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还远吗?国芯22nm正式量产,10000亿目标或提
西方打压之下,华为没有退却,反而愈战愈勇,而且任正非的高瞻远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夜之间所有备胎转正,开启了对标西方科技之路,比如鸿蒙系统手机版,就有望打破苹果和谷歌的垄断,从六月份发布以来,鸿蒙系统的升级用户就屡创新高,7天破1000万,30天破3000万,58天破4000万;不仅如此,华为还转向智能汽车领域,向全球车企提供全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5G、车联网、激光雷达等,余承东已经公布了最新目标,那就是在明年实现30万台的销量。
当然,作为科技发展的基础,芯片和系统具有同等的影响力,系统领域,华为基本上做到了自给自足,即便谷歌、微软断了系统服务,华为一样可以用鸿蒙系统替代,但是在芯片领域,华为却受到了最严限制,尤其是从2019年9月之后,西方的连续新规可谓毫无底线,不仅限制华为海思寻找代工厂商,而且连外购高通、联发科等第三方芯片的道路也被封死了。
西方此举,严重破坏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正常运转,即便如此,西方依然在此前开启了第五轮打压,让华为各项业务雪上加霜,尤其是需要高端芯片的5G、手机、平板等硬件业务,缺芯的情况愈发严重,已经接连遭遇打击,比如5G订单已经被爱立信和诺基亚反超55个以上,手机等终端业务仅剩下4%不到的市场占有率,即便前不久上市的华为P50,也因为射频芯片遭遇美日垄断,被迫放弃5G功能。
华为面临的缺芯遭遇,也是国产芯片产业的现状,尤其在芯片制造设备、芯片设计软件EDA,完全受到西方科技的垄断,因此大力发展国产芯片制造设备、国产EDA等工业软件,就变得愈发迫切了,短短一年多时间,国芯各个环节的布局就已经相继展开,EUV光刻设备、光刻胶、EDA软件、CAD等均在攻关之中,近日,国芯传来好消息,国芯22nm正式量产,10000亿目标或将提前实现。
不久前,来自各大科技媒体的报道,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一周年之际,北斗最新数据出炉,截止到目前,北斗导航的业务范围已经囊括全球超120个国家、20多亿用户,成为西方GPS导航系统的最强竞争对手,不仅如此,有了华为的前车之鉴,北斗导航系统已经真正做到了自主化,尤其是最新的高精度定位芯片,北斗已经突破到22nm,不受西方的限制,这也意味着国芯22nm已经正式量产了。
作为真正的国之重器,北斗从芯片到系统,能够完全自主化当然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摆脱西方的垄断,而且还能助力科技、军工等领域的稳定发展,避免重要数据暴露的风险,如今北斗导航系统已经深入到国内各行各业,即便是苹果手机,要想在我们国内市场销售,也必须预装北斗导航系统,目前北斗系统的总产值已经高达4000亿元,而且还以每年20%以上的增幅迅速增长之中,因此到2025年,北斗的产值完全有希望提前实现10000亿的目标。
随着22nm国芯正式量产,华为还远吗?根据前段时间工信部和TCL创始人李东生的研判,工信部旗下的电子信息所所长温晓君表示,国芯28nm将成为新起点,今年就能够实现量产,而14nm也将在明年逐步量产;至于7nm及以下的高端芯片,国产半导体产业到底何时能够突破呢?李东生就已经明确表示,三到五年时间,国芯将进入高端领域,彻底摆脱西方限制。
对于目前的华为来说,缺芯主要集中在28nm以下的中高端领域,尤其是7nm和5nm制程是手机处理器和5G基带芯片最主要的工艺要求,而西方新规恰恰就抓住了华为这个短板,因此通过限制台积电、三星等芯片代工服务,从而卡住了华为众多硬件业务,不过华为依然没有放弃海思,前不久海思自研的OLED芯片就成功试产,采用国产40nm工艺,明年初将大规模量产出货,因此走出了摆脱西方限制的第一步。
当然,国芯40nm到14nm,虽然突破迅猛,但对华为手机业务提供的帮助并不大,为此华为宁愿失去5G功能,也要和高通达成合作,采购4G版本的芯片,比如华为P50就使用了骁龙888处理器,将于今年十二月份敞开销售,之所以采购高通芯片,华为也是为了发展鸿蒙系统,三到五年之后,当国芯突破到高端水准,华为将彻底重启手机等终端业务,届时的华为才是真正的王者归来。
好了,华为还远吗?国芯22nm正式量产,10000亿目标或将提前实现,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