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阿里事件后,孙正义要撤资中国?不到两
文:小余
前言:大家都知道,阿里背后有一个大股东。在马云走投无路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拿出2000万美元投资了阿里巴巴。正是因为有了这笔“救命钱”,才有了后来的阿里和马云。而这个人就是日本的投资大佬孙正义。据悉,阿里14年成功上市后,孙正义的身价也一路飙升,成为了“日本首富”。可以说,孙正义最成功的投资项目就是阿里了。在阿里2021财年报告中,对最新股权结构也进行了公布,其中日本软银仍然是第一大股东,持股24%。
依托中国市场,孙正义不仅赚得盆满钵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孙正义已经成为了投资界顶流大神。事实上,早些年孙正义自己也曾承认,在中国投资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亏损过。但令孙正义没想到的是,这么多年来,在中国投资上几乎从未出过差错的他,却在滴滴上栽了跟头。
孙正义在华投资首次失利
据了解,在滴滴上市之前,一共经过了20多轮的融资,总金额超过了250亿美元。其中孙正义的软银集团,就向滴滴投资了120多亿美元,占比接近50%。但不幸的是,从今年7月初开始,滴滴事件就不断发酵。并且其市值也从6月底刚上市的800多亿美元,不断下降,到现在的398亿美元,直接腰斩,使其损失了高达260亿元。并且这也是近些年孙正义投资损失最大的一笔资金。
暂停中国市场投资?
受滴滴事件的影响,在8月10日软银集团2021财年第一季度收益业绩交流会上,孙正义委婉表达了,将暂停在中国投资。其原话是:我们对中国未来的潜力没有任何怀疑。但是,新的条例和新的规定正在开始实施,我们因此遇到挑战,所以在形势更加明朗之前,我们想要静观其变。预计1-2年内中国政策更加明朗后,将恢复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活动。
孙正义,反悔了?
孙正义的发言也的确涵盖着,在1-2年内不对中国投资的意思。此后,消息也在国内互联网和外网快速发酵。大家也都纷纷认为孙正义打算退出中国市场。正当外界猜测之际,事情有了新进展,软银集团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媒体误解了公司董事长孙正义在业绩交流会上的发言。
软银集团对中国的承诺没有改变,将继续投资中国市场。结合孙正义的发言和软银集团对媒体的回应,软银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应该是媒体的错误解读。与此同时,有人也发现软银确实在降低中国企业在投资组合中的比例。
根据软银集团的财务报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算,中国企业占软银集团投资组合的比重约为23%,较上季末的28%下降了5个百分点。孙正义在会议上也表示,由于4月份以来中国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软银正在减少在中国的投资活动。2021财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所占比例已经降至了11%。
从孙正义一系列的做法来看,显然也并非完全放弃中国市场。那么,为何会暂停中国市场投资呢?事实上,孙正义可以说成也中国市场,败也中国市场。孙正义为何暂停中国市场投资也是有原因的。
中国互联网行业监管越来越严
过去,中国市场对大型互联网企业非常宽容,允许这些企业制定市场规则。因此,市场地位迅速上升,就有了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等。庞大的用户流量已经成为实现资本变现的一种方式。然而,国家却开始了行动,互联网行业的规则改变,互联网巨头不再拥有绝对发言权。
其中就连孙正义最得意的阿里巴巴也受到了反垄断调查。截至8月19日,自高点以来,阿里巴巴股价跌了47.6%,与美团、腾讯、快手几家互联网公司一起合计蒸发了约8万亿。显然国内互联网行业正在发生变化。作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阿里巴巴股价的大幅下跌,软银自然也受到了不小影响。
孙正义并不懂中国
孙正义作为韩裔日本人,尽管在中国投资了大量项目,但不论孙正义本人还是软银集团,对于中国政策的研究其实并不比其他外资强上多少。严格意义上来说,软银在中国甚至都没有一个独立的投资子公司。
缺少本土团队,也使得软银缺乏应对中国市场政策变化的能力。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互联网行业处于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中,所以孙正义也因此借了东风。但近一年来,我国开始加强反垄断监管、数据安全监管,规范教育、保险、房地产等行业。在中国监管严格后问题就暴露了。所以显然孙正义投资成功并不完全是因为对中国了解,具有较强投资能力。
结语
总的来看,对于不熟悉的政策变化,吃了亏的孙正义,也就只好暂时抽身,但面对中国这一块大“肥肉”,放弃中国市场也不会是孙正义的选项。并且纵观这些年软银在全球其他地方的投资,软银的投资战绩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中国市场似乎是其最好的出路,显然暂时离开不代表放弃。
据悉,8月17日,软银愿景二期基金还作为唯一投资方独家参与了童装DTC品牌PatPat的融资,融资高达1.6亿美元。并且在8月23日,企业SaaS平台易快报宣布完成D轮10亿元融资,领投方就是软银愿景二号基金。到了8月24日,软银愿景又领投了一家中国出海企业,非洲移动支付服务商OPay,该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就是昆仑万维董事长周亚辉。显然孙正义和软银不会离开,也离不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