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28国联合出手,任正非这下可以睡个好觉了
本文原创,请勿抄袭和搬运,违者必究
英伟达一直希望收购ARM公司,按照英伟达的说法,这将给行业带来更大的创新突破。但这估计只是为了完成收购的说辞罢了。
一旦收购成功,英伟达有可能处于垄断地位,为避免给市场造成破坏,欧洲28国将参与调查。这次任正非可以睡个好觉了?华为能继续使用ARM架构吗?
ARM对半导体行业非常重要,如果没有ARM架构授权,可能世界上大部分的芯片设计公司都无法设计芯片。在移动终端架构领域,ARM占据了绝对的市场地位。市面上所有的芯片厂商,包括联发科、华为海思、苹果、高通、紫光展锐都离不开ARM。
面对如此重要的ARM架构,其在市场上最好的结果就是保持中立,这对各方都有好处。只要花钱就能使用ARM架构,不用担心ARM被掌握在哪家公司手中。
万一被竞争对手收购,将来能不能舒服地使用ARM架构就不好说了。
于是当英伟达决定出资400亿美元收购ARM公司时,业内的态度非常明确,一定要阻止这笔交易。大多数美国芯片设计公司都站了出来,高通表示,如果ARM被收购,那么下一代的芯片设计蓝图中将不再出现ARM。
不过英伟达想要收购ARM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包括英国在内,欧盟已经决定对这笔交易案展开调查。也就是说,欧洲28国会联合出手,正式介入英伟达收购ARM公司一案。
从9月份开始,预计会进行持续数月的调查,英伟达在此之前已经和欧盟展开数月的非正式讨论,可见英伟达对这笔交易非常上心。因为只有得到欧盟等各方的认可,英伟达才有可能将ARM收购。
不管竞争对手的态度如何,英伟达只需要说服各方监管机构即可。但是很显然,欧洲28国并没有那么好说话。随着调查的深入,越容易发现这笔交易不利于市场创新。
本身ARM就已经掌握95%以上的移动芯片架构市场,美国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 EDA垄断了全球EDA市场,在芯片设计工业软件市场中占据绝对的话语权。
芯片设计架构加上设计工具,如果都到了美国企业手中,不是一句口头承诺就能消除市场对垄断局势担忧的。
英伟达还在参与收购ARM,按照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的预计,将在2022年初完成这笔交易。尽管不知道英伟达从哪来的自信,但对于监管部门的调查,任何的结果英伟达都必须接受。
根据一系列的迹象来看,收购失败的概率是比较大的。对此,任正非可以睡个好觉了?
需要知道的是,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部门也使用了ARM架构,自从芯片规则实施后,华为仅能够参与芯片设计。华为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放弃海思部门,只要养得起,就会继续支持海思研发项目,对海思没有盈利上的诉求。
现在的海思不需要考虑外界的市场因素,只要安心设计芯片就行了。而且海思还将面向2022届应届生招募人才,可见华为会持续展开芯片设计。
可一旦失去ARM架构的授权,可能连芯片设计也成问题了。
以美国对待华为的态度,在掌握相应话语权的情况下,会不会展开行动措施谁也不知道。以防万一,只有让ARM不被收购,华为才能安心参与芯片设计,海思部门才能开展芯片设计工作。
所以欧洲28家联合出手,给英伟达收购ARM增添了许多变数。这些变数或将导致其收购失败了,因此任正非可以睡个好觉了。
关于收购ARM,除了英伟达自己,几乎没有一家半导体公司看好这笔收购案。收购成功对半导体公司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增加了被垄断限制的风险。若收购失败,半导体公司可以维持当下的运营模式,不受市场阻碍。
对此,华为能继续使用ARM架构吗?如果是ARM V8架构,华为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因为华为获得了V8架构的永久授权。但是在ARM V9架构中,似乎并未出现华为的名字。
这让人感到疑惑,难道ARM在新一代的架构中将华为排除在外了?关于这一点,ARM在历史上曾有多次表态,称从来没有断供华为公司,V8以及后续的架构会继续向其提供。另外ARM也表示,V9架构不含美国技术,可以向有关客户供货。
按照ARM所说,是可以向华为提供包括V9在内架构服务的,可为何在这一架构中没有出现华为的名单,就需要进一步观察了。
至少可以确认的是,只要英伟达收购ARM失败,华为继续使用ARM架构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英伟达收购ARM案一直悬而未决,虽然英伟达有一定的自信,但高兴地还是太早了。欧洲28国的联合出手之后,中国也能参与这笔交易案的审查。
英伟达在数月前向我国递交了申请,可我国还未正式开展调查。估计这笔交易会被延迟。英伟达与其费尽心思收购案ARM,不如先做好收购失败的准备吧。
对英伟达收购ARM你有什么看法呢?
科技有趣味,带你了解新鲜科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