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老人到八路军办事处寻子,一查:闽浙赣军区总

作者:苏区放牛娃

方志敏是赣东北根据地的创始人,在监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被人们知晓,而和他一起战斗在赣东北的唐在刚,却鲜为人知。令人痛惜的是,在唐在刚牺牲后4年,他的父亲辗转找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才得知儿子早已牺牲。办事处热情接待了老人,告知唐在刚在创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中功勋卓著,最后壮烈牺牲,他的牺牲是巨大损失。老人临走前,办事处专门奉上600大洋抚恤金。

老人到八路军办事处寻子,一查:闽浙赣军区总

【方志敏】

唐在刚是四川达州开江县广福乡人,父亲名叫唐昌盛,是一名在上海经营土特产的商人,在广福乡属大户人家。1924年,唐在刚参加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他来到江西开展斗争。因唐在刚作风务实,智勇双全,1930年担任赣东北书记,方志敏任苏维埃主席,邵式平任军委会主席。

老人到八路军办事处寻子,一查:闽浙赣军区总

【唐在刚】

1932年下半年,蒋氏纠集重兵围攻赣东北,方志敏、唐在刚等开展第四次反“围剿”。为了适应反“反围剿”需要,成立了闽浙赣军区总指挥部,唐在刚任总指挥。当时的闽浙赣红军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有一个主力军、一个主力师。唐在刚虽然是总指挥,但是经常冲到一线去指挥作战。一次,左腿被子弹打伤,伤口未痊愈,他便匆匆回到前线指挥打仗。

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方志敏、唐在刚等临危不惧,密切配合,不断壮大红10军力量。同时,以地方武装力量为基础,成立了红30师,闽浙赣苏区红军主力部队进一步扩大。

1933年10月,蒋氏调集100多万军队,向根据地发起了第五次“围剿”,敌军攻占了黎川,切断了闽浙赣根据地和瑞金的联系,唐在刚任红10军政委。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受挫后,红军主力开展战略转移,踏上长征之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处于危急状态,根据组织安排,方志敏带领红10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皖南,唐在刚则率红三十师、省军区独立团则留守苏区。

老人到八路军办事处寻子,一查:闽浙赣军区总

方志敏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后,蒋军4个师兵分四路包围了赣东北根据地。当时唐在刚领导的红30师虽然有3个团,但只有300人。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唐在刚沉着冷静,领导红30师和敌人殊死搏斗,在弋阳湖塘漆工镇与敌人开展决战。

当时的漆工镇是唯一没有建碉堡的地方,唐在刚决定在那一带苦守根据地。漆工镇这一仗,唐在刚和战士们打得非常勇敢顽强,但因为武器落后、兵力悬殊,唐在刚被迫转移到磨盘山区一带。

1935年2月,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受挫,方志敏不幸被捕。唐在刚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把赣东北分成三个游击区,组织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同时,按照上级组建挺进师的命令,将从怀玉山突围出来的抗日先遣队剩余兵力,与和红30师1团编成红军挺进师,向浙西南游击根据地挺进。唐在刚非常顾大局,派出的不仅是精干力量,而且在本身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为挺进师配足了武器弹药。

挺进师离开后,唐在刚只有30多名兵力了,和敌人在磨盘山区打游击,周旋了数月。敌军见唐在刚顽强抵抗,遂对群众进行疯狂屠杀,并纠集兵力开展反复“围剿”。最后,唐在刚和游击队员被包围在一个山头上,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因唐在刚长期在潮湿、寒冷的山区作战,脚趾头严重溃烂,最后连步行都成问题,而此时的敌军仍在疯狂“清剿”。就在这个时候,去山下找粮食的警卫员叛变,率领敌军以送饭为名,引诱唐在刚现身。唐在刚发现出了叛徒,迅速拔出紧剩3颗子弹的手枪向敌人射击。叛徒和敌军一拥而上,唐在刚打死2名敌人后,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自己,壮烈牺牲,年仅31岁。敌人残忍地将唐在刚的头颅割下,挂在横峰城“示众”。

老人到八路军办事处寻子,一查:闽浙赣军区总

老人到八路军办事处寻子,一查:闽浙赣军区总

唐在刚的父亲多年没有儿子消息,辗转到离四川较近的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寻找儿子的下落。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专门给老人书信一封,称赞唐在刚“为革命英勇献身,功勋卓著”。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