱玛、富士达等传统企业进行代工制造。表面上看,这些代工企业接订单接到手发软,但可以肯定,用不了几年的功夫,就会出现“为自己墓坟墓”后果,步入几年前自行车企业为共享单车代工的结局。现在,自行车企业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已经大幅萎缩,只要有共享单车的城市,自行车零售店必然是少之又少。
共享电瓶车代工企业一角(1)
共享电瓶车代工企业一角(2)
电瓶车销售除了国外市场,内销将变得更加的惨烈。2021年,雅迪、爱玛、台铃、绿源、新日等所有传统制造龙头企业今年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雅迪在去年1000万辆销售目标达成的基础上,今年要实现倍增目标;爱玛提出了今年1800万辆产销量的目标;台铃要实现1000万辆全年的战略……但是,在共享电瓶车的冲击之下,这些企业提出的目标真正能兑现,充满巨大的挑战与不确定性。要么,这些企业在国外市场销售取得重大突破。
整个零售市场的经销商将面临“赚不到钱”的考验。电瓶车产业已经进入到产业与资本紧密结合的时代,制造企业上市之后,并不是仅仅为了所谓当年的盈利水平,而是在未来的预期目标,也就是销量越大、市场份额占比越高,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就越大。在资本利益的驱动之下,上市企业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迎合股东不断膨胀的欲望。在零售市场上,随着整车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零售商的话语权将日渐式微。因此,这些大整车企业必将调动所有的手段来扩大市场销量,经销商高利润在厂家的销售目标逼迫之下将不断缩水,赚不到钱将在未来成为商家的常态。商家要么干下去、要么滚蛋!整车大品牌选择商家已经易如反掌。
核心制造能力的零部件将成为最大的赢家。不得不指出的是,共享电瓶车投放市场将大量吞噬传统制造企业的市场份额。但是,那些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如电控系统中的控制器、锂电池,以及免充气空心轮胎,这些拥有知识产权的零部件,将会笑到最后。据了解,共享电瓶车的使用寿命一般在2-3年。由于核心零部件具有稀缺的特性,营运商即使自己开工厂抛弃代工,也必然会选择这些零部件来装配。
江苏江昕发明的免充气空心轮胎在共享电瓶车市场上占有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