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俄拉开暗杀大幕?还是西方嫁祸于人?俄反对派

暗杀曾经在历史上盛行,甚至引爆过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历史,但是随着政治文明的进步,暗杀事件越来越少。不过最近,俄罗斯又生生一起疑似暗杀事件,俄反对派领导人阿列克谢·纳瓦尼就在乘机时陷昏迷,疑似中毒。

俄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尼搭机突陷昏迷,疑似中毒

纳瓦尼8月20日被紧急送往位于西伯利亚鄂木斯克的医院接受治疗。他的发言人基拉·亚米什称,纳瓦尼疑似中毒。

亚米什说,现年44岁的纳瓦尼在从西伯利亚的托木斯克返回首都莫斯科的航班上感到不适后失去了知觉、飞机随即在鄂木斯克紧急降落,纳瓦尼随后被送往医院并接受了重症监护。随后,纳瓦尼被送往德国柏林救治。

亚米什在社交媒体上说:“我们认为他的茶中被掺入什么东西。那是他今天早上唯一喝的东西。且医师指出,在温热的液体中,毒性会迅速被人体吸收。”

俄拉开暗杀大幕?还是西方嫁祸于人?俄反对派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阿列克谢·纳瓦尼

亚米什表示,去年也曾发生过相似事件,当时纳瓦尼发生了急性过敏反应,一位医生说这可能是由未知化学药品中毒引起的。

俄否认对反对派领袖下毒:只有严密监控他

针对纳瓦尼陷入昏迷一事,俄罗斯新闻社引述医生的话表示,纳瓦尼在紧急医护人员急救之下,虽然状况仍危急,但还算稳定。俄方强调,纳瓦尼体内没有毒物,没有中毒。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报》8月23日引述警方消息来源称,纳瓦尼在前往西伯利亚期间,受到政府当局的天罗地网严密监控,似乎想借此推托,纳瓦尼不可能在托木斯克中毒。

纳瓦尼的新闻秘书雅米绪曾抱怨,在西伯利亚之行遭人跟踪,在到达新西伯利亚时,警察监视无所不在。下一站到达托木斯克,反而平静无事,但纳瓦尼在搭机返回莫斯科途中,身体明显不适。

《莫斯科共青团报》引述的警方消息人士透露了他们在托木斯克跟踪纳瓦尼的一举一动,通过寿司外送追踪到他住的公寓,从当地商店收集他消费过的收据,甚至跟着他去河里游泳等等。

英国《卫报》指出,俄方故意泄漏内部情报给《莫斯科共青团报》,显示出,俄罗斯执法部门对纳瓦尼全面监控的程度。

俄罗斯前特工在英国离奇中毒 俄媒怀疑是在构陷普京

在纳瓦尼陷入昏迷后,西方媒体纷纷想起了俄罗斯特工斯克里帕尔和利特维年科事件。

俄拉开暗杀大幕?还是西方嫁祸于人?俄反对派

▲利特维年科在1999年以前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特工,此后成为克里姆林宫的著名批评者。他后来逃往伦敦,为英国军情六处效力。利特维年科2006年患病死去。尸检显示,利特维年科体内含有高剂量钋-210,死于放射性中毒

斯克里帕尔曾在俄军情报部门工作,上校军衔,1999年转业至俄外交部,一直工作到2003年。2004年,斯克里帕尔在莫斯科被捕,他后来承认1995年前后被英国军情六处(MI6)策反,向英国提供了一系列藏身欧洲各国的俄军情报部间谍名单。2006年8月,斯克里帕尔被莫斯科军事法庭判处13年监禁。2010年,斯克里帕尔在美国和俄罗斯的一次间谍互换活动中获释,后获得英国庇护。

2018年3月,定居英国的斯克里帕尔与33岁的女儿在伦敦西南索尔兹伯里某商场内接触不明物质后,陷入无意识状态。两人没有明显的物理性创伤,警方怀疑他们接触了“不明物质”而导致中毒。

当时,俄罗斯舆论及民众认为,斯克里帕尔事件是英国图谋破坏普京的声誉,是在构陷普京,因为后者不出意外将赢得大选。俄《共青团真理报》一名记者发推特称,“盎格鲁-撒克逊人(英国人)在大选前安排了‘利特维年科2.0’事件。”

斯克里帕尔事件传出后,西方媒体迅速将矛头对准俄罗斯,并将此事件与2006年轰动全球的“利特维年科谋杀案”联系起来。2006年11月,获得英国庇护的前俄罗斯特工利特维年科因放射性物质中毒死亡。西方媒体披露,利特维年科死前曾在伦敦一家宾馆与两名俄罗斯特工喝茶,之后身体开始出现不适,最终不治身亡。西方据此指责是俄特工在普京的授意下毒杀了利特维年科,但俄政府一直否认是幕后策划者。

2015年2月27日深夜,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涅姆佐夫在一位乌克兰美女的陪伴下,漫步在莫斯科街头时突遭枪击,身中四弹殒命。

纳瓦尼虽与普京恩怨深,但不排除是西方嫁祸于人

44岁的纳瓦尼为反高官贪污运动的知名律师,也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反对者。2011年俄罗斯大选前,纳瓦尼发起反政府示威,要求普京下台并重新选举,全俄50多个城市爆发警民冲突,为苏联解体以来规模最大的示威活动,纳瓦尼随后遭捕入狱服刑15天,自此,西方称,纳瓦尼是普京的"眼中钉”。

2017年3月26日,纳瓦尼再度发起一场全国性示威,指控普京的亲信、总理梅德韦杰夫涉嫌贪污,吸引逾6万人参与,但纳瓦尼则被以违警罪判刑15天。

俄拉开暗杀大幕?还是西方嫁祸于人?俄反对派纳瓦尼曾多次号召民众上街反普京

2017年12月,又值俄罗斯大选季,当时,被视为普京最大政敌的反对派领袖纳瓦尼也提交了参选2018总统的申请,并扬言“一定会战胜普京,在选举中胜出”。当时,纳瓦尼称,自己已经得到15000个提名,而根据俄罗斯选举法,独立候选人只要获得500个提名,就能参与总统选举。当时,俄罗斯全国有20个城市,数千人上街游行支持纳瓦尼。不过,中央选举委员会较早前已指出,41岁的纳瓦尼因有犯罪记录,因此并不符合参选资格。

2018年3月19日,大权在握近20年的普京一如预期,压倒性赢得第4个总统任期。

其实,在俄罗斯,每年都会发生100多起针对商人、政要和其他社会名人的暗杀事件,除少数案子能够侦破外,大都成为“无头悬案”。有俄罗斯媒体指出,暗杀在俄罗斯风行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案件难以侦破,暗杀几乎成了最简单、最安全的清除政治和经济对手的方法,被暗杀的对象多是政客、富商、记者等。

另一方面,美俄近来对抗日益加剧,纳瓦尼若是中毒,不排除是俄罗斯的夙敌,如美国、英国或是俄罗斯国内的反对派等谋杀纳瓦尼,而嫁祸普京。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就曾分析称:“暗杀对普京毫无好处,反倒会对普京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有些势力总是试图借助此事件浑水摸鱼,挑起俄罗斯的政治争斗或是栽赃给俄政府或普京。”(滕朝)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