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的三个阳谋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不知道刘强东还会不会参加2018年那场晚宴。
当那张脱下西裤套上囚服的照片流回中国时,刘强东苦心搭建的持身守正人设一夜崩塌。一向擅长阳谋的老板,因为涉嫌性侵,连带给公司抹上了厚厚一层歪风邪气的阴影。
一边是本已震荡下滑的京东股价,在短短3个月内几乎跌破发行价,股票被投资者接连抛售,另一边是核心电商的营收增速远远低于拼多多、阿里,京东过去的管理弊病也一一凸显。
原以为没有任何人能在道德围猎最强盛的舆论时代,坐实如此不光彩的人品指控之时全身而退。
但事实证明,在嗜血的社交语境下谈发展,功与过往往是可以相互抵消的,只要“切割”及时“分身”有度,老板的私人丑闻对企业造成的冲击也很有限。
由此你也不难看到,带头大哥刘强东狂退200多家公司高管以渡劫的这些日子里,京东不但没有被矮化,反而凭借惯用的“以退为进”“铁血贯彻长期价值主义”“立势而逆流而上”“能力次之服从先行”等阳谋,打了个漂亮翻身仗。
巨头财经「人物观察」03篇。
文/ 脱落酸
内容架构师/ 静静
出品/ 巨头财经
01阳谋之一:以退为进,哪有什么卸任一切,只不过是垂帘听政而已要说以退为进这个计谋,其实也不是什么新招数。早在2013年,眼看公司员工就快突破10万人时,刘强东就使用过。
京东已经稳扎稳打十几年,当时他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再是如何发挥更高效的人治,而是如何调整组织结构来完善公司的人权事管理。
刘强东想知道如果自己离开半年,公司是否有继续生猛增长的能力。为了测试京东管理系统的成熟程度,刘强东开始了第一次放权尝试,也就是去哥大进修那次。
这段经历曾被记录在刘强东《我的创业史》一书,他坦言这期间自己跟公司没什么联系。但事实呢?根据相关报道,刘强东其实在美国时也会按时在电话中旁听早会。
虽然他多数时候并不说话,但就是偶尔这么神出鬼没的突然一句,才更让下属恐怖,即便老大哥远在他乡,依然能通过监控摄像头捕捉你的一举一动。
对于京东,刘强东有着绝对的控制权,高管们更多是紧随其后按部就班,刘强东自以为的放权退出,不但不会如愿唤起管理层的群情激昂自动补位的自觉,反而会让他们陷入群龙无首的困境。
高管们不敢妄下论断,即便当时引进了专门决策的职业经理人,也没有办法摆脱刘强东带给自己的权力威压,所以不出意料,在2014年5月京东上市后两年,刘强东又多次尝试放权,但都不顺利。
刘强东留学时,也就是时任京东零售COO的沈皓瑜接任了CEO那段时间,京东股票一度跌进发行价,京东疲于应对阿里的疯狂阻击,原有业务增速放缓,新业务又遭受亏损。
刘强东慢慢意识到,京东的战略决策,组织运营,以及企业管理,都要深度梳理再调整,而且有能力提前搭建未来十年企业发展框架的人,只有他自己。
很快,刘强东重回一线,又一次带领京东业绩短时间创下新高,但没想到更快的是,京东立马迎来了京东历史上内外部环境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2019这一年,京东股价跌去将近60%,被拼多多和百度赶超;创始人深陷丑闻;整体业务与核心电商增速均不如阿里巴巴;真实GMV被拼多多赶超……
面对内忧外患,刘强东不得以再次从台前走向了幕后。
同样的,刘强东又一次使出了这招以退为进大法,他一面加速退出,一面在京东内部密集进行人事组织以及业务结构调整,针对职业经理人开展了一次大清洗,徐雷、陈生强、王振辉组成铁三角,恰如刘强东的分身,如提线木偶般驱动京东零售、金融和物流三驾马车。
就这样,隐匿幕后近三年,围绕刘强东本人的负面声音越来越少,京东集团越来越顺,股价一度从19.21美元攀上了超70美元的高峰。
不难归功,京东能这么快从泥潭中缓过劲自然少不了刘强东按时参与每天8点早会的集权坚持,更离不开战斗在一线铁三角的强力执行。
但值得玩味的是,就在2020年最后10天,刘强东接连两次出手,卸任两位大将,分别是原京东数科掌门人陈生强与原京东物流CEO王振辉,前者退出一线,后者离职出局。
如果说,陈生强的明升暗降,是东哥为拯救兄弟于风口浪尖。那么王振辉的离职也却怎么也圆不过去,徒留一地“个人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的猜忌。
02阳谋之二:拆分上市,数科物流健康,新三驾马车小步快跑不过,无论如何,想必刘强东终于松了一口气。
京东集团在零售之外的新三架马车——京东数科、物流、健康,第一辆京东数科已经稳步向好,第二辆京东物流即将登陆港股,第三辆京东健康已经顺利IPO。
其中,京东数科成立7年,上市之路几经波折,但眼看蚂蚁集团IPO折戟,京东数科也顺势掉头撤退了科创板。
面对监管环境的变化,刘强东不止动了高层换了帅,还重组了京东数科与云AI业务改名京东科技,最终的目的恐怕就是为了置换金融业务,夯实科技属性。
相比京东数科上市的不确定性,京东物流独立IPO基本是板上钉钉。作为京东最引以为傲的资本,京东物流却是从2017年才开始独立运作。
当时京东喊出的口号是成为第三方物流公司,只不过从封闭自营走向开放社会化的过程并不容易,京东运力不够,三方物流公司与之合作又心有忌惮。
物流已经亏损10几年了,到2018年亏损总额竟然高达28亿元,按刘强东的话说,照这个数字发展下去,京东物流的钱只够亏2年。
面对高成本资金的压力,刘强东容不得自己多想就起刀落向了兄弟,裁员降薪减公积金提高外部揽件业务。一不小心,带头大哥也掉进了自己挖的坑里。
刘强东的兄弟人设也崩了,但还好,京东没崩。凭借过硬的品牌优势以及服务质量,在物流大规模投入接近尾声时进行的大刀阔斧改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外单比例与单价,降低了单均成本,让京东物流在2020年首次实现盈利。
物流依托电商而起,而今终于扬眉吐气。早在2007年,京东商城首次融资决定拿1000万美元投资物流时,几乎所有媒体和同行都在看笑话,连马云都说“非死不可”,但刘强东没有犹豫,力排众议坚持“烧钱”。
物流本是非常低级简单的体力劳动,却一直被刘强东视作王牌。不敢说未来国内只有顺丰和京东独霸天下,但必须承认,刘强东那句“最苦最难的活是最有长期价值”的超前眼光。
如今回头看,是他当初的一意孤行,烧出了用户体验,奇袭了顺丰,打造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奠定了京东未来能够转型成为一家技术驱动供应链服务公司的基础。
而京东健康则更顺利一些,虽然京东的大健康之路已经走了近10年,但从独立运营到上市,只有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
积蓄在线诊疗的力量,持续优化医疗服务能力和深化供应链布局,京东健康还在走刘强东“做苦活累活重活”的长期价值主义笨路子。
很多人都记得,刘强东分拆业务时对京东健康CEO辛利军说的那段话:进入健康这件事,能做多大我们暂时没把握。但这事儿做好了,相当于再造一个京东!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2014年刘强东决定做大医疗健康,听到辛利军得出的“政策没有,风险太大,太难!”的市场调研结果时,他留给兄弟们的选择题:“你们要么做成,要么换人!”
推荐一读兄弟账号「良医财经」深度文章,《京东健康,满足了港股对互联网医疗的全部想象》,据说在内部很受好评。
03阳谋之三:铁军文化,干最苦最重的活,建最深最宽的护城河所以定义京东是一个强权公司,并非空穴来风。别看刘强东现在以低调内敛自居,早年的他高调张扬着呢,从来都不在娱乐圈,却胜似娱乐圈中人,时不时就登上财经娱乐版头条。
微博便是他曾立势而制事的战场。2012年815那场电商大战,初创的京东为了PK国美苏宁,刘强东连发三条微博强势叫板,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就此打响,苏宁主页一度崩溃,京东损失惨重,瞬间亏空三千多万元不说,最后还因用户疯抢导致的缺货得了一个虚假促销的骂名。
在外人看来,京东赢了订单,输了公关,投资人也面露难色,但这丝毫不影响刘强东继续砸钱。因为他相信只要用户到了线上,就有机会把国美、苏宁的客户转化成自己的。
果然,这场硬仗打开了家电一半的供货渠道,815大战之后,虽然大部分厂商迫于苏宁的“威胁”还是不敢直接京东供货,但好处是,他们都学会曲线救国,找大的代理商间接跟京东合作。
不少人赞誉,这种杀手直觉就是京东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的秘诀。但巨头财经认为,杀手直觉背后“逆流而上”的铁军文化,或许才是京东在零售行业的立足根本。
早年间京东多媒体生意如日中天,刘强东不甘心成为下一个国美,果断关掉了线下所有店铺,全身心扑到了线上。甚至不顾老员工们的离职“威胁”,毅然决然将京东商城从销售电脑配件扩大到销售笔记本电脑。
刘强东坦言,老员工离职往往比供货商不给供货还要痛苦,但这种苦楚仍然动摇不了他“知难而进”的领导风格。2009年,光做IT数码,公司很快就能实现盈利上市,但他还是在VC徐新的强烈反对下,将商品品类从IT拓展至大家电。
刘强东宁可冒着“一扩品不知亏到哪一年”的风险,宁愿承受全公司的质疑,也要贯彻执行自己的投资直觉,按他的话说,只要把前端用户体验与后端的成本效率这三个核心竞争力,就一定能超过任何人。
就这样,在刘强东的集权决策辐射下,京东大盘不但没有被强权反噬,反而越走越稳。挑起815价格战如此,在质疑中发力物流如此,坚定不移入局大健康,重塑金融布局亦是如此。
经历组织架构动荡的京东数科,从“产品”走向“客户”,横向进军资管科技,纵向打造金融云,彻底走起了ToB的路子。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后来者京东健康,凭借京东过硬的供应链与物流体系,在疫情期间一次走完了别人要花三四年走的路。
而连续亏损14年,一直被嘲笑最败家项目的京东物流,如今也成功绕过了竞争对手,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技术之路。
不难看出,无论是大健康、金融、还是物流,早先都是别人不愿意干的苦活、累活。
但这些业务不仅与刘强东一直坚定不移强调“转型成为一家技术驱动的供应链服务公司”的愿景不谋而合,更让京东建立了最深最宽的护城河。
04巨头财经的思考,接近商业本质,看透人间冷暖明州事件之后,刘强东在舆论风波的裹挟之下被迫退居二线,将徐雷、陈生强和王振辉三人推到了台前。
但幕后,刘强东的意志依旧活跃公司内部信中,他的能力依然可以主导一场自上而下的内部变革,他的控制欲依然可以让他两度削藩,瓦解铁三角。
刘强东常说,京东公司的理念是,价值观第一,能力第二,巨头财经想来,不如改成,服从第一,能力第二更为贴切。
这或许是由他始终无法改变的出身决定的。草根的逆袭之路背后不知承载了多少次的浴血厮杀,多少年的亏损质疑,京东的一砖一瓦都是自己盖起来的,说卸任就放权,马云又是第一个不相信。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我奋斗了18年,才能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过去有多低微,现在就有多强势,这句话放在刘强东这位苏北少年身上,便是最好的印证。
京东,最接近商业本质的互联网公司。
刘强东,最接近看透人间冷暖的互联网大佬。
至于第几把交椅,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部分参考资料:
1.刘强东口述《我的创业史》
2.新浪科技,《刘强东“削藩”,京东仍无“二号”》
3.淘金网,《刘强东以退为进》
4.AI财经社,《刘强东向内,京东往外》
5.AI财经社,《京东逆流成河》
6.燃财经,《京东拯救京东》
7.品玩,《京东是怎么缓过来的?》
8.蓝鲸财经,《“狠人”刘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